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 张敏 王海林 任燕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空气环境的恶化,近年来我国慢性鼻窦炎发患者数逐渐增多,给患者日常生活形成较大影响[1]。慢性鼻窦炎属于临床较为多发的耳鼻喉外科慢性疾病,将其定义为连续8周以上存在鼻窦或鼻腔炎症,同时并有鼻分泌物、嗅觉减弱、鼻阻塞等临床症状[2]。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炎症不断扩散后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身体健康[3]。睡眠障碍是慢性鼻窦炎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相关研究发现慢性鼻窦炎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出现睡眠障碍的几率更高,同时其睡眠质量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生活状态具有密切联系[4]。因此,研究慢性鼻窦炎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改善睡眠效果以及提升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以及预见性干预的效果展开讨论,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及常规干预,针对患者进行睡眠障碍等相关调查,其中男48例,女35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8.39±2.78)岁;术后住院5~12 d,平均(6.35±1.37)d;疾病持续时间2个月~6年,平均持续(2.76±0.12)年。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见性干预的患者82例(观察组),其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9.37±2.84)岁;疾病持续时间3个月~6年,平均持续(2.68±0.13)年。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和疾病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制定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的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②存在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的临床症状;③病史资料齐全;④年龄≥18岁;⑤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协议书。
1.2.2 排除标准:①并有严重肾脏疾病;②既往睡眠障碍史;③内分泌系统疾病;④恶性肿瘤;⑤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者;⑥不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
1.3.1 调查:①术后、术前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睡眠质量评分: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6]统计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共包括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总分0~21分,分值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好,此量表效度0.29~078,信度0.31~0.82,可有效评价患者睡眠质量,>16分者被确定为睡眠障碍。②术后抽取患者清晨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测定仪分析法检测患者IL-6表达水平,分析炎性因子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③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建立睡眠质量影响因素问卷表,表格包括心理状态(HAMA量表,评分>7可能有焦虑症状,>14分为出现焦虑症状)、术后症状(有无鼻腔分泌物持续流出)等。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表格,当场回收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100%。
1.3.2 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干预。
1.3.2.1 健康教育:对患者面对面进行健康知识宣讲,使患者充分了解慢性鼻窦炎,建立正确疾病认知,正确看待慢性鼻窦炎,为提升睡眠质量奠定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健康知识教育时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律的饮食习惯,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身体尽快康复。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0.9%氯化钠溶液清洗鼻腔的方法,叮嘱患者外出活动时佩戴口罩、讲解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健康教育还可以起到降低生理疼痛,缓解心理负担的作用,从而恢复生理和社交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治疗依从性。
1.3.2.2 生理舒适干预:通过多种术后治疗药物进一步改善慢性鼻窦炎临床症状,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及粘液排除剂等,还包括中药治疗以及鼻腔清洗治疗,从而缓解炎症、鼻塞、疼痛等症状。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体位,促进鼻部血液回流,引导分泌液的流出,从而减轻鼻子附近及其眼眶的水肿症状,改善疾病症状。若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存在呼吸不通畅、呼吸时口干等情况,可适当给予持续性低流量氧气吸入,同时将浸湿的纱布放置于口部,在嘴唇上涂抹石蜡油,告知患者增加饮水频率,每次少量,保持口腔内部湿润状态。根据情况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天治疗2次,缓解口干情况。
1.3.2.3 环境干预:定时打扫病房卫生,打开窗户促进空气流通。减少病房内无关人员流动,降低探视频率,避免夜间不必要的陪护,保证病房的安静整洁。夜间防止强光或大分贝噪声刺激患者,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
1.3.2.4 心理干预:慢性鼻窦炎持续时间较长,属于长期治疗过程,同时病情易反复,因此大部分患者存在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负面情绪身体康复的不利影响,解释治疗方式和有效性,消除担忧情绪。对于高危因素患者应加强心理疏导,白天尽量减少睡眠时间,通过听音乐、看书等方式充实时间。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分散注意力等针对性方式排出负面情绪,根据情况适当给予药物控制,调节心态。
1.3.2.5 睡眠障碍评估护理:睡眠障碍会对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阻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在患者入院阶段护理人员应详细询问睡眠史,准确评估睡眠情况。重视睡眠障碍患者的主诉,每天查房时鼓励患者讲述睡眠情况,根据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
