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华
【摘 要】 目的:讨论在隐匿性微小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进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隐匿性微小骨折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样本,给予全部入选患者DR检测、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对比三种检测方式对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精准度。结果:相较于DR检测技术,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及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诊断精准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及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精准度明显优于DR检测技术,可见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理想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隐匿性微小骨折;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200-01 隐匿性微小骨折是一种特殊骨折类型,DR摄片技术难以將患者的骨折全貌完整呈现出来,极易发生漏诊事件[1]。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具备高分辨率、多平面、多角度、薄层等特征,能够将患者的骨折全貌清晰的呈现出来,确保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2]。本次研究将着重讨论在隐匿性微小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进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隐匿性微小骨折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样本,入选患者中男女例数之比为562:438,年龄均数为(45.29±3.16)岁。入选患者均经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为隐匿性微小骨折,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活动受限、外伤部位疼痛等症状。
1.2 方法 给予全部入选患者DR检测、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测仪器为SOMATOM Emotion 16层螺旋CT诊断仪。扫描过程中患者应保持仰卧体位,扫描参数设定如下:运用高分辨率实施扫描处理,螺距设定为0.891,准直宽度设定为64×0.625,机架转速设定为0.75s,扫描野设定为150mm,YC过滤算法,iDoes3迭代重建,窗位设定为500,重建矩阵为1024×1024,层厚度设定为1.25mm,管电流设定为150mAs,管电压设定为120kV,增量设定为0.5mm。重建参数设定如下:扫描野设定为150mm,YC过滤算法,iDoes3迭代重建,窗位设定为40,增量设定为0.5mm,层厚度设定为1.25mm,重建矩阵为512×512,。扫描完成后数据将自动传送至相应的工作站。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DR检测、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等检测方式对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精准度。骨折类型包含股骨骨折、盆骨骨折、四肢骨折、肋骨骨折及颈面部骨折。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软件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的诊断精准度为100.00%,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诊断精准度为90.90%,DR检测技术的诊断精准度为62.10%。可见,相较于DR检测技术,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及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诊断精准度显著提升(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能够将隐匿性微小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能够为骨折位置及骨折程度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能够为后续的相关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及建议。本次研究发现,相较于DR检测技术,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及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诊断精准度显著提升,而且在DR检测及多层螺旋CT扫描中均存在漏诊情形。在DR成像中,极易发生前后或左右影像重叠现象,致使隐匿性骨折症状难以发现,因此极易发生漏诊事件,而多层螺旋CT扫描难以察觉微小骨折症状,致使漏诊。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中,可通过矢状位、冠状位、横轴面等三个方位对骨折线及骨折断端部位进行清晰观察,使诊断精准度达到100%。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及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精准度明显优于DR检测技术,可见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系统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理想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为刚,张锋,周钢.螺旋CT及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5):515-517.
[2] 蔡金玉,钟海燕,杨璐丹, 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93-1495.
[3] 李新献.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显像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4):62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