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正章,卢海涛,李 晨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脑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外胚叶的颅脑恶性肿瘤,在颅脑恶性肿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肿瘤相关死亡率[1-2]。磁共振功能成像分辨率较高,并且可以观察肿瘤组织的灌注水平和血管供应情况,对于脑胶质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
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50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脑胶质瘤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1岁~70岁,平均年龄(57.2±4.8)岁。高级别脑胶质瘤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岁~72岁,平均(56.8±4.4)岁。两组间数据无差异(P>0.05)。
纳入:患者确诊为脑胶质瘤,病历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肿瘤性疾病。(2)对检查造影剂过敏。(3)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4)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
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查常规并结合相应的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其中常规平扫采用T1、T2加权成像;PWI扫描中调节合适的翻转角、视野、矩阵等参数,每位患者扫描层数为30层,层间距1mm,层厚4mm。扫描至第5个时相后进行高压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对比剂,调节合适的剂量、速率等参数;DTI采用扩散梯度的扫描方法,调节TE为最小值,层厚4mm,视野240mm;1H-MRS扫描采用多体素点分辨波谱技术,调节TE144ms,在平扫轴位T2W1或增强后轴位T1进行定位扫描病灶。
观察PWI及DTI描肿瘤实质区、周围水肿区、健侧白质区CBV、CBF、FA值;比较PWI及DTI扫描高低级别肿瘤实质区、周围水肿区rCBV、rCBF、rFA值(rCBV、rCBF、rFA为肿瘤实质区、周围水肿区以健侧区域为参照的相对值);对比1H-MRS高低级别肿瘤患侧和健侧Cho/Cr、Cho/NAA、NAA/Cr值等代谢指标情况。(Cho为胆碱、Cr为肌酸、NAA为乙酰天门冬氨酸)
肿瘤实质区、CBV、CBF高于周围水肿区、健侧白质区,周围水肿区CBV、CBF高于健侧白质区(P<0.05),见表1。
表1 肿瘤实质区、周围水肿区、健侧白质区CBV、CBF、FA值比较()
表1 肿瘤实质区、周围水肿区、健侧白质区CBV、CBF、FA值比较()
注:a与健侧相比,P<0.05;b与周围水肿区相比,P<0.05
区域 n CBVml/100g CBFml/(100g*min) FA肿瘤实质区 50 113.49±24.81ab 693.42±85.53ab 0.13±0.04ab周围水肿区 50 43.27±6.73a 304.61±67.34a 0.31±0.12a健侧白质区 50 26.64±6.52 201.48±42.33 0.39±0.09
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rCBV、rCBF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两组rFA值无差异(P>0.05),见表2。
高低级别健侧Cho/Cr、Cho/NAA、NAA/Cr值无差异(P>0.05),高级别患侧Cho/Cr、Cho/NAA高于低级别,患侧NAA/Cr低于低级别(P<0.05)。同级别患侧Cho/Cr、Cho/NAA高于健侧,NAA/Cr低于健侧。见表3。
表2 PWI及DTT扫描高低级别肿瘤实质区、周围水肿区rCBV、rCBF、rFA值比较()
注:a与低级别相比,P<0.05
组别 n 区域 rCBV rCBF rFA高级别胶质瘤 30 肿瘤实质区 5.81±1.24a 5.42±1.33a 0.39±0.07 30 周围水肿区 1.59±0.52a 1.48±0.49a 0.79±0.48低级别胶质瘤 20 肿瘤实质区 1.79±0.41 1.78±0.58 0.41±0.13 20 周围水肿区 0.73±0.24 0.91±0.29 0.88±0.39
表3 1H-MRS高低级别肿瘤患侧和健侧代谢指标比较()
表3 1H-MRS高低级别肿瘤患侧和健侧代谢指标比较()
注:a与同级别患侧相比,P<0.05;b与低级别患侧相比,P<0.05
组别 n 区域 Cho/Cr Cho/NAA NAA/Cr高级别胶质瘤 30 患侧 4.09±1.21ab 4.17±1.69ab 0.33±0.11ab 30 健侧 1.14±0.29 0.81±0.28 1.82±0.36低级别胶质瘤 20 患侧 2.51±0.48a 2.78±0.49a 0.81±0.28a 20 健侧 1.22±0.28 0.84±0.27 1.79±0.29
颅脑肿瘤存在良性和恶性之分,不同性质的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不同,同时相关的症状表现也与肿瘤的病灶部位、瘤体大小密切相关。颅脑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危害往往较大,容易因瘤体的体积较大而出现局部的压迫症状,导致患者出现危急状况;也可以因为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导致患者死亡。因而,临床上对于颅脑肿瘤的诊断治疗不仅要区分良恶性,更要区分肿瘤的位置。影像学检查对于颅脑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3-4]。脑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颅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十分关键。颅脑肿瘤的检查临床首选磁共振成像,该检查成像分辨率较高,图像相比CT等检查清晰度更好,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既往磁共振成像技术尚未研究彻底,对于肿瘤的诊断无法获取全面的信息,对于肿瘤的认识也较为有限,不利于临床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常规磁共振扫描只能显示大致的瘤体范围,但容易因钆剂的非特异性出现高低级别瘤体强化不一。虽然病理学方法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但活检部位和取材数量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局部位点的取材难以代表整体的肿瘤情况。相比之下,磁共振功能成像具有无创、安全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病理组织诊断的不足。PWI成像技术是临床获取血管信息的重要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活体组织微血管密度、分布及血流灌注等情况。DTI扫描技术对于病变区域水分子扩散的情况具有较好的反映。FA(各项异性分数)是临床评价病变区白质各向异性改变的指标。通常脑神经纤维中水分子有序运动,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可以出现内部结构紊乱以及细胞大小、密度等改变,水分子扩散异常及导致FA值下降[5-6]。该扫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瘤周围水肿组织肿瘤细胞侵袭及浸润情况。1H-MRS可作为诊断脑胶质瘤细胞浸润程度级别的方法,高度恶性肿瘤组织的Cho/Cr、Cho/NAA、NAA/Cr值与低度恶性、良性组织间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影像学技术对于脑胶质瘤的诊断十分关键,磁共振功能成像诊断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显著,PWI、DTI、1H-MRS三种成像技术各有优缺点,通过结合三者可以有效判断肿瘤的性质以及对肿瘤病灶进行分级,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