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乾
紫禁城是明清帝王执政与生活的场所,其古建筑的门钉集实用与美学功能于一体,并反映出浓厚的古代社会文化。
从建筑技术角度来看,紫禁城古建筑门钉巧妙地实现了门板的牢固和稳定,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智慧。门钉用于实榻门,这是紫禁城古建筑大门的一种,其特点是体量大、防御性强,门板厚度可达20厘米,常用于紫禁城的4个城门和各个宫殿的宫门。门钉材料为铁质,体积小、强度高,有利于实榻门的稳固。此外,钉帽(门钉露出门板外的部分)被做成圆泡状,便于门钉的维修和替换。
从建筑艺术来看,紫禁城古建筑门钉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优秀的装饰艺术。门钉的钉帽全部采用圆泡形状,一方面,凸出的钉帽增加了大门的厚实度和人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圆本身就是一个闭合完美的造型,钉帽的圆泡形状给人以柔和、圆润之美。
门钉尺寸一致,外观一致,色彩一致,排列方式一致,行列间距一致,各行列的数量一致,在整体上形成秩序之美。
门钉整齐排列,行列有秩,以门中缝为对称轴而均匀布置,门缝两侧的门钉在造型、数量、布局方式等方面完全对称一致,形成对称之美。
紫禁城古建筑大门被饰以红色,门钉则被饰以金黄色,形成色彩之美,映衬出紫禁城的华丽和大气。
门钉在外侧,采用圆形,门板在内侧,采用方形,这种“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造型特征又形成和谐统一之美。
从建筑文化角度来看,紫禁城古建筑门钉还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门钉可反映我国古代的民俗文化。在古代,人们认为门钉是“镇物”,摸门钉、数门钉可以驱邪辟灾。据记载,在元宵夜,京城的妇女们都会去正阳门摸门钉,以希望去晦气,赶走病魔。另据清代学者李鼎元所著《师竹斋集》记载,在元宵节前后三天,百姓都会去数门钉,以驱邪祛病。分析认为,门钉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可抵御外敌入侵;并且,古人认为摸了门钉后,会抵御疾病入侵。另古建筑门钉数量多为阳数(单数),而邪魔之气多为“阴气”,因而古人認为数门钉有利于增加“阳气”,达到驱邪、祈愿的目的。紫禁城古建筑大门上采用门钉,亦包括上述文化含义。
门钉可反映我国古代礼制文化。在古代,大门上的门钉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如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规定:皇宫各大门门钉数量为九行九列,且采用铜钉;亲王府的门钉为九行七列;世子府、郡王府、贝勒府、镇国公府、辅国公府的门钉数量为九行五列;其余王公府的门钉数量为七行七列,侯及以下门钉数量为五行五列,且仅能用铁质门钉。对于民间百姓而言,其大门上是不允许设门钉的。因而紫禁城古建筑门钉的设置是封建礼制文化的体现。
(选自《太原日报》)
【若有所思】
紫禁城古建筑门钉实用、美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技术、精美的建筑艺术的体现,并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丰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