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序桉优良种源引种试验

2020-09-15 16:27刘奇林黄彩枝安冰田碧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引种

刘奇林 黄彩枝 安冰 田碧英

摘要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在我国南方的发展空间较大,广西是其最适宜分布区之一,仍处于引种试验阶段,尚未开展大规模种植。本文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引种的大花序桉1212、1203、1204等3个优良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3个种源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1212种源生长效果最明显,可在桂西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花序桉;优良种源;引种;保存率;生长性状

中图分类号    S79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6-0115-02

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 F. Muell) 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为桉属昆士兰桉亚属树种[1-2]。其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沉重坚固,硬度高且耐久,材质特性好,在家具、矿柱、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因木材颜色和材质与南花梨类似,是制作实木家具、实木地板的优良材料,被称为桉树中的“红木”,享有“澳洲大花梨”的美誉。大花序桉材积生长率高,后期材积生长显著,生长潜力大,是极具培育价值的中大径材树种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开始广泛引种栽培,但未见规模化栽培[4]。

目前,国内对大花序桉的研究以引种试验和资源保存为主,国外对大花序桉引种和种源试验等方面进行的一些研究表明,大花序桉不同种源间在多个性状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通过选择可以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5]。本文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引种的大花序桉1212、1203和1204等3 个优良种源为试验对象,研究大花序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引种生长情况,对比分析3个种源间的生长差异,以期为大花序桉优良种源推广造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大花序桉引种试验地位于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公武分场16林班。试验地属北回归线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400~550 m,土层厚度>80 cm,环境湿润,光照充足,热量充沛,夏长冬短,干湿季节明显,年均气温约20 ℃,最低气温约4 ℃,≥10 ℃活动积温7 730 ℃,年均無霜期360 d,全年日照时数1 650.3 h,年降水量1250~1 700 mm,相对湿度82.5%。

1.2    试验材料

参试大花序桉种源3个,分别为1212、1203、1204,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种源,购自广西国有东门林场林科所。

1.3    样地设置

在试验林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样地大小为400 m2(20 m×20 m),每个种源分别设2个重复(上、中坡各设1个重复),共6个样地。试验林面积4.05 hm2,采用相同的造林、抚育措施,统一管理。人工穴状整地,株行距2 m×3 m,坑规格40 cm×40 cm×30 cm,基施华沃特基肥0.25 kg/穴

+有机肥0.5 kg/穴。2016年6月完成造林,造林后3个月内进行第1次追肥,此后第2、3年各追肥1次。第4年后,每2年追肥1次,施用有机无机复(混)合肥和生物肥料。

1.4    调查统计

2018年3月开始对大花序桉种源试验林样地内活立木进行胸径(DBH,cm)、树高(H,m)、树干通直度(ST)及圆满度(SF)性状指标进行测定。树干通直度分5个等级评分:树干通直,占树高80%的树干无缺陷为5分;稍微弯曲,单一主干为4分;在平均直度范围内,单一主干为3分;在平均直度范围内,分杈为2分、弯曲为1分。分值越大,树干越通直,干形越好。SF采用树高4 m处直径与胸径之比表示[6],数值越大,树干越圆满。测定统计了大花序桉种源3个种源造林2.75年和3.5年时的保存率、胸径、树高等。计算各种源保存率、单株材积(V)和活立木蓄积量(V蓄积,单位面积内所有活立木单株材积之和)。

V=0.000 039 269×DBH2×H[7]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花序桉3个种源造林保存率分析

由表1可知,3.5年时1212、1203、1204等3个种源平均保存株数分别为1 605、1 500、1 215株/hm2,保存率分别为97.27%、90.91%、73.64%,其中1212种源保存率最高,分别比1203、1204高出7.00%和32.09%,说明大花序桉1212种源适应性更强。由表2可知,3.5年时1212种源树干通直,弯木、弱势木占比较少,植株性状优良。

2.2    大花序桉3个种源树高生长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3.5年时,1212、1203、1204等3个种源平均树高分别为14.8、12.8、10.7 m,其中1212平均树高最高,分别比1203、1204高15.6%和38.3%;1203次之,其平均树高比1204高19.6%。

2.3    大花序桉3个种源胸径生长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3.5年时,1212、1203、1204等3个种源平均胸径分别为12.3、10.5、11.2 cm,其中1212平均胸径最大,分别比1203、1204大17.1%和9.8%;1204次之,比1203平均胸径大6.7%。

2.4    大花序桉3个种源单株材积量分析

由表1可知,3.5年时,引种的大花序桉3个种源单株材积量分别为0.084 6、0.055 6、0.052 7 m3/hm2,其中1212单株材积量最多,分别比1203、1204单株材积量多52.2%、60.5%;1203单株材积量比1204多5.5%。

