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亚庇故乡旅人

2020-09-17 13:33赵赵林宜善
畅游行 2020年9期
关键词:沙巴神山原住民

赵赵 林宜善

每次看馬来西亚地图,都觉得沙巴在地图上的轮廓貌似“狗头”,所以用狗头各部位来介绍沙巴各城镇的地理位置,会很有画面感。仙本那(Semporna)海岛在“下颚”:被称为小亚马逊,也是沙巴最长河流京那巴登岸河(Sungai Kinabatngan)在“鼻梁”处:位于“左耳”的古达(Kudat),是沙巴亦是婆罗洲最靠北的地区之一:而“眼睛”附近的位置,就是京那巴鲁山(GunungKinabalu)和“小瑞士”昆达山(Kundasang)所在地。

狗头的后脑勺

至于位于“后脑勺”的沙巴州首府——亚庇,是旅人进入沙巴最常选择的必经之路。亚庇曾经历三次更名。最早的时候被命名为“Api-Api”,据说这有可能是渔村、树或者是河的名字: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关于反抗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马特·萨利赫(Mat Salleh),为摧毁英殖民政府在加雅岛的据点而纵的那场火。后来在英治时期,以英属渣打公司副总裁Sir Charles Jessel将地名改为Jesselton。1967年以后,它最终以京那巴鲁山为参考,易名为“哥打京那巴鲁”(Kota Kinabalu)。不过,最初的名字“Api-Api”已根深蒂固,沙巴华人更惯用“亚庇”这个译名。

朝圣京那巴鲁山

2019年,从亚庇国际机场入境沙巴州的游客人次突破百万,其中包括662,560名马来西亚人,及371,311名外国人。这些旅人里头,不乏登山客。有很多外国人在还没认识马来西亚这个国家之前,早己知道京那巴鲁山的存在。曾在外国旅行时就看到专门主打沙巴的旅游广告,传单上直接忽略国家的名字,写着“沙巴神山”,却毫无违和感。这座山带来的名气,对于沙巴,乃至马来西亚都有显著的影响,就连沙巴州旗也印着她的踪影。

京那巴鲁山亦称神山,海拔4,095.2米,是东南亚第一高峰,于196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到神山朝圣,一步一步往上爬,不由得佩服历史上第一个登上神山最高点的英国探险家John Whitehead。那时还没有如今己铺垫好的万级阶梯,不知道他是如何办到的。

神山其实不难爬

神山行的起点在山脚下的马西劳闸门(MesilauGate)和丁波汉闸门(Timpohon Gate)登山栈道入口,两条栈道分别耗5至7小时及6至9小时到达半山拉班拉达(Laban Rata)。听闻马西劳闸门的沿途风景较美,但当时山路正在维修中,因此我与友人只能从丁波汉闸门启程。一路上,我们必须越过大块的石头和拾级而上。这里的梯道建造坚固,只不过仍相当吃力。值得一提的是,上下山的山友都使用同一条道,彼此缓缓谦让,难能可贵。

早上7点出发,约下午3点抵达半山。我们在这里歇息一夜,在东南亚最高的餐厅用餐,享受半山的美好晚霞,补充耗尽的体力,隔日凌晨2点继续最后2公里的攻顶之路。虽说只是2公里,但这部分的山路不再有梯道,而要手脚并用,在岩石山路中,体验真正的爬山。

沙巴人不一定都爬过神山,就像我这个登山菜鸟一样。所以就在攀登神山前,向经验丰富的登山者探听口风。他们说:“神山很容易爬的,走着走着就上山了。”或许比起世界其它高峰,神山攻顶难度较低。不过,用了十几个小时,从早上爬到下午又从凌晨爬到清晨,经过数不完的梯级再到陡峭的山路,终于到达神山罗氏峰(Low's Peak)的那一刻,心里还是为自己感到骄傲,没有半途而废实在太好了。

登顶后的40分钟,站在山顶,欣赏日出。感觉太阳离得很近,它的光芒照耀大地。这座神山带给马来西亚的不仅仅是美丽风景,还有至死不渝的登山满足。

说走就走的跳岛游

从亚庇市中心到附近的海岛距离很近,近到下午4点才上班的我,心血来潮想去海岛,就可以直接上船出海来个“跳岛游”,到那里潜个水再回市中心也完全不成问题。这真的是别人口中所谓的“说走就走”,一点都不夸张。

从亚庇市中心杰斯顿码头(JesseltonPoint)出发,在海上颠簸个20分钟即可抵达,由亚庇岸外的5座海岛——加雅岛(PulauGaya)、沙比岛(Pulau Sapi)、马穆迪岛(PulauMamutik)、马奴干岛(Pulau Manukan)和苏禄岛(Pulau Sulug,此苏禄岛非菲律宾的“Sulu岛”)所组成的东姑阿都拉曼海洋公园(TunkuAbdul Rahman Park)。

