梁鸯鸯
何谓学习单?从教师的角度看,学习单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教师把教材中所要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单是一种学习工具。借助学习单,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定位、规划流程、促练纠错、引导合作学习、引发思维冲突等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立足于怎样的视角设计学习单呢?王荣生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要“关注与学生实际的契合”,即“教什么”要由学生需要什么来确定。因而学习单的设计也应该在“学本”理念的观照下,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使学习单成为组织教学的“集结号”。笔者经过了几年的尝试,按照课堂推进的程序,总结出了学习单的四大范式。
一、课前预热式——基于目标起航的学习单
基于目标起航的学习单,是指在新课之前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的导学案。它最大的功能就是确定学习的起点,定标定向。通过预热式学习单的完成,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可以更有目的、更自主地进行课堂学习。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结果,评估或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设计的内容可以是字词方面,也可以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既可以针对一课编制,也可以针对一个单元来设计,设计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
维度一:字词疏通
课前,教师解读文本,考虑学情,将学生学习本课时可能会碰到的有障碍的字词,转化成学习单中的导学内容,并由此来判定学生的学习起点,以此展开教学。比如,笔者在设计《朱德的扁担》一文学习单的时候,做了符合学情的设计。(见下页图1)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走进文本之前对字词进行预测。从学生练习的反馈来看,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学情基础,从而了解到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分布情况。这样的学习单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学情信息,由此设计的教学预案既有针对性,又省时高效。
维度二:把握大意
在进入研读环节之前,经常需要学生把握文本大意,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是,学生往往兴致不高,效率也不高。因此,设计学习单时,可以以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介入,将对文章大意的把握转化成学习单的完成,保证学生个体的充分学习,再以此为基础,以学定教。比如,在教学《纸的发明》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结构图式的学习单。(见图2)
当然,除了使用结构图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鱼骨图、情节梯、脑图等思维导图,也可以使用最简单的表格来让学生把握大意。
二、话题建构式——基于核心目标突破的学习单
在研读文本、重点突破核心目标环节,经常需要用到这类学习单。它通过建构话题,以有趣的导学方式呈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利用学习单,学生直击核心目标,或个人阅读思考、查找资料,或小组分工合作、讨论研究,或拓展开去、触类旁通。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以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三个维度。
维度一: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会抓住不放,深入了解其中的规律,从而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并对所研究的问题经过系统的认知、内化,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单。(见图3)
《吉尼斯世界纪录申请表》对于学生而言,是相当陌生的,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在这种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对“长廊”的学习。他们只有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关注文字所传达的意蕴,才能填出最适切的答案。这样的学习单,给学生与文本对话搭建了一架贯通的梯子,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更快地搜索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维度二:学生的语言增长点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本体性的、最核心的素养。作为导学材料的学习单,势必要考虑“语言表达”的要素;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重点要考虑的是“语言的增长点”。比如,教学《彩色的非洲》一課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学习单。(见图4)
请选择“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中的一个语段,仿照“植物世界”找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注意先后的顺序,说说有什么发现。
通过填表,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本文在安排材料上最大的特色是按照从常见事物到特有事物的顺序安排课文内容的。对于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篇章的结构、素材安排的顺序,是语言学习的重点。这份学习单,起到了将学生引向“材料安排顺序”这一语言学习的增长点。学生在填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的环节中,渐入语言表达的学习场。在课堂将要结束时,再安排学生去写“非洲人的出行也是彩色的”。此时,先出示图片,给学生提供素材;再引导思考,怎样安排素材;最后再让学生写一写,注意学会用“常见—特有”的顺序去表达。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就能够慢慢地深入内心。
维度三:学生的理解疑难点
课文中有些内容初看似乎是矛盾的,但深入研究,切身感受,却又是合理、协调、引人入胜的。它是作者在文中故意掀起的波澜,是语言智慧的体现。而这些地方,正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设计学习单时,教师就可以从矛盾处入手,直扣学生的理解难点,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一位教师执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学习单。(见图5)
为了救小狐狸,老狐狸开始咬铁链,后来啃木桩。正是这个不寻常的举动,改变了正太郎的想法。假如换成是你,你就在现场,你的举动是解,还是不解呢?请做出选择,并且填写理由圈。
很显然,教师将“是否解铁链”作为学习单设计的主问题,用填写理由圈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小组讨论。这样的设计,就是从学生理解的疑难点入手,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将学习重心前移。在小组交流中,不管是“解”或“不解”,学生都必须从文中找到理由,老狐狸那对孩子浓浓的“爱”,正太郎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等”“爱”等主旨,都能够充分体会出来。每个学生都能凭借这张学习单交流,交流之后又有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