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9-17 11:54李美媛吴文芳袁莹莹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肛提裂孔盆底

李美媛,吴文芳,袁莹莹,蔡 艳(通讯作者)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广东 湛江 524000)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FD)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受损及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慢性疼痛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对女性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盆底超声是临床诊断产后PFD的常用方法,为了探讨盆底超声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60例产后PFD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PFD患者作为研究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83±4.12)岁;分娩次数1~3次,平均(1.42±0.50)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7.75±3.66)岁;分娩次数1~3次,平均(1.39±0.43)次。两组受检者在年龄、分娩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检查方法

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盆底超声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在检查之前嘱咐受检者要排空膀胱和直肠,在检查时首先协助受检者取截石位,然后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对盆腔脏器状态进行动态观察,在二维图像正中矢状面时将受检者耻骨联合后下缘的水平线当做参照基线,然后依次地观察盆底三腔室各个结构的具体位置,认真耐心地测量子宫脱垂距离、尿道转移角度以及膀胱颈下移距离,然后将二维模式改为三维重建模式,对肛提肌裂孔面积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Valsalva动作下及缩肛状态下各指标的差异。其中Valsalva动作下指标包括子宫脱垂距离、尿道转移角度、膀胱颈下移距离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缩肛状态下指标为肛提肌裂孔面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子宫脱垂距离、尿道转移角度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采用()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lsalva动作下各指标比较

Valsalva动作下,研究组宫脱垂距离、尿道转移角度、膀胱颈下移距离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Valsalva动作下各指标比较()

表1 两组Valsalva动作下各指标比较()

肛提肌裂孔面积(cm2)研究组 60 17.10±5.2440.32±7.8926.54±5.8025.58±5.75对照组 60 6.83±2.75 9.89±2.16 8.77±2.10 3.20±1.18 t 13.443 28.814 22.314 29.533 P<0.05 <0.05 <0.05 <0.05组别 n 子宫脱垂距离(mm)尿道转移角度(°)膀胱颈下移距离(mm)

2.2 两组缩肛状态下指标比较

缩肛状态下,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为(24.84±5.13)cm2,较对照组(4.24±1.02)cm2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08,P<0.05)。

3 讨论

女性盆底主要是由盆腔脏器、筋膜以及肌肉等部分组成,在女性妊娠期间机体内相关激素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再加之各种神经功能变化、产后肛提肌受损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盆底组织弹性明显降低,致使盆底组织变得更加松弛,而产后盆底组织若未能及时地恢复到产前状态,易引发PFD[2]。PFD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SUI、POP等,其中SUI是指腹压上升时造成尿液不自主地流出,会使很多老年人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POP患者一般会自觉会阴部分存在坠胀感,通常会伴有腰背酸痛,其中以腰骶部分酸痛最为严重,但不存在压痛点[3]。近年来,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发现P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女性身体健康威胁极大[4]。在我国,由于医患双方对于PFD的了解均不是十分全面,早期病情患者数量较少,很多患者都是在临床表现十分明显时才到院就诊,而此时病情通常已进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此时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通常需依靠手术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费用[5]。因此,对PFD及早地进行有效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对于PFD的诊断方法包括CT、MRI、排粪造影及盆底超声等,其中盆底超声不仅检查方便、动态、分辨率高,而且无辐射,患者更易于接受[6]。SUI是一种前盆腔缺陷症状,其超声特点为基于尿道关闭压下降、尿道高活动度而造成的一种结构异常现象:Valsalva动作下患者尿道内口漏形成、尿道旋转角度变大、膀胱后角开放以及膀胱颈活动度变大等,其中膀胱颈下移与SUI存在的关系最为明显。有研究指出[7],把下移距离>15mm当做诊断膀胱颈活动度变大的临床参考值,最终获得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85%。当患者尿道旋转角搭45°、膀胱后角>115°时,患者尿道活动性较差,且角度越大其活动性越差。女性盆底的结构较为复杂,而采用盆底超声检查可更清晰、直观地观察膀胱颈(排尿期、储尿期)、尿道外括约肌(开放或关闭)、后尿道与膀胱底的解剖位置;同时,其还可检查尿动力学,对于无法给予解释的SUI做进一步观察,从而增加其形态学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以往尿动力学检查只可进行功能评价的缺陷,为SUI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思路[8]。

盆底结构中有前、中、后腔室,POP可发生于任何腔室甚至全部腔室,而盆底超声可准确地评估各个腔室内器官的脱垂情况。其中前盆腔器官脱垂指的是阴道前壁位置降低,盆底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出阴道前壁降低的内容物,主要为膀胱脱垂,也有小肠疝、Gartner管囊肿等情况,因此不可用“膀胱脱垂”替代阴道前壁降低这个概念[9]。中盆腔器官脱垂是指子宫或穹隆部分脱垂,盆底超声检查时常以宫颈囊肿、阴道气体线作为分辨宫颈的特征。后盆腔器官脱垂主要指阴道后壁降低,包含会阴体过度活动、真性直肠脱垂,其区别为阴道直肠隔处于松弛或缺损状态。综上,盆底超声不仅可准确评估盆底功能缺陷部位,还可分辨膨出的结构,有助于临床判定脱垂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检查的局限性[10]。

本研究结果显示,Valsalva动作下,研究组宫脱垂距离、尿道转移角度、膀胱颈下移距离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缩肛状态下,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较对照组明显更大。可见盆底超声对产后PF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肛提裂孔盆底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评估产后肛提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裂孔在黄斑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
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肛提肌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