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的五个维度

2020-09-15 07:36陈鸿惠王珍愚
邓小平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特色制度

陈鸿惠 王珍愚

【摘要】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入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定位、领导力量、主体力量、方法路径、制度体系,系统回答了改革开放“是什么”“依靠谁”“为了谁”“向哪里去”“如何持续”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是明确“六个伟大”的战略定位;二是强调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三是强调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四是把握改革与开放、主观与客观、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五是坚持制度自信、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改革大局、提升开放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4-0047-12

【基金项目】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TPP的知识产权规则与我国应对策略研究”(16BFX182)

【作者】陈鸿惠,上海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上海200031

王珍愚,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200092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①这一论述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定位作出了全新概括和高度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肯定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并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及时代特征,着眼于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深入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定位、领导力量、主体力量、方法路径、制度体系,系统回答了改革开放“是什么”“依靠谁”“为了谁”“向哪里去”“如何持续”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再出发指明了方向,有力地促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改革开放进程。

一、本质论:“六个伟大”的战略定位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于改革开放的本质有精当的见解。他于1984年10月提出“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①,1985年3月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②,1986年9月再次强调“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③,1987年1月指出“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④。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本质论的思想,其关于改革开放的本质特征论述蕴含于“六个伟大”的战略定位,即伟大觉醒与伟大创造、伟大转折与伟大征程、伟大革命与伟大飞跃。这三对关系分别蕴含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属性与目标的辩证统一。

(一)伟大觉醒孕育伟大创造

思想的觉醒与实践的创造共同造就了改革开放的风云际会。改革开放在理论上始自于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实践上则肇始于以包产到户、统分结合为特征的中国农村改革。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⑤习近平在《讲话》中又一次强调了改革开放这个“伟大觉醒”的深刻内涵。“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回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历史趋势的清醒认识,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清醒认识,是对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清醒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是开创、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全新境界,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超强动力。

(二)伟大转折推动伟大征程

历史的转折与现实的征程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召开t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①改革开放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变,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变,从相对封闭、自成一体向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的发展方式转变,从传统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转变。“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②时代巨变中又有不变的坚持,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在改革开放的壮阔实践中破题、开篇、布局而来的,又是在新中国所奠定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⑤。

(三)伟大革命催生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伟大革命与伟大飞跃的统一。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在实质属性上,改革开放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又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⑦改革开放始终集中体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深度聚焦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治理现代化水平、维护世界和平能力的重大历史任务,不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人民满意标准。在目标要求上,改革与开放二者深度融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深刻交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之中。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扩大对外开放则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构成因素,重大战略部署在于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习近平指出:“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①改革开放已经融入到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命运走向之中,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色。“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②改革开放精神已经熔铸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底色,展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显著的品格。新时弋,改革开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是当代中国跟跑、齐跑、领跑世界I潮流的重要法宝。

二、领导论: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毛泽东曾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⑧邓小平强调:“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反霸权主义的斗争,也就没有一个力量能够领导进行”。④习近平根据新的时代特征重I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⑤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关键也在党。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保障着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党的事业和建设也随之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和完善。

(一)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以及最大制度优势,是改革开放迈出历史性步伐、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①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无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于改革开放的方方面面,才能确保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上进行到底,确保改革开放性质不变、秩序不乱、动力不减,确保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只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不断提高党把方向、定大局、推改革、促开放的能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历史规律、目标任务、未来走向,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新蓝图、新方略、新成果、新篇章。

(二)党的事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创新发展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中,创造了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历史伟业,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中华民族从落后挨打到繁荣富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抉择和重要法宝。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才能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不同考验,才能主导更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宪法序言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庄严宣告党和人民将深入推动改革开放实践,破除一切阻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思想藩篱和体制障碍,进一步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连贯事业,进一步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三)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考验中加强改善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开放环境下巩固领导核心、完善自我建设、经受复合考验、抵御多元风险的深刻革命和党性锻造。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③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经受住多重考验并不断丰富完善。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考验,即如何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的指导地位并积极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二是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考验,即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避免方向性、颠覆性错误;三是对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即民主集中制的考验,即如何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并反对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行为;四是对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的考验,即如何坚持和保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五是对党的群众路线、作风建设的考验,即如何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并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六是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考验,即如何保持先进、坚定纯洁、千在实处、走在前列,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渐染侵袭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关系着改革开放的兴衰成败。

三、主体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

我们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①邓小平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②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站稳人民立场。

(一)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发展的主体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深刻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原理,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长期历史斗争中永葆生机活力并不断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①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是国家与社会、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主人,是革命、建设、改革的决定力量,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主体。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①改革開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宏伟事业,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脚下,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就要清楚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历史之问,紧紧依靠人民实践来推动改革开放。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就要全面深入凝聚起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时刻准确把握人民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前进的不竭动力。离开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和明天;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推动,就没有改革开放的现在和未来。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②改革开放的每一次实践开拓、每一次理论突破、每一次转型升级,都源自于人民群众拉近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尝试和努力。人民群众为摆脱贫穷落后面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而进行的经验探索和成果创造,就是启动并推进改革开放的原动力和动力源。人民群众对各种矛盾问题以及体制机制弊端的关注和反映,就是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的侧重点和突破口。因此,我们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国。改革开放越是深人攻坚期和深水区,越要在党的领导下巩固好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引导着最广泛的群众参与,激发出最深厚的群众智慧、凝聚起最蓬勃的群众力量。改革开放越是纷繁复杂、敏感艰巨,越要在党的统筹下把群众的自发探索与社会的自觉攻坚相结合,把群众的新鲜做法、经验与国家的配套政策、法律相结合,把群众的呼声、要求与决策的制定、落实相结合。

