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与妻书——祝你情人节快乐
2月14日凌晨两点,来自山西平顺县人民医院的尹心妍和她的战友、同是来自平顺县人民医院的申振华正在排队上车,她们即将奔赴战场——江汉方舱医院。就在这时,尹心妍的手机忽然响了一下。她看了一眼,是千里之外的爱人龙国庆通过手机微信发来的一封信。
老婆你好:
你去武汉疫区已经五天了,我非常非常想念你……我记得问过你,在这种危难的时刻,你哪来的勇气和信心?而你跟我说,你早就第一个递了请战书,你说你就想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出一份力,为国家的卫生事业贡献薄弱的力量。听着你说的话,我心生敬佩,小小身躯的一个弱女子,怎么有这么大的正能量……家里的事你不用多操心,你专心致志做好分给你的工作。请你放心,在家里的我会全力支持你,照顾好将要高考的孩子。明天就是情人节了,在这祝你情人节快乐!
知妻莫若夫。这份特殊的情人节礼物让尹心妍长吁一口气,心底涌上一种说不清的甜蜜,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她的丈夫,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给她写过信,而此时此刻,远在疫情前线的她忽然收到这样一封 “情书”, 这让她明白,他牵挂着她,爱她!
她想哭,但硬是忍着没让眼泪流下来。因为她已经穿好了防护服,戴好了护目镜。
后来,带着几分小骄傲,她发了一条朋友圈:“驰援武汉已经第五日,凌晨两点就要进入武汉方舱医院进行护理工作,意外收到了一封家书,满满的感动!我一定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与女书—— 我很欣慰
那天,龙国庆与妻子尹心妍看着电视,看到武汉的疫情,妻子忽然说:“如果这次需要,我一定去武汉支援!”
龙国庆看看妻子,笑了:“这次疫情这么严重,你不害怕吗?
妻子回答说:“怕啊,谁也怕。但国家需要我,这是我的责任!”
龙国庆并没把妻子的话当回事。当时,湖北疫情还没有发展到后来那么严峻,他想,说不定,国家不会从基层抽调医护人员去支援武汉。
1月23日凌晨,武汉封城。春节那天,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各位医护人员请战书在网上刷屏:“若有战,召必回!” 仿佛一夜之间,情势危急。关于武汉疫情的消息遍布网络。许多村庄一夜封住了出入口,公交客运全部停运,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全部关停。
春节那天,尹心妍接到医院院长电话,希望她能到医院给所有医护人员培训一下如何防护病毒感染。龙国庆听到妻子嘎嘣脆地对着电话那头表态:“如果需要(去武汉),我算一个。”
龙国庆忽然觉得心很疼很疼。
2003年抗击非典,尹心妍的儿子小龙刚刚十个月。妻子硬是把孩子奶断掉,走上抗击疫情一线。儿子夜夜啼哭不止,龙国庆半夜起来给儿子冲奶粉,抱着儿子在地上转来转去,陪儿子掉泪,哄儿子入睡。
那头,刚给孩子断奶的妻子奶涨得生疼。她给丈夫打电话说让我看一眼儿子吧。
他抱着儿子到医院后面的一条路上,隔着远远的距离,隔着一道无法触及彼此的玻璃,他指着里面穿白色防护服的女人说:“儿子,妈妈在那儿!”
也就是那年抗击非典,妻子的祖母去世。因为妻子在一线,没能见祖母最后一面。
16年过去,今年,儿子就要高考了。
看着妻子去意已决,他什么也说不出来,目光里有些哀伤。结婚二十年,他懂妻子,懂她的忙碌,懂她的通情达理,懂她的职责,懂她说的命比天大。这份懂让他内心的哀伤无法表达也不能表达。妻子学的是醫护,2019年,她从急诊科调到了医院人事科。如今已然在管理岗位的她,完全有理由安然地选择不去“前线”,可是,她竟然不等医院派遣,第一个报名要去支援武汉!