2.5    大花序桉3个种源蓄积量分析

由表1可知,大花序桉3个种源号3.5年时蓄积量分别为136.215 0、83.745 0、63.868 5 m3/hm2,其中1212蓄积量最多,分别比1203、1204多62.7%和113.3%;1203蓄积量比1204多31.1%。

2.6    大花序桉3个种源林地林相、植被、病虫害情况分析

对3.5年的大花序桉3个种源的林相、林地植被生长情况进行调查观测,调查结果发现,1212林相整齐,植株大小均匀、通直,林地干净无杂草杂灌,无病虫害;1203林相较整齐,植株通直,林木长势整体不够均匀,林地杂草较多,少量杂灌木,无病害,有虫害,发现枯死株树干上有白蚁;1204林相稀疏不整齐,植株大小不均匀,优势木占比少,分化严重,杂草杂灌很多,无病害,较多枯死植株树干上有白蚁。

3    结论

结果表明,在采取相同的造林和抚育管理条件下,引种的3个大花序桉优良种源中,3.5年时,1212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最大,1203种源次之,1204种源最小,且1212种源的长势较好,这与王建忠等[3]的研究结果相似。树种的保存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树种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及其遗传特性[8]。3.5年的大花序桉,3个种源保存率分别为97.27%、90.91%、73.64%,其中1212和1203保存率较高,说明这2个种源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尤以1212种源适应能力最强。

对其外观进行观察测定,3个种源树干均通直无缺陷,树干通直度较高。对其枝叶颜色进行观察发现,1212和1204枝叶颜色为深绿色,而1203枝叶颜色较红。1212种源从树干到顶端,树枝杈叶较多;1203种源枝叶较红,顶端分杈多;1204种源树皮脱落变白,树顶呈笔簇状。从整树分析,1212种源整树树枝树叶最多,合成的有机物也最多,整树有机物同化量最多,故表现为地上部分树高、胸径增长量最大,这与任世奇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对3个种源间优良性状表现进行比较,1212种源表现优良,1203种源表现一般,1204种源表现相对较差。

通过对大花序桉3个种源林地林相、植被、病虫害情况调查结果分析得出,3个种源引种造林,在相同的抚育管护措施下,1212种源林相整齐,植株长势健壮均匀,无病虫害,林地无杂草;而1203和1204长势不够均匀,均有杂草杂灌,无病害,有虫害。从3个种源林地植被可以看出,1212种源适应性和竞争力尤强,在幼林生长后期,其生长过程中能压过所有杂草和灌木,充分利用林地土壤养分,表现出速生、通直、自然修枝整枝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而1203和1204适应性和竞争力不够强,在幼林生长后期有杂草杂灌与之竞争林地土壤养分,其中1204适应性最差,压不过杂草杂灌,并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弯木、断木和弱势木,林相整体较差。

综上所述,大花序桉各种源间适应性各不相同,同一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之下,优良种源间遗传特性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所引种的大花序桉1212、1203、1204等3个种源中,1212种源引种生长效果最明显,在幼林生长期表现出适应性强、抗性强(抗病、抗虫、抗风等)、速生、树干通直、干形好、优良性状突出、遗传稳定等特点,可在桂西南地区大面积引种推广,促进该区桉树产业向丰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和缓解了当前乡土珍优树种木材的巨大市场需求。

4    参考文献

[1] 欧阳林男,陈少雄,何沙娥,等.基于MaxEnt模型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的适生区预测[J].桉树科技,2017,34(4):2-8.

[2] 李昌荣,陈奎,周小金.大花序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桉树科技,2012,29(2):40-46.

[3] 王建忠,熊涛,张磊,等.2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2016,29(5):705-713.

[4] 韦国浩.大花序桉在桂中地区的发展前景[J].桉树科技,2002(1):32-34.

[5] 翟新翠,项东云,陈健波,等.大花序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7,36(1):26-30.

[6] 林思京.25年生马尾松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种源变异与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6):804-808.

[7] 兰俊,吴永富,石前,等.巨桉第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J].桉树科技,2012,29(4):36-40.

[8] 温阳,杨文彬,阎栓喜,等.8个乡土树种抗逆性对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4):204-208.

[9] 任世奇,卢翠香,邓紫宇,等.修枝对大花序桉幼林生长和木材密度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2017,39(11):45-50.

猜你喜欢
引种
厦门市秋季航天豇豆新品种引种试验
美国蔷薇属植物引种及栽培试验研究
秋播胡萝卜品种比较试验
国外花生引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