5座小海岛之中,除了距离最远并且没有任何旅游设施的苏禄岛之外。其余4座都是相当热门及受游客欢迎的目的地。在岛上的玩法很随意,有些人喜欢待在同一个岛上玩转半天,也有人喜欢挑选2至3个海岛跳岛游。对我来说。每个海岛的海岸线各有各的韵味,只有上了岛才能感受其中的特别之处。不过,若想来点刺激肾上腺素的另类玩法,倒是有一个不错的建议,那就是尝试从加雅岛“飞”到沙比岛的滋味。

飞跃两座小岛

全马绝无仅有,一度创下世界最长纪录的跨海高空滑索,就设在加雅岛和沙比岛之间。全长235米的滑索,让游人以每小时约55公里的滑翔速度,“半天吊”在两岛之间的海面上空,体验“飞仙过海”的快感。

有句话说得好,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玩“飞岛”时也有这般感想。记得那时明明才滑出去,一边尖叫,一边正准备饱览周围的风景。却发现已经快到终点了,过程仅有40秒而已,让人意犹未尽。这感觉就像是肾上腺素还来不及飙升就已经着陆了一样。好在这里的海上活动包罗万有,可以去玩其它的项目,弥补未满足的空虚。从海上滑翔伞、香蕉船、飞鱼、摩托艇,到海面下与鱼群肩并肩的浮潜、深潜、海底漫步等,在这一南中国海的无边际水上乐园,绝对可以玩个够本。

它在对你微笑

告别亚庇“跳岛游”,仍对各岛恋恋不舍?那就要把握最后一次相见的机会。从亚庇国际机场起飞时,记得一定要从左边窗户俯瞰那座东姑阿都拉曼海洋公园,因为有个隐藏的“彩蛋”,只有从“上帝视角”才能发现。原来这些海岛的热情不仅是阳光和沙滩,还有马穆迪岛、苏禄岛和马奴干岛形成的“微笑群岛”,它们浑然天成的笑容静静地从海面上目送每一位启航的人,好像在说:愿你未来的每一趟旅程,都能带着笑容勇往直前。

走进原住民的世界

馬来西亚是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这是不少外国游客前来旅游时,能体验到的独特魅力。在这里,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被普遍称为“三大民族”,可是在沙巴却有不一样的解读。在沙巴人眼中,当地的三大民族(不包括占30%的非公民居民)是卡达山一杜顺人(Kadazan-Dusun)、巴夭人和华人。印度人在这里是少数民族:而且与西马半岛不同的是,身份证名字有bin(源自阿拉伯语,意为“之儿子”)或者binti(源自阿拉伯语,意为“之女儿”)的原住民,并不一定是穆斯林。

截至2019年,沙巴总人口约390万,而原住民就占了近60%,其中以卡达山一杜顺人居多(17%),其次是巴夭人(14%)和姆律人(3.2%)。有多达42个种族,口操逾50种语言及80种方言的沙巴原住民,交织成一道沙巴独有的亮丽风景线。

除了传统服装和文化习俗,沙巴各族原住民的地域分布、从事活动和宗教信仰也有所不同,例如早期以泛灵为传统信仰,但如今多为基督教徒的卡达山—杜顺人,主要集居在沙巴西海岸和内陆平原并从事农牧活动。以穆斯林届多的巴夭人又可分为两大群体:主要集居在西海岸内陆,从事农牧活动,又因马术精湛而被誉为“东方牛仔”的陆巴夭,以及主要集届在沙巴东海岸仙本那沿海,以捕鱼为生的海巴天。

还原五大原住民文化

有人说“时间会冲淡一切”。就如这些原住民的古老民俗,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步上消逝的道路。但是,在这座婆罗洲雨林里,存在过的美丽又古老的传说不能被遗忘。坐落在市郊的下南南镇(Inanam)、距离亚庇市中心约18公里的马里马里文化村(Mari-Mari CulturalVillage),正好还原了沙巴的五大原住民:卡达山一杜顺族、巴天族、姆律族(Murut)、龙古斯族(Rungus)及伦达耶族(Lundayeh)——的民族色彩,让访客仿佛坐上时光机,穿越到过去那个最淳朴的原始部落。

本来以为,参观文化村应该就是到长屋坐坐、听听解说、看看穿着传统服饰的帅哥美女,但在马里马里文化村却很不一样。全程3小时下来,完全是一场“视听嗅味触觉”的豪华飨宴。间中可以向卡达山一杜顺人学习酿酒和烹制竹筒饭,再了解他们把头颅挂在米仓上方的防盗手法:向龙古斯人学习养蜂采蜜和钻木生火:品尝巴夭人的传统小吃和班兰姜汁:向伦达耶族学习用树皮制绳和皮衣:听姆律人说以前男人们要娶妻前,需要砍人头证明自己很强悍的故事:最后再欣赏一场传统舞蹈表演,这趟文化之旅就以一顿自助午餐圆满结束。

庆丰收、观彩船

时间允许的话,建议可在4月到仙本那见识海巴夭壮观的海上庆典“彩船节”、5月30日及31日来参加卡达山人的丰收节,或在10月下旬到古打毛律(KotaBelut)逛一逛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传统市集“古打毛律大斗磨”

