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生活,构建合理课程

2020-09-16 12:01钱秀兰
幸福家庭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经验错误幼儿

钱秀兰

让教育回归幼儿生活,重视幼儿生命成长,是当下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动,教师的幼儿观、课程观逐渐科学化,对“活教育”的理解以及教学生活化的关注日益增强。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最有价值”是需要教育者不断思考和重构的一个命题。为探索幼儿生活课程,让幼儿可以积极探索、执着追求、深度学习,本文以小班课程故事《哇!泡泡真好玩》为例,从“让课程有生活的基点”“让课程有探索的深度”“让课有幼儿的声音”三方面展开幼儿生活课程实践,谈谈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发展中成长。

 让课程有生活的基点

(一)立足幼儿生活的观察

随着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情绪逐渐稳定,教师开始加强常规教育,如洗手等生活小技能。自从学习了六步洗手法后,孩子们便爱上了洗手。他们对肥皂泡非常有兴趣,有的孩子会反复地搓,有的孩子会偷偷多摸几下肥皂,有的甚至对着泡泡吹气,一下子都爱上了洗手。

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张俊教授在课程讲座中曾提出“教育的秘密是与孩子共享生活,共同成长。”因此课程与幼儿的生活世界距离越近,越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也就越有效。

(二)关注需求背后的理念

“活教育”提倡“鼓励幼儿发现他自己的世界”,这给教师的启示是课程应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在观察、调查、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支持和助推。

《3~6岁儿童学习与發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让课程有探索的深度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直接感知和亲身操作中习得知识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败而不馁,坚持不懈,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幼儿园课程追求的目标。

(一)延伸间接兴趣

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探究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生活中,因个体发展的差异,生活经验的不同,每位幼儿的兴趣点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大部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通过同伴激趣、教师助推,让有益经验成为其他幼儿的间接兴趣。

(二)纵深持续兴趣

幼儿在亲历生活的过程中,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丰富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拓展、纵深幼儿的间接兴趣和持续兴趣,将这些兴趣导向有意义、有价值、能给幼儿带来积极体验的外部结果,让幼儿的临时兴趣转变为深入探究的动力支持。

(三)支持试误行为

错误和失败,是人一生中常有的事。教师要辩证看待幼儿的错误,积极引导,支持试误行为。

1.让错误发挥积极的价值。一方面,长期接受表扬和鼓励、轻而易举成功的孩子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以至于不能更全面地认知自我,他们大多不愿接受失败,会不自觉地规避困难。另一方面,从教学角度来看,错误(失败)是教师了解幼儿原有水平的方式,只有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材和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让错误引发思考而“顿悟”。教师设计的幼儿活动要接近真实生活,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适时给幼儿创设错误机会,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尝试错误,从错误中反思学习,获得对问题的“顿悟”。对幼儿来说,错误可以锻炼心智技能,促进自身发展。

3.给“错误”适当的评价机制。教师应给失败多一点时间,多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过程尝试,关注“工匠精神”在活动中的投射和纵向评价,不可太看重幼儿学习的结果。

 让课程有幼儿的声音

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有游戏、探索、体验等。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问题、经验出发,设计基于幼儿、源于生活的课程,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生活中探索,在真实情景中感受,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放慢脚步,静心思考,努力追随幼儿脚步,深入幼儿生活,倾听幼儿声音,助推幼儿成长。

1.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要把幼儿放在前面,退居幼儿身后,仔细观察幼儿,适时给予支持和帮助。教师要鼓励幼儿思考、管理、改善自己的生活,从而更好地体验生活的美好以及生命的意义。

2.体验在前,经验在后。“行是知之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发活动、自主选择及个体差异,让幼儿在亲历生活的过程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累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经验错误幼儿
在错误中成长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