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兴国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以为姓氏中的“肖”,即“萧”的简化字,故往往把“萧”写作“肖”。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在1964年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萧”本是由“蕭”简化而来。除读音外,无论字源,还是字义,“肖”与“萧”都是两个毫无关联的字。
《辞海》:肖,1.(xiao)类似,相似。如惟妙惟肖。《淮南子·墜形训》:“肖形而蕃。”高诱注:“肖,像也。蕃,多也。”2.(xiao)通“消”,衰微。《史记·太史公自序》:“申吕肖矣,尚父侧微。”司马贞索隐:“肖谓微弱而省之。”过去的几种重要辞书,如《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均无“肖”作姓氏的解释。可以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书籍文献中,作姓氏的只有“萧”字。
萧姓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姓氏之一。《通志 氏族略》:萧,“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可见,战国时萧姓,是由古国名而来。那古萧国又由何来呢?《左传·定公四年》:“殷民六族,蓧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故古萧国当为殷民萧氏之国。
中国历史上汉朝、南朝、唐朝,是萧姓人物辈出的时代。汉朝丞相萧何,修法度,订律令,至今留有“萧规曹随”的成语。还有太子太傅萧望之。南朝的齐、梁乃萧氏王朝,齐为高帝萧道成创立;梁为武帝萧衍所建,统治中国江南56年,史称“萧梁”。萧衍,子有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迨至唐朝,有萧瑀及子孙萧嵩、萧俛、萧倣、萧遘等八人出任宰相,盛极数世(见《新唐书·萧瑀传》)。其中以太宗时萧瑀最具名望,李世民曾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之语相赠。萧瑀乃梁武帝萧衍之后,其姊为隋炀帝皇后,史称“萧皇后”。历史上萧姓人物,还有杨家将故事中所讲到的萧太后。《辽史》: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系辽圣宗耶律隆绪生母,尊封“承天皇太后”,摄国政,是一位有建树的女政治家。辽国朝廷萧氏人物很多,如太祖(耶律阿保机)时就有萧敌鲁、萧痕笃先后为宰相。辽为我国古代北方的契丹族,其“萧”姓由何而来?这有两说,一说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列传第一·后妃》)。一说述律皇后兄子名萧翰者,为宜武军节度使,其妹复为皇后,故后族皆以萧为姓。《辽史》取前说,故辽之萧姓当为借取,不宜与汉族萧姓相混谈。
在当今的姓氏中,“萧”究竟是何时、何故被写成了“肖”的呢?《新华字典》解释说:“肖,萧(姓)俗作肖。”这“俗作”之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我国1957年前的出版物中,人物姓氏鲜有写为“肖”的。而1957年后才开始出现将“萧”改为“肖”的情况。如太平天国中的萧朝贵,范文澜1947年版的《中国近代史》,荣孟源1954年版的《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均为“萧朝贵”,而林增平1958年版的《中国近代史》,胡绳1981年版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则写为“肖朝贵”。再如,汉代丞相萧何,范文澜1949年版的《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1955年版的《简明中国通史》均作“萧何”,而郭沫若主编,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稿》(第二册)则写为“肖何”。又如中国现代作家萧红、萧军,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均写为“萧红”“萧军”,而林志浩198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则为“肖红”“肖军”。同一人物的姓氏, 在不同出版物中写成了不同字样,这是不可思议的。以“肖”为“萧”,既已出现在这样一些较有影响的书籍中,那么,一般的报刊就更不用说了。
1957年后的出版物中,人物姓氏以“肖”改“ 萧”的错误,原因何在呢?我以为主要是受汉字改革简化汉字的影响。因为简化前的“蕭”字,笔划太多,确实难写,加以简化是很有必要的。但简化是有规则的,“蕭”即去其繁笔,简化为“萧”。然而,一些简化字出版物的著者编者,只知“蕭”与“肖”同音,不审简化规则,遂误将“肖”改为“萧”了。还有一种情况,即出版物中的当事人或著者,知道自己姓氏的用字,但书中错写了,反以为是简化字出版物的要求,也就默认了,但在题字签名时则用原字。如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伟大的长征》一书,在介绍红二、六军团领导人时,写的是“肖克”,而老将军为该书题词的署名则为“萧克”。又如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其回忆录《艰苦岁月》,封面著者署名“肖华”,而《后记》中则签名为“萧华”。这种情况,多是以为既为简化字出版物,书中就用简化字好了。殊不知,这跟用简化字无关,纯是一种错误的写法,因而造成了文字使用上的混乱。现在,已有一些出版物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值得肯定。
如今大陆“萧”姓,多写成了“肖”姓,显然是受1957年后一些出版物简化汉字的影响,这完全是一种误写,不是所谓的“俗作”。据说,前几年台湾萧氏宗族回大陆寻根,结果发现多是姓“肖”的,“萧”姓不见了,感到莫名其妙,真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事啊!现在萧氏族众,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其姓是写“肖”,还是写“萧”,似乎只好随其自便了。但对历史上的萧姓人物,写法上必须统一为“萧”,这既是体现家族的渊源,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
[作者通联:武汉市武汉中学]
与阅读现代文相比,借助古代文化经典来学习语文也面临一些特殊情况,最突出的是这样几点:一是如何选择研读作品,二是如何突破字词和表达方式障碍,三是如何确定学习重点,四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局限性。在这四个方面,课程标准都有所要求和建议,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认真研读,准确理解,灵活把握手,并进行创造性的处理。
——钟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