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尧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如何将德育教育内容合理地融入小学生的日常教学,也成为小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小学将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讲授上,忽视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部分小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却常常出现顶撞家长、不尊重教师和打骂同学等现象,如果不进行合理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将产生消极影响。
(二)家校缺少高效配合
目前家庭与学校配合不够也是阻碍小学生德育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家长德育教育意识不强,认为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一样都是学校的事。另一方面,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缺乏与家庭的有效互动,没有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及与德育情况实时反馈,阻碍了家庭与学校的协调配合,影响德育效果。
(三)德育方法有待創新
教育体制改革给教育方法创新带来了契机,也间接体现出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特别是德育教育。例如,传统的德育教育,更多的只是教师讲解思想品德课本知识,而且在课程安排上存在重视语、数、外等所谓主科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指导作用,给小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
(一)强化意识并在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强化德育意识是高效开展德育教育基础。对此,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例如,教学管理人员可以组织德育教育会议,利用多媒体为教师讲述德育对小学生行为养成以及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同时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会议的方式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为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深化小学生的德育知识学习,各学科教师都应该将德育与学科知识教学融为一体,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德育内容,让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进而提升综合素质。语文学科与德育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可以将德育融入课文内涵讲解中,通过语文课堂实现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难忘的八个字》一课时,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同学的良好品德,还可以通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人间有爱,以正能量引领小学生成长。教师在给予学生关爱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这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与良好品德的养成具有深远意义。
(二)组织德育相关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社会与生活,这是和在教室学习知识完全不同的教育体验。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开展的德育教育中更多的是理论教育,效果往往不明显。小学教师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有益于小学生身心的课外活动,让小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强化德育意识。例如,学校可以在每年的春季组织小学生参与植树节活动,并鼓励学生家长一起参与。一方面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理解树木花草对环境的积极作用,让小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尊重生命的高尚品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实现树苗的种植,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又可以让小学生养成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利用合理的课外活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事半功倍,进而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强化。
(三)创设合理的德育管理模式
在将德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的基础上,教学管理部门还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协调配合,创设合理的德育管理模式,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例如,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社交软件建立互动交流群,鼓励各学科教师有针对性地在群里发布德育内容,并且对小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合理反馈,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便于在家庭教育的德育方面中有所侧重。此外,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教育建议,避免家长采用不合理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家校配合的德育模式,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促进小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基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门应该提升德育意识,改善现有的德育教育水平,并积极创建家校配合的德育模式,力争通过有效的方法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