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防范策略探析

2020-09-15 16:27高阁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不确定性风险管理

摘要    传统农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以自然风险为主,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融合的不断推进,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本文从分析我国农业面临不确定性的成因及特点出发,提出构建一个包括农民个体、国家政府、保险机构在内的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有效抵御和转移农业风险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危害,帮助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    不确定性;农业经济;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6-0208-02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Uncertainty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GAO Ge

(Financial Department of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125)

Abstract    The uncertainty faced by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s dominated by natural risk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e uncertainty factors affect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y are also increas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features of uncertainty that the agriculture faces in our country, we propose to build a multi-level risk prevention system including individual farmers, governments and insurance institutions, by this way to effectively resist and transferr the dangers of agricultural risks to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elp realize the crucial poverty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of the expected goal.

Key words    uncertainty; agricultural economy; risk management

不確定性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行为的条件[1]。农业的生产运作受自然和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属于典型的高风险行业,这是因为农业自身较脆弱且生产过程也比较特殊。本文根据以往的研究将农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总结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四类。自然风险是指气候、病害和其他自然灾难给农业发展造成的收益或产量的不确定性。技术风险是指因对技术认识的局限性和不当利用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对化肥的依赖造成土壤污染等问题。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农产品供求和市场环境的波动对农业生产运作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2]。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农业政策本身的不合理性、政策的调整变动以及政府代理人对相关农业政策的执行和理解偏差等原因给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3]。农业稳,则百业稳、社会稳,如何防范不确定性带来的农业风险,保持农业经济与国民经济同步健康运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对治理能力的检验。因此,迫切需要对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清晰的认知,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应对农业风险带来的危害。

1    不确定性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农业生产不仅是自然界中动植物繁衍生长的自然活动,也是一种通过投入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以产出农业产品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正因如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面临着众多自然和社会经济不确定性因素。

1.1    自然风险

农业自然风险主要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病害、虫害,从广义上来讲,动物疫情对人类生命和生存环境引发的损失也属于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种植业经常面临的风险,是造成农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险类型。尽管积累了多年的种植经验,但农民个体仍很难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由图1可知,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损失与自然灾害的发生紧密相关。以2008年初的雪灾为例,2008年1月3日至2月24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大范围雨雪、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据统计,共造成20个省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1.78亿hm2,导致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严重影响和打击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此外,病虫害是影响种植业收成的另一重要因素。据统计,将近1 600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病虫害,其中可造成重大危害的超过100种。而对养殖业来说,动物疫情是导致养殖户损失的最严重风险。2019年,中国猪肉市场规模已达1.5亿元,是电影行业的20倍,对GDP的贡献超过20%,但是非洲猪瘟的出现,导致2019年上半年生猪只出栏31 346万头,同比下降6.2%,对生猪市场造成巨大损失。

1.2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虽然农业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给农业生产运作带来了很大便利,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然而,技术改进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含了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的认识受制于现有的实践水平、范围以及认知能力,再加上农业生产主体认知水平低,对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使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化肥、农药和机械设备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劳动力,但对农业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对土地本身的影响。改良后的品种在提高农业收成的同时,也会破坏土地以及植物原有状态,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土地自我恢复功能,也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并可使有害残留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二是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虽美化了农产品外观,但却降低了产品质量。如番茄催熟剂使其色彩鲜艳,虽增加了销售量,但降低了营养价值,对食用者健康产生了影响。除了种植业,养殖业中激素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一方面,农业技术更新快,很多技术都存在潜在危险,那些还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就已投入到市场使用;另一方面,现有的科技成果都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标准,急功近利的畸形发展难以避免。

1.3    市场风险

市场上的不确定主要体现在价格波动和成本上升方面。一是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市场变化的预测判断能力较弱,所以农业市场波动引起的价格不确定性更严重[4]。价格波动是养殖业面临的第二大风险,以生猪产业为例,生猪生产周期较长,一般在 150 d左右,必然会面对在进入市场时的价格不可预测性,造成生猪的收购价格非常不稳定且很难预测。如2019年1月我国猪肉平均批发价为19.3元/kg,2019年10月猪肉批发价已达到43.23 元/kg,增加了2.24倍(图2)。二是作为经济人,农业生产者都会努力提高收益降低成本。但是随着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种子、农药、农机、化肥)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者收益降低,加之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者往往降低价格以扩大销量占据市场份额。因此,有时农户可能会罔顾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做出生产劣质、有毒农产品的非理性行为。2006年嗑药多宝鱼事件、2011年河南瘦肉精事件以及2014年皮口镇海参事件等都是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农业生产者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造成的食品安全案件。