1.3.2.6 治疗干预:糖皮质激素能够缓解疲劳、困倦等症状,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若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且存在鼻息肉等情况时,应尽快实施鼻内镜手术,促进睡眠质量的调节。慢性鼻窦炎治疗的目的就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1)术前、术后进行睡眠质量评分调查: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6](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统计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共包括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总分0~21分,分值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好。(2)术后3 d睡眠改善效果调查:调查2组患者术后睡眠改善效果,睡眠改善以失眠次数<2次、睡眠中断时间每次<10 min、睡眠时间>8 h、入睡时间<20 min为标准。
2.1 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对照组83例患者术后发生睡眠障碍共有1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睡眠障碍是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HAMA评分≥14分、术区
表1 影响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例(%)
疼痛、鼻腔分泌物不断流出及IL-6≥7.00 pg/L是导致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睡眠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2.3 2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比较 2组患者术前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SQI评分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分,
2.4 2组患者各项睡眠改善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失眠次数、睡眠中断次数、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各项睡眠改善指标比较
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主要是由细菌、变态反应所致,免疫活性细胞受刺激后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后从而引发炎性反疾病,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加快体力恢复、减轻疲劳症状,同时加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对降低术后鼻窦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7]。慢性鼻窦炎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尤其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者,短期内炎性因子未明显变化,加之手术导致呼吸方式变化,综合因素下增加了慢性鼻窦炎人群发生睡眠障碍风险。本研究发现,慢性鼻窦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炎性因子、疾病症状、手术影响以及呼吸方式等。
3.1 炎性因子对睡眠障碍的影响 炎性因子是睡眠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IL-6高表达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这是因为炎性因子高浓度表达会造成鼻腔黏膜肿胀,进而导致发生头痛、鼻部疼痛症状[8]。鼻腔内部的细胞上皮以及黏膜纤毛属于天然屏障,当被破坏后上皮细胞的免疫应答作用下降,继而引发炎症性疾病[9]。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等化学免疫介质会对人体中枢神经造成影响,增加嗜睡和失眠的频率,同时IL-4、IL-6以及TNF-α影响非快速动眼时相,阻碍正常睡眠,从而造成睡眠质量下降[10]。研究均表明各类炎性因子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睡眠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并且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指标可以定程度改善睡眠效果[11]。
3.2 负性情绪对睡眠障碍的影响 慢性鼻窦炎患者由于长期治疗、病情反复、经济压力等原因,加上无法正确认知疾病、正常生活工作被影响等因素,导致心理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进而导致睡眠障碍[12]。研究发现,慢性鼻窦炎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呈正比,也说明了心理状态是导致慢性鼻窦炎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13,14]。持续性的炎性反应易导致发生鼻息肉,影响鼻腔通气功能。研究发现,慢性鼻窦炎术后分泌物持续流出等症状是导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15]。尤其鼻塞症状会增加打鼾、微觉醒症状,进一步导致睡眠障碍。除开慢性鼻窦炎疾病自身的因素,手术后的呼吸方式变化也是导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16]。例如药物治疗中的糖皮质激素易导致精神兴奋,尤其大剂量使用患者夜间更加容易兴奋,睡眠质量明显更差。若患者经常应用助眠药也易出现依赖性,暂停药物后发生戒断反应,进而导致睡眠障碍[17]。外部环境是造成慢性鼻窦炎患者睡眠障碍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心理上的负担导致患者无法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在夜间对声音和光源更加敏感,尤其是医院大量人员流动、走廊灯光以及监护设备运转声音较大,患者更容易受到刺激,导致睡眠质量降低[18]。
本研究中,结合慢性鼻窦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理舒适干预、环境干预、睡眠障碍评估以及治疗护理,从各方面改善睡眠质量。从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护理后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各睡眠改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睡眠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对比常规护理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是多因素导致的,主要包括心理状态、炎性因子、疾病症状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睡眠质量受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通过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舒适护理、环境干预等手段有效改善睡眠效果,缓解睡眠障碍,从而提升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