(三)深化改革开放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习近平指出:“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①改革是各种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开放是内外利益格局的互联互通,二者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习近平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①站稳人民立场,在政策初衷上,必须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全方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在推进思路上,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深入实践作为改革开放的支撑点和增长点,集思广益谋划未来、别开生面驱动创新、众志成城推动发展;在工作路线上,必须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全面排除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不断改进全面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方式方法;在评价标准上,必须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满意作为改革开放的制高点和关键点,使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样、更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抓改革成效,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②

四、方法论:把握好改革与开放、主观与客观、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③毛泽东强调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其中矛盾分析法是重要的方法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④求真务实,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是共产党人思想方法的价值取向。邓小平自述:“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⑤習近平高度重视科学的方法论,强调“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和发展正确的方法论,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和路径,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①改革与开放相统一是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②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协同发力实现发展,是中国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宝。“开放也是改革,要寓改革于开放之中。”③新时代、新方位、新特点的改革开放进程,需要进一步解I决上下一致、内外联动、陆海并进、东西互通的核心命题。世界潮流是中国机会,中国发展是世界机遇。既要立足中国实际、坚持中国特色,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求共富,又要把握世界大势,树立世界眼光,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互利、求共赢。概而言之,就是要坚持推动“三个结合”,即“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充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①。

(二)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历史、现实、未来的内在联系与实质要求。习近平指出:“要认真回顾和深人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⑤改革开放是变与不变、改与不改、与不开、放与不放的辩证统。变的是改革与开放,不变的是稳定与安全;改是体制I与机制,不改的是旗帜与方向;开的是视野和思路,不开的是良心和底线;放的是市场与竞争,不放的是领土与主权。

不断增强推动改革开放的信心、勇气和智慧。习近平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看,今后仍然要坚持用改革开放的旗帜振奋人心、统一思想、凝聚精神、激发活力,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任务,坚持用改革开放的途径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久进步。

(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坚持从全局和战略视野把握改革开放进程。习近平指出:“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①改革开放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基本国策,事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不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的单项改革或开放举措,都要始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需要,顺应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求,对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世界潮流。不论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扩大对外开放,都需要把握内在规律、抓准脉搏律动、保持战略定力、凝聚发展共识。

坚持从全局与局部良性互动的视角提升改革开放效能,更加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主动地结合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地方实践。方面,要善于抓住改革开放的政治站位,深人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趋势和本质特I征,更加自觉地加强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战略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另一方面,要善于抓住改革开放的重点突破和难题破解,深刻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加稳妥地达成改革开放的局部成果和阶段目标,持续提高改革开放的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执行性。

五、制度论:坚持制度自信、制度建设、制度创新

毛泽东1956年8月在《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稿的批语和修改》中写了一段话:“所谓特殊的规律,就是各国的差别点,……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②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③习近平强调:“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我们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①推动改革开放的持久化和常态化,必须夯实制度自信的精神基础,落实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完成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

(一)制度自信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基础

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①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心基础之上,并且始终如一地着力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习近平指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有力保障改革开放的正确政治方向;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持续丰富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政治底气,就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也将进一步历经改革的锤炼、开放的洗礼而更加稳定持久。习近平指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和实践底蕴也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信心。

(二)制度建设是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①在根本方向上,改革开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须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布局和关键抓手,通过深化改革来巩固制度精髓、夯实制度基础、丰富制度内涵,通过扩大开放来开拓制度视野、完善制度思路、检验制度成效。在基本路径上,改革开放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在内的总体安排。国家治理能力是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深厚底蕴的总体评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拥有坚强有力的国家治理制度保障,不仅要推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关键性问题,而且要注重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和法治体系,持续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具体办法上,改革开放是决策落实机制、执行推进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成果维护机制、开放经济体制、全球开放格局等的建立和健全。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是针对各方面体制机制大胆试验、积极改善、逐渐定型、不断完备的探索过程。

(三)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的核心任务

以制度创新深化改革開放,以改革开放倒逼制度创新。习近平指出:“要切实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①制度创新要坚持把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I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凝聚社会动能、释放发展红利。对于经济特区而言,制度创新就是要从梯次推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种苗地转变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和新载体,塑造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实现市场环境的公平化、统一化、高效化,进一步累积改革发展新动能、开辟全面开放新格局、造就“一带一路”新支点;对于自由贸易试验区而言,制度创新就是要深度聚焦世界前沿、国家战略、区位优势、制度供给,使改革体制与开放格局相结合、政策布局与人才培育相结合、制度创新与其他各方面创新相结合、核心竞争力与周边辐射力相结合,全,力做到制度成果可复制可推广、营商环境更公平更高效、风险防控越准确越可靠、企业主体更守法更活跃;对于全国各地的其他城市及农村而言,制度创新就是在改革开放上要有新作为,在制度优势上要有新突破,在综合治理上要有新布局,在精准施策上要有新举措,促使完善制度体系既成为系统工程又成为基础工程,从而促使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有获得感。因此,我门“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建立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②。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展现了清醒的战略定位、坚定的党性担当、稳固的人民立场、辩证的思维方式和高度的制度自信,为新时代坚I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改革大局、提升开放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责任编辑肖雪莲)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特色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某些单位的制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