1.4    政策风险

农业行业属于弱质产业,但是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需要给予农业生产更多支持。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层面农业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连贯性、一致性和完善性都在增强,农业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总体较好,然而由政策所带来的风险却依然存在。一是政策不合理性导致的风险。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理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不能采取“一刀切”政策。但是我国现有的一些政策过分强调政策的一致性而忽略了政策实施具体环境的差异。如2014年安徽省因超级水稻“两优0293”发生的减产和绝收。二是政策调整变动带来的风险。新政策的颁布和已有政策的调整都具有信号导向的作用,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原有政策执行的连贯性很难得到保障,受政策影响的对象利益就会受损。三是政策在执行层面上出现偏差和扭曲从而导致的风险。大多数农业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政策实施效果与最初的设计初衷相背离。

2    建立多层次农业风险防范体系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业风险问题突出,且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个体防范、政府支持、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农业风险防范及管理体系。而我国农业风险的防范依然是以农民为主的传统单一防护模式,政府补贴和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很少。亟需引进先进国家的防范体系,并结合我国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农业风险防范体系。

2.1    以农民个体防范為主体,培养科技型农民

从现况来看,虽以农民为主的传统防范体系影响在下降,但其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个体在农业风险防范中仍处于主体地位。一方面,因为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国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发达国家式的风险防范体系,所以不宜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农民采用新技术,强行进行所谓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而应充分尊重农民在风险防范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需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培训科技型农民。同时,也要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提高农民理性的市场分析和生产决策能力。

2.2    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加大助农力度

因为农产品的特殊属性和农业的特殊地位,所以政府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对农业生产发展给予适当的帮助。一是政府应建立科学的农业风险检测预测系统,尽最大可能以定量或定性指标向农业生产者全面反映农业风险的相关信息[5]。同时也要向农民宣传科学的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农民的风险防范管理意识和能力。二是政府应增加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如进一步加强损毁工程修复,完善农田灌排设施建设。三是政府应提供包括农业保险、灾害救济、保护价、风险损失补偿等农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供给和救济手段。这些制度与救济手段对于减小农业风险经济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另一方面,做好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作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基本职能,生产与安全监管工作对防范农业风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3    引导保险机构帮助农民抵御风险,分散农户风险

农业保险是农民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重要工具。相对于事后救助,农业保险既不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也不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同时它又属于“绿箱政策”允许范畴,对于稳定农民收入和防范农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5]。一是建立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产业带有公共产品性质,具有巨大的外部收益性。因此,可以考虑先由政府提供最基本的风险保障,再由农户根据自我需要缴纳额外保费以降低农民参保成本,提高参保率。二是创新保险经营模式。逐步推广新型指数保险,降低农业保险机构在承担保险、确定损失金额以及赔付费用环节的成本。三是规范商业保险市场。补贴进入农村市场的商业性保险企业,使其获得合理的商业利润,同时也要遏制农业保险经营中的虚假理赔、虚假承保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3    结语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生产者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复杂,这不仅是对农业生产者的一种考验,更是对政策制定者、指挥者和整个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挑战。能否保证在风险不断增加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农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目标急切呼唤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这需要农民个体、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付出。要尊重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管控作用,并引导社会各界给予农业生产者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在农民面临不确定性风险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4    参考文献

[1] (美)弗兰克·艾利思.农民经济学[M].胡景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吴渭,刘永功.基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的农业风险现代性反思[J].安徽农业科学,2017(25):231-234.

[3] 吴渭,刘永功.产业链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业风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4] 孙玲玲.浅谈如何防范农业生产经营风险[J].消费导刊,2011(23):14.

[5] 王宏伟.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體系构建[J].农业经济,2013(8):83-84.

作者简介   高阁(1977-),女,湖南长沙人,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农业经济。

收稿日期   2020-05-05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不确定性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不确定性与希望并存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桩板式挡墙施工风险评估
广义直觉模糊软集的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