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预防性护理

2020-09-15 15:57杨俊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7期

杨俊芳

【摘 要】 目的:探讨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预防性护理模式。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预防组(n=31)、对照组(n=3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方案相同,仅对预防组实施自杀行为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杀态度及自杀相关行为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的护理前QSA(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的QS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实施自杀行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自杀态度,降低患者的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

【关键词】 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预防性护理干预;自杀态度

【中图分类号】 R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266-01  抑郁症为我国人群较常见的一种心境障碍,也是我国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妄想是一种精神症状,也是抑郁症患者病程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1]。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相较于其他类型抑郁症,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更高。因此,该类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预防一直深受我国医疗领域重视。本研究探讨该类型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预防性护理,旨在进一步降低该类型并发症的自杀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将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本组患者的疾病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中的妄想性抑郁症诊断标准。应用抽签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平均分组。预防组中男、女分别12例、19例,年龄18~62岁,平均(38.33±4.02)岁。对照组中男、女分别14例、17例,年龄20~61岁,平均38.29±4.09)岁。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结果显示均衡性良好(P>0.05)。患者家属同意患者参与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基础护理措施相同,仅对预防组实施自杀行为预防性护理干预:(1)自杀风险评估:结合患者病情、QSA的调查结果、日常行为状况等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程度。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發病原因,分析患者存在的自杀危险因素,查阅资料,结合实践经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性护理措施。(2)心理干预: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家属能够正确认识患者的病情,并能协助进行患者的心理护理。相较于医护人员,患者对家属的信任程度更高,通过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缓解患者持续存在的心理症状。(3)自杀行为干预:日常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行为状况,但应注意不要引起患者的关注,以免刺激患者情绪。准确记录患者的各种行为,当患者出现有自杀倾向的行为后及时向医师报告,以及时通过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控制患者病情。(4)健康教育:选择在患者精神状态较好、病情稳定阶段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轻生、自杀等负面词汇,而是多向患者灌输正向观念,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认知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各种家庭现象,社会现象,纠正患者的逻辑思维错误,帮助患者尽早走出心理障碍。

1.3 评估指标 比较预防组、对照组护理前、后的自杀态度以及护理期间的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

自杀态度:为患者发放QSA,该问卷由29个条目组成,分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四个维度,各条目均采取1~5分五级评价,依次表示完全赞同、赞同、重力、不赞同、完全不赞同,各维度的评分范围依次为9~45分、10~50分、5~25分、5~25分,四个维度评分累计为总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对自杀越抗拒,自杀态度越好。

自杀行为:包括患者主动采取的各种可能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

1.4 数据分析 软件:SPSS 23.0;计数资料:资料差异检验采用x2;计量资料:资料差异检验采用LSD-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自杀态度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Q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该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的该评分更高,详见表1。

2.2 护理期间的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比较 预防组护理期间的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已有较多关于妄想性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预防性护理研究报道,且经实践证实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程度[2-3]。本研究应用的自杀行为预防性护理干预为我院查阅资料、结合妄想性抑郁症的疾病特征和护理经验所制定的一种个体化护理模式,评价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发现,预防组护理后的自杀态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理期间的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得出,本研究所应用的该护理模式可获得良好的预防性护理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为: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为在较准确的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程度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护理方案,能够在及时消除潜在风险因素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具有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特点。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应用的自杀行为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玲,张慧琼,叶年英,等.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分析及规范化护理对其预防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0):138-140.

[2] 陈美玲,梁艳宁,关素芳,等.整体护理预案干预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3):62-65.

[3] 施荣娜.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