他还不知道,其实正月初二,在山西省派出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时,妻子已经交上了请战书。那是平顺县人民医院第一份请战书。
2月8日,山西决定派出第四批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这次,山西医疗系统将从基层抽调人员。龙国庆不知道,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妻子再次递交了请战书。
2月9日凌晨3点,手机铃声惊醒了夫妻俩。
尹心妍接通电话:“你去武汉的请求,组织上批准了……”
夫妻俩面面相觑,再也睡不着了。妻子起来开始收拾行李,龙国庆呆呆得看着妻子。
“反正睡不着,要不你陪我出去转转吧。”尹心妍说。
平顺,这座秀丽的小城还在睡梦中,加上特殊时期,小城显得越发安静。夫妻俩从黑沉沉的暗夜逡巡到了东方曙色朦胧。
龙国庆默默陪着妻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妻子使劲儿呼吸了几口空气。有一年平顺举行金秋作家采风,一位全国知名作家说,这座山水之城的空气可以作为商品出售。龙国庆看看妻子,那一刻,他感觉妻子的出征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而这种豪迈在他,是不舍,是担忧,是酸痛。
如果是看得见的敌人,打不过,还可以躲一下。可这次,敌人藏匿于无形,而且潜伏期那么长,多少医护人员防不胜防而中招——龙国庆心里的担忧如万箭穿心,但面对即将走上“战场”的妻子,他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们回去吧。也许,上班之后就要出发呢。”尹心妍想了一下,“要不这样,我先回去收拾,你去帮我买几包纸尿裤,要多买几包。”
妻子回家,龙国庆去超市。此时大概凌晨6点,他跑了几家超市,都没开门。他等在一家超市门口,给岳父发了一则信息,告诉岳父,他的女儿即将驰援武汉。
就在他等待超市开门时,妻子打来电话:“刚才接到通知,要我们马上集合,9点出发。你回来吧。”
挥手告别。到太原集合后,2月9日下午,山西第四批援鄂医疗队300多人乘坐东航两架包机抵达武汉,住在武汉市硚口区江湾壹号酒店。
刚下飞机,尹心妍接到了72岁父亲发来的信息:“妍,你这次出征武汉将是你人生很珍贵的收获。你大爹大妈及我和你妈都很欣慰,你五位哥哥和嫂嫂都为你高兴……千万保护好自己,做好工作,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全家上下盼你早日回家。”
有着49年党龄的老父亲得知女儿要出征,给与了多么深厚的理解和支持啊。她甚至感觉到,对于她驰援武汉,父亲心里是骄傲的,所以才会把她驰援武汉的消息快速告诉了家人、亲戚。父亲不会在手机上编辑短信,后来尹心妍得知,父亲是把想要说的话写在纸上,让外孙在手机上编辑好发给自己的。
踏上武汉的土地,父亲的这份理解,让尹心妍紧张的心情忽然有了一丝放松。
武汉的天空也是蓝色的。
与母书——你是我心中的英雄
尹心妍一走,龙国庆的心忽然觉得空空荡荡的。二十年的夫妻,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再是缠缠绵绵,但那几日,他却什么也吃不下,没有饥饿的感觉。他仿佛丢了什么东西,心绪不宁,如坐针毡,而又无可奈何。
他问儿子说:“你对妈妈去武汉这事,怎么看?”
儿子从厚厚的书本中抬起头:“妈妈做的是对的。如果我是一名医生,我也会像妈妈一样,去支援武汉……”他盯着儿子看了好一会儿,有些惊讶于儿子如此坦然的回答。
儿子尚且如此,作为丈夫,他更应该义无反顾支持妻子。
他从来没有关注过湖北电视台的节目。但从2月10日开始,每天晚上,他都要锁定湖北电视台的节目,看湖北的疫情情况,看湖北的天气情况——那里,有他的牵挂。
从2月10日开始,他还开始写日记了。把与妻子微信聊天的内容、武汉的疫情变化全部记录了下来。他在等那串数字慢慢减少,也许那串数字消失时,就是妻子回家的时候。
妻子走了四天了,明天就是情人节了。彼此朴素地守望了二十年,妻子虽然没有要求他买什么,但似乎每年他都会送一件小礼物给她。今年,妻子远在“前线”,他该送妻子什么呢?他沉思许久,决定给妻子写一封信。
而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那天,他在儿子作业本上发现了儿子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原来,这个看似什么也不在意的儿子,也如他,在想念着他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
你在武汉过得好吗?工作一定很辛苦吧,伙食怎么样?无论如何,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如今,换成我来牵挂叮嘱你,还真是有些不习惯呢!
人们说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着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你在为你的大考拼搏奋斗,同样,我在为我的大考而积极准备……妈妈我相信爱能跨越高山大海,也能跨越隔离线。感谢您从小到大用行动向我诠释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我为你而自豪,你是我心中的英雄,学习的榜样……
感谢微信,省却千里鸿雁传书。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看到爱人发来儿子的信,她欣慰,儿子懂她,更懂得家国天下。
与“战友”书
——有你们,武汉安心
到武汉的第一天,她们要先接受培训、演习。
因为要佩戴防护帽,而防护帽不能完全遮挡住长头发,容易被病菌感染,尹心妍和一同来自平顺县人民医院的申振华,拿起剪刀,噌噌噌几下,一头长发落在了地上。
没有来得及心疼,她们彼此打量对方,然后笑了:“不丑,还行,安全就好!”