(Tamu Besar Kota Belud),一睹东方牛仔陆巴夭的风采和他们精心装扮的马匹:再不然就选择在农历新年前两个星期的周末出席亚庇一年一度的龙麒狮大团拜,当中可能会收获惊喜,比如发现狮桩上舞动摇摆的竟是友族同胞,以及会跳竹竿舞的沙巴舞狮。

这就是这里无与伦比的美丽,一片多元的乡土和异中求同的我们,如此和谐。

沿海公路看到底

爬过山、看过海、认识了原住民,还不算足够了解亚庇。沿着丹绒里拔(TanjungLipat)海岸(又称里卡士湾),有一段长约7公里的沿海公路,是直通亚庇市中心的路径。从沿海公路自驾到14公里外的丹绒亚路海滩(Pantai Tanjung Aru),海阔天空的风景及沿途的景点,能够让你边走边停,一条路到底看更多景点,并从中对沙巴有更多的认识。

敦慕斯达化大厦

在沿海公路的起点处,正好矗立着一栋和AA干电池“撞脸”的建筑。不得不提的是,这栋敦慕斯达化大厦(Menara Tun Mustapha,旧称沙巴基金局大厦)的30个楼层,并非由下往上一层层建起来,而是在一个圆柱轴体上,用一圈圈钢架和96支钢条,由上往下一层层“吊”起来。据说,类似这种结构的建筑,在全球仅有4栋。

城市清真寺

距离敦慕斯达化大厦约2.5公里处,有一座建在人造湖上,仿佛漂浮在水面的清真寺。在游客口中它被称为“水上清真寺”,但它的本名实为“城市清真寺”(MasidBandaraya Kota Kinabalu)。在湖面倒影的衬托下,水上清真寺在不同的时段,呈现出不同的美丽景色:蓝天白云时的宁静致远:日落晚霞时的热情澎湃:夜灯初上、月色之下的神秘瑰丽,总有一幕能触动你心。

客家大厦

看过水上清真寺,前往“客家土樓”。虽然没有中国的本尊古色古香,不过沙巴客家大厦确实是参照中国客家土楼设计而成。大厦里设有一间精致的客家文物馆,展示着沙巴华人的最大籍贯——客家人在沙巴落地生根的历史进程,以及客家人的各种文化遗产,包括客家话。有意参观客家文物馆记得事先预约,入场免费。

沙巴支柱

沙巴曙光商场(Suria Sabah)对面的“沙巴支柱”(Pillars of Sabah),是历练了一个世纪的建筑。沙巴支柱建于1920年,虽然躲过了二战,却逃不过1992年的大火吞噬,最后仅剩一堵墙和30根柱子。火灾后,这些墙柱苟延残喘着,直到有人开始在墙柱上彩绘,才终于华丽转身,成为街头艺术。

升旗山瞭望台

想将整个亚庇市区尽收眼底吗?只要你成功在虫鸣乌叫中挑战200米的亚庇市中心森林健行步道,上到信号山路(Signal Hill)的出口再往左走50米.就能站在一个可以把整个亚庇市映入眼帘的升旗山晾望台。面朝海的升旗山晾望台不算很大,站十几个人感觉就很拥挤,不过为了看到亚庇的日落,上来一趟很值得。

艾京生钟楼

为了纪念因病早逝的杰斯顿第一任总督艾京生,而于1905年建立的艾京生钟楼(Menara Jam Atkinson),也是沙巴百年建筑之一。115年前,它是渔港码头的守望者,为海上的船只指引港口的方向。从现在的亚庇海岸望去,艾京生钟楼其实并不在视线范围内,那是因为亚庇市区现有的地段,有一大部分是填海而来。随着高楼逐渐林立,艾京生钟楼早已卸下导航的责任。

加雅街周日市集

创意小吃(盛在西瓜里的西瓜汁和盛在黄梨里的黄梨汁)、果树盆栽(常听人家说“我家的花有一半来自加雅街”)、传统乐器(原住民的铜锣)、本地水果(Tarap吃过吗?)、手工艺品、服装首饰……还有一位名叫黄波罗的印度大师在挥毫。加雅街周日市集不仅是游客的朝圣之地,就连本地市民也钟爱赴这场风雨不改的星期天之约。

丹绒亚路海边

最后,刚好在黄昏时刻来到丹绒亚路海边(Pantai Tanjung Aru),等待像一粒咸蛋黄的太阳缓缓落下海平面,让夕阳无限好带走你一天的疲惫。但干万别在太阳沉没后就急着离开,因为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天空和海面的风云变色也很扣人心弦。只要“天空作美”,在亚庇的每一天,都可以如此浪漫地活成诗篇。

猜你喜欢
沙巴神山原住民
年卜热桑神山
扎色神山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原住民
抗疫专题
网友:转弯也来不及了歧视原住民?吴敦义贴文惹议
日本大猩猩“沙巴尼”获得注册商标
沙巴:探索一切乐趣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
转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