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刺激结合盆底功能锻炼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收缩力及功能的影响

2020-09-16 01:49芦爱华荆蕙朱香兰
河北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漏尿肌电障碍性

芦爱华 荆蕙 朱香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女性产后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常见为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粪失禁[1,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国内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老年女性比率高达35.3%[3]。据世界流行病学资料报道,美国女性患尿失禁的概率高达46%,而中国女性患病率高达50.9%[4]。有研究者证实,妊娠与分娩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5];且妊娠次数、产程时间等均可造成盆底肌损伤,造成产后尿失禁率显著升高[6]。女性妊娠或分娩后,盆底支持组织出现生化及电生理的改变,组织功能持续变化累计后造成盆底神经、肌肉及韧带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追其原因均由分娩造成[7,8]。本研究通过肌电刺激结合盆底功能锻炼,对产后女性出现尿失禁概率及盆底肌收缩功能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分娩且妇产科门诊部进行产后42~60 d复查出现尿失禁的初产妇165例,按照国际尿控学会标准[9],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11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20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34例;对其进行阴道超声三维成像检查。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4例)。2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体重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告知患者研究目的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见表1。

表1 2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1.2 入选条件 (1)单胎分娩,且婴儿存活;(2)育龄女性;(3)无盆腔手术史;(4)无泌尿系统感染及肾脏病史;(5)愿意配合治疗方案并能完成治疗周期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Kegel盆底肌功能锻炼。具体步骤为:患者处于站、坐、卧姿均可,吸气时努力收缩肛门、尽可能保持>5 s,呼气,注意避免吸气时腿部与臀部肌肉参与,重复进行练习;待熟练后,尽可能延长每次呼吸气时间。3次/d,一次时间≥15 min,6~8周表示1个治疗周期。1个锻炼周期结束后,患者来医院进行盆底肌力及功能复查。

1.3.2 观察组:选用MyoTrac Pro型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将其中1片参考电极置于髂骨表层皮肤处,剩余2片参考电极置于腹部表层皮肤处;将消毒后的治疗头涂抹均匀的润滑膏,缓缓放入阴道;治疗时,电流频率为10~30 Hz,以患者感受到肌肉跳动而无疼痛感进行电流频率调整,每次治疗过程中均根据患者感受进行适当调整电流频率。记录传感器中收集生物信息。每周进行2~3次,10次为1个治疗周期结束。电刺激治疗间隙伴随锻炼运动,测定患者盆底肌力及功能。

1.4 评定方法 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周期前后进行一次盆底肌力与排尿情况检查,由1位医生与1位护士辅助共同进行检查与评定。

1.4.1 盆底肌力评估:启动Urostym电刺激治疗仪中的盆底功能评估反馈程序,记录产妇治疗前后的生物信息,记录10 s内盆底肌的收缩力代表Ⅰ类肌(持续收缩力);记录快速收缩5次的平均值代表Ⅱ类肌(快速收缩力)。自动生成检测结果,并保留报告结果。

1.4.2 功能评估:①尿失禁程度评分:按照漏尿次数评定,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每周漏尿次数≥1次,计作1分;每周漏尿次数2~3次,计作2分;每周漏尿次数4~7次,计作3分;每日均有漏尿情况出现,计作4分;持续出现漏尿情况,计作5分。②尿垫试验[10]:记录60 min内患者的漏尿情况;饮用500 ml 不含盐的纯水15 min后,患者进行适宜运动(行走、爬楼梯),持续30 min;继续测试15 min,患者被要求重复站立、坐下≥10次,咳嗽≥10次,原地跑动1 min,弯腰5次,最后冲洗手1 min结束试验。去除尿垫进行称重,重量>2 g表示存在漏尿。

1.4.3 生活质量评定:依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展开评定,所考察内容包括患者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2组患者盆底功能评分比较 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排尿评分显著降低(t=4.870,P<0.05);观察组患者尿垫试验阳性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尿垫试验阳性率的23.45%(t=7.105,P=0.007)。见表2。

表2 2组患者盆底功能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盆底肌力评估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快速收缩力及持续收缩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4,P>0.05;t=0.154,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快速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均显著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快速收缩力与持续收缩力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5,P<0.05;t=3.123,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盆底肌力评估结果

2.3 2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调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 分,

2.4 患者阴道超声三维成像图情况 见图1~3。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尤以妊娠或产后、中老年女性两个时期妨碍女性日常生活最突出。主要原因:(1)年龄:年龄是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在16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中,50~60岁患者比率为33.92%,>60岁患者比率为66.07%,提示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1]。(2)妊娠及分娩损伤:妊娠与分娩过程中的拉伸幅度过大、腹压显著增加、膀胱颈移动增加明显,对韧带、肌肉与神经等盆底组织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破坏,引起盆腔器官下垂与尿粪失禁[12,13]。有研究者对2 355例女性产后盆底功能资料分析发现,产后Ⅰ类肌纤维出现异常的概率高达54.0%,Ⅱ类肌纤维出现异常的概率高达48.5%;产后阴道静态压出现异常的概率高达65.4%;且分娩次数越多,产后出现尿失禁的概率越高[14,15]。(3)盆腔手术史:子宫位于盆腔中,切除子宫后,盆腔原有平衡被打破,直接影响阴道弯窿。研究者证实进行过盆腔手术的女性与无手术史女性相比,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明显升高[16,17]。(4)肥胖:肥胖患者体内盆底组织受到向下重量的挤压,肌肉与结构组织因长时间的牵拉而功能减弱。研究者证实腰、臀部脂肪增加的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比值女性相比,更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8]。本研究中,产后女性出现尿失禁情况,推测其可能原因为妊娠或分娩后引起盆底肌肉及神经结构的损伤造成盆底肌快速与持续收缩力降低,经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后,盆底肌收缩力均显著增加(P<0.05);且较单纯盆底功能锻炼,肌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改善盆底肌收缩力愈显著(P<0.05)。

盆底功能重建方式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产后42 d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发时段[19]。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提出预防为主[20]。2008年,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成立,希望通过推广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认识,启动提前预防措施,以降低女性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21]。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共120余万人受益于此防治措施[22]。有研究表明,盆底肌肉锻炼可使接近一般的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免于手术而恢复其盆底肌肉收缩力与功能性[23]。美国医师协会发布临床指南提出,盆底肌肉锻炼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线治疗方法[24]。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发布的指南中提出,对于压力性与混合性尿失禁患者且能够进行盆底肌肉收缩的患者,盆底肌肉锻炼为首选方案[25]。有研究者进行中段悬吊带术手术治疗与盆底肌肉锻炼对比发现,手术组治愈率优于盆底肌肉组,但手术组有9.8%的患者出现不良情况[26]。有研究者对产后孕妇早期行盆底肌功能康复锻炼发现,可显著降低产妇尿失禁的比例及提高其远期生活质量[27]。通过尿动力学指标与60 min尿垫试验,发现超过6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过盆底肌肉锻炼,其症状可明显改善[28]。运动锻炼法与肌电刺激法是盆底肌肉进行锻炼的两种不同方法。本研究中对产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功能性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肌电刺激结合Kegel锻炼的观察组患者排尿评分与尿垫试验阳性率均显著降低。提示肌电刺激与Kegel锻炼结合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

综上所述,肌电刺激结合Kegel锻炼同时进行,有助于提高盆底神经肌肉兴奋性、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从而达到改善尿失禁患者盆底肌的收缩力、使功能恢复的作用,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漏尿肌电障碍性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你被漏尿困扰了吗?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