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军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持续在网络刷屏。谆谆告诫,态度鲜明,凝聚起崇俭抑奢、反对浪费的强大正能量。“清风起松海,正气贯重山。”后疫情时代,一场饮食文化“绿色革命”悄然兴起,可谓正当其时。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老百姓吃饭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目前,我们的饭碗端稳了、餐桌丰富了,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产需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更何况,我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任何时候,丰裕都不是浪费的通行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威胁,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号召14亿人民勤俭节约,既是未雨绸缪之举,也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节约,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未来。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盘,定要一干二净。宣传勤俭节约、整治浪费之风,不能只是挂在嘴边,更要牢记于心、落实于行。
“仓廪实而知礼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物质的极大丰富,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节约习惯一旦遭到破坏,不仅行为上容易产生“病变”,而且思想上还会产生“抗体”。但如果长期坚持节约,良好的习惯就会长成“参天大树”,既能抵御“病虫害”的侵蚀,也能抵抗“暴风雨”的冲刷。
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节约粮食看似个人的小事,但乘以14亿人口,就是天大的国事。节约,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中,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追梦路上。
生活越幸福、人民越富裕,越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个铺张浪费的人,不可能修炼好私德;一个艰苦奋斗的政党,必然厉行勤俭节约风尚。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要倡导“俭以养德”的世风,也应推动吃饭“纯粹性”的回归,才能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守护好“舌尖上的文明”。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当节约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行为自觉,当勤俭的“传家宝”代代相传,我们就能去除骄奢淫逸的不良之风,时刻保持砥砺奋斗的前进姿态,才能拥有抵御风险、迎战困难、再创辉煌的底气与力量,走向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编/谢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