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
【摘 要】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接受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接受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骨折愈合时间与B组比较无明显(P>0.05),术后6个月A组尺偏角、掌倾角与B组相比更大(P<0.05),B组腕关节功能评分与A组相比更高(P<0.05);B组并发症率为2.86%,与A组1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未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可选择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优于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且能减少手术创伤,也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261-01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妇女,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式包括保守及手术治疗,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为临床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而手术方式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为主[1]。保守治疗优势在于对骨折块周边软组织损伤较小,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风险较低,手术优势为可在直视下进行骨折解剖复位,利于恢复关节面平整[2]。本研究将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中,旨在比较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抽取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49~76岁,平均(62.53±1.89)岁。B组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51~77岁,平均(62.59±1.94)岁。两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A组接受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经掌侧入路,将骨折端充分显露,对骨折进行复位,随后选择适宜的“T”型钢板放在骨折端掌侧,若缺少骨支撑则取人工骨植入,随后行“T”型钢板内固定,若患者关节内存在骨折块粉碎,需牢固内固定,必要时可应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固定过程中注意对桡动静脉、神经进行保护,避免造成损伤。
B组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麻醉方式与A组一致,应用反折、提按手法、对抗牵引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成功后应用4个可塑性小夹板及3根固定带对骨折处进行外固定,固定后在患者耐受情况下行中立三角巾悬吊患肢。两组治疗后均常规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分数越高提示功能越好),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x±s)表示计量资料, 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经 x2检验,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分析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组尺偏角、掌倾角与B组相比更大(P<0.05),B组腕关节功能评分与A组相比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分析 B组并发症率为2.86%,与A组1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多见于老年群体,老年人骨折发生率高的原因主要与骨强度降低、骨质疏松等因素相关。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常并非只累及桡骨,约50%患者病尺骨茎突的撕脱骨折,约25%的患者累及关节面。目前临床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原则主要为尽可能恢复桡骨高度及桡腕关节面平滑度、连续性,尽量减少周边功能性解剖结构紊乱,常用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为最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对腕关节功能要求不高或未涉及关节面的患者,手法复位外固定也能获得满意疗效。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优势在于可减少对骨折块周边软组织的损伤,可降低患者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风险,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但对严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游离碎块较多,位置较为复杂,这种类型骨折患者应用手法复位往往效果不佳,且复位后稳定性较差,而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为骨折块提供最大程度的解剖复位,利于提升复位后稳定性[3]。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符合桡骨生物力学特点及张力带原则,其内固定材料与桡骨远端形状较为吻合,可通过钢板自身角度对骨折复位,利于恢复尺偏角与掌倾角,实现最佳解剖复位效果。但切开复位存在一定局限性,腕关节周边软组织较为薄弱,潜在空间较小,植入内固定材料可能增加继发性肌腱损伤等并发症风险,容易影响患者预后[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愈合时间差异不显著,A组尺偏角、掌倾角与B组相比更大(P<0.05),B组腕关节功能评分与A组相比更高(P<0.05),B组并发症率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感染发生率较A组低,提示手法复位内固定不会影响骨折端愈合,更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也能减少手术所致相关并发症。
綜上所述,未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可选择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优于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且能减少手术创伤,也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曹顺立.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手法复位塑性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比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5):39.
[2] 王蒙蒙.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3):437-438.
[3] 王成伟.外固定支架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评分的影响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23):3050-3054.
[4] 韩刚.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