北方人冬日住惯了暖气屋,刚到武汉那几天,阴雨绵绵,这让她们感到有些不适应。好在当地领导非常关心医护人员,给她们每人发了一条棉被、一件羽绒服、两套秋衣秋裤,还有电热毯……她把这些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回了家乡,亲人。
2月13日,她们参加山西白求恩医院老师的一对一专业培训,如何穿脱防护服、隔离衣,要熟悉掌握方舱医院工作制度和流程。只是试穿,几乎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汗流浃背。
三天严格的训练之后,2月14日凌晨2点,她们奔赴主战场江汉方舱医院,接替深夜两点下班的同事,早上8点下班。
同事申振华有些紧张,她看了看尹心妍。尹心妍握紧拳头,向她挥了挥。她们彼此认真检查了对方的防护服是否穿好,在防护服上写下了对方的名字。
方舱医院门口,警灯闪烁,所有人员全副防护,严严实实。从那天起,她们正式投入了战斗,具体工作是负责给病人测量体温、指脉氧、抽血、给病人做风险极高的咽拭子采集、安抚病人焦躁情绪,按时分发早餐、午餐等。她们小分队10个医护人员要照顾方舱医院内的380多个病人。按要求,进入医院,医护人员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一则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二则避免感染。为防止意外,她们都戴上了纸尿裤。
2月17日,累极了的她们脱下防护服时,看到手机上发来一封信,这是来自平顺县人民医院全体同事签名发给她们的一封信。
敬爱的尹心妍、申振华两位最亲密的战友:
你们奋战在全国抗疫一线,你们辛苦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你们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紧急驰援湖北武汉疫区,全力以赴。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初心和使命……
纸短情长,伏惟珍重。前方有你们奋战疫情一线,武汉安心……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期待你们的平安凯旋!
尽管劳累,但她们还是把这封信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2月18日,申振华收到了正读初三的儿子苗琦桢的来信。江水三千尺,家书十五行。两个人拿着手机,读着信,流着泪,感觉力量在身上一点一点凝聚。
太行山在远方,太行山的声音在身边。她们枕着长江的涛声而眠。远隔千里,她们没有感到孤单。
听啊,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正在赶来;看啊,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正在战斗!
有了他们,武汉,请安心!
与医者书
——把我們当亲人,谢谢你们
尹心妍和申振华她们是忙碌的。尽管每天分四班倒,一个班六个小时,但每天需提前两小时做准备,工作结束回到酒店,实际上每天需要工作十个小时左右。
2月24日下午两点,尹心妍、申振华进隔离病房前像往常一样,准备互相在外层隔离衣上写下自己的单位和名字。
尹心妍忽然说:“振华,要不今天咱不写名字了吧,咱写上‘相亲相爱一家人,这样病人看到会觉得温暖一点,也能拉近咱和患者的心理距离。”
她们护理的大部分患者远离亲人,情绪焦虑、烦躁,甚至没有安全感,有的还会痛哭不止。作为护士,她们明白,这个时候,她们不能只做机械的生活护理,只有把患者当亲人,他们才能更快康复。
“这个想法好!我先给你写!”申振华点头同意。
尹心妍和申振华“背”着“相亲相爱一家人”走进了隔离病区。
“把患者当亲人”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悉心的照顾、是每一个真挚的眼神、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的态度。302床的患者生理期肚子疼,问尹心妍有没有红糖,尹心妍把患者的需求记下来,下一班把自己的红糖拿过来,并亲自冲好一杯端了过去;307床是位老人,她想洗头,但医院发放的洗发水用完了,申振华就把医院发给自己的洗发水送给了老人。她们还把医院发给自己的方便面、沐浴露都分给了患者。
这天,她们与往常一样在医院工作着。她们背上的大字吸引了很多患者。一位患者问:“您是哪个地方来的护士啊?”
“您好,我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人民医院的。”
“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助我们,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要加你微信,你一定要把地址发给我,等我病好了,我要把我们湖北特产邮到你们单位。”这位加了尹心妍微信的患者叫刘德美,50岁,是武汉本地人。
而让尹心妍她们没想到的是, 那天晚上8点下班时,一位患者把一封信塞到了她手里。那封信是武汉江汉方舱医院的23名患者联名写下的。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人民医院:感谢江汉方舱医院每一位为我们付出的医护人员,感谢尹心妍、申振华,得到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每时每刻都被你们感动着。你们穿着防护服,看不到你们美丽的脸庞,但我们却能看到,你们就是世上最美的花儿。把病人当亲人,你们做到了!谢谢你们,我们会加油的!
下班回到酒店,尹心妍和申振华拿着感谢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她们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慰和鼓励。她们激动地把信拍下来,用微信发给自己的爱人。
太行山上,收到这封信的亲人们,与她们一样激动着,也为她们骄傲着!
2月27日,尹心妍发给爱人一條信息:现在,我们护理的江汉方舱医院患者已经由380多位减少到了180多位,胜利在望!
2月28日,中央奔赴湖北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说:“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舱医院治疗的,方舱医院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疫情考验着中华民族,也考验着千千万万家庭。大爱无疆,是爱的力量凝聚成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力量!
武汉的樱花开了!
春到江南!
春满华夏!
2020年2月29日
责任编辑 黄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