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旅游文化建设质效研究

2020-09-15 16:11徐立娣朱永文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垃圾美丽村民

徐立娣 朱永文

安吉县不断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以美丽示范村和美丽精品村建设为中心,通过乡村旅游产品、民俗文化活动载体打造环境美、养成村民美、示范家庭美、自愿奉献美的格局,深化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致力于提升村民整体幸福感。

引言

乡村旅游的高阶发展离不开文化铸魂,让乡村旅游文化在文化挖掘中得到弘扬,打造特色化的乡村旅游文化,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以来,浙江省安吉县立足自身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美丽浙江”的发展部署,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示范村、美丽精品村”作为美丽乡村发展的突破口,重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进一步实现乡村旅游文化“美丽效应”的外化。

一、研究回顾

康保苓等(2013)认为杭州的休闲旅游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开放性、多元性、灵动性、生活性,因为杭州的休闲文化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应侧重于休闲文化的产业化、国际元素的融入、个性体验的强化、城乡联动的深入、杭派文化的推出等。让休闲旅游文化、旅游文化体验在文化传承中得到弘扬,增加旅游内涵,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李芳宁(2013)在《乡村旅游文化初探——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一文中提出福建省要确立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要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底蕴,重新整合民俗、民风、民情。同时,广泛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活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传单、互联网、走亲戚等方式向外界宣传。充分发挥海峡两岸经济区资源优势,增强两岸游客的消费力,拓展闽地文化、客家文化等两岸共享的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民族文化纽带。突出“海峡旅游文化”主题,使福建乡村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地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中心。

安吉县为进一步传承乡村旅游文化,不断挖掘历史遗存,有序推进文化村落保护工作,除了做好楼门街道改造、古建筑修复、房屋立面修葺、古建筑“复活”等工程外,还把“美丽乡村”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作为重点,着力培育和发展乡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乡村传统文化的振兴不可或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正实现文化内涵外化,有效提升乡村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荣譽感,使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显现更高的质效效应。

二、文化内涵的载体研究

乡村旅游特色文化是乡村旅游区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旅游发展的一部分。确立自身的乡村旅游文化主题,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底蕴,重新整合民俗、民风、民情元素成为旅游乡村发展必经之路,保护乡村旅游文化及文化载体,能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广泛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活动,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通过新融合媒体方式向全社会宣传,使乡村旅游文化的爱好者、游客亲身体验乡村传统习俗。乡村旅游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渗透、体验、熏陶和感染等多种方式影响村民的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这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动力源泉,还能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凝心聚力的文化内涵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旅游文化产品载体

观光旅游是传统乡村旅游的重点产业之一。将“农事体验”和“环保农业”相融合,打造集文化、休闲、观光、参与于一体的乡村文化体验旅游圈,使乡村旅游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阶段,乡村旅游文化能够带动新产品开发与已有商品销售的良性互动。各村镇实现“一村一品”,广泛开展企业品牌的引入与合作。采用多渠道、多元化推广策略,包括大型文化活动、媒体公关策略、户外形象广告等,利用融合媒体进行营销。为乡村旅游产品打开更广阔的销路、开拓更大的市场。各村在旅游文化品牌的塑造中,既有特色理念意识,创新传统的品牌;也要有市场意识,巧用“互联网+”策略及时推广宣传新品牌、新产品。安吉县孝丰镇深入挖掘、整理、创新“孝子歌、孝子茶、孝子饼、孝子桥、孝子灯”等孝文化产品,以创新形式的乡村旅游产品为旅游者提供特色化、综合化、个性化的服务,完全释放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成为以文化创意产品为导向,融旅游、体验、创作、学习、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原创艺术产品所在地。

(二)新民俗活动载体

安吉县孝丰镇各村在抓好“五全十项”的基础上,深化民俗活动系列创新工作。创建“全民微孝”“微孝在家中”“品牌微孝”等活动,与文明村镇创建紧密结合,建立健全红、橙、绿、红、白“五彩微孝”志愿组织和社团,有效推进移风易俗。突出民风建设和乡村民俗体验,主要开展“精神卫生日”“学做孝子灯、争做孝心人”等活动,以改变村民的精神风貌。在孝丰镇大河村走访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考察了村子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村民读书角、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村里的老人过着舒服、幸福的晚年生活。各村都具备较完善的文化活动室、村图书馆、村史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此外,在企业事业单位与社区家庭中开展“孝廉机关、孝德孝源、孝诚企业、孝亲社区、孝敬家庭”创建活动,孝爱氛围浓厚。以“孝爱亭”“公交孝爱专座”“孝爱图书角”等微阵地的“慈善孝爱满城”活动,积极动员企业、商家、爱心人士加入项目,加强正能量宣传,传递文明乡风。通过努力向游客展示文化、感染游客、服务游客,打通群众,引导群众,凝心聚力,提升人民幸福感。

三、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路径探索

安吉县各村镇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实效,拉开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改善的序幕。各村街道建筑面貌修缮一新,村庄民宿住宿功能、观光体验功能、休闲参与功能日趋完善,乡村休闲文化日渐丰富。美丽精品村建设以文化内涵为引导,将各户美丽庭院创建与文明示范户评比相结合,在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生产生活便利性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村民科学的卫生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美丽乡村建设从“一村美”转向“村村美”,从“示范美”转向“常态美”,从“旅游美”转向“幸福美”。

(一)打造环境美

经过12年的创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各村街道逐渐拓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庭院建筑尽显乡村风貌。

1.利用积分制度有效推进垃圾分类

家家户户门前绿黄两色垃圾桶各一个,绿桶里投放的是厨余垃圾,黄桶里装的是不可回收垃圾,垃圾按时在村内收集。各户厨余垃圾要经过称重再倒进垃圾车,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垃圾重量并现场打分,分数累积入账。这种厨余垃圾换取积分试点的做法得到各村的支持。报福镇10个村在2015年就做到垃圾分类全覆盖,每家每户按明细把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对于可回收垃圾,村民利用智能机器处理垃圾,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凭社保卡兑换指定商户赠品。同时,对于各季度积分排名前30户的村民发放一定奖品。

2.差别化的收费标准促进垃圾科学处理

安吉县采取科学的垃圾分类方式,利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处理系统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垃圾,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把市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指导目录作为分类标准并进行实践。按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结合各企业各村户垃圾分类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收费。按照新要求,将餐厨垃圾交付给具备一定资质条件的专业化单位进行处理,禁止利用未经处理的餐厨垃圾饲喂养殖场里的畜禽。禁止在人口较密集地区、集散地周围、交通主线附近露天焚烧秸秆。

3.青少年护水岗凝聚青年力量

安吉团县政府充分利用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的科研团队优势,并邀请湖州师范学院的专业人士检验水质。在全县境内设立了30余个青少年护水岗,紧盯水质、按时抽检、清剿劣处,时时呵护境内河的生态环境。护水岗上的青少年志愿者认真履职并自称“河小青”。在省委提出的要求基础上,安吉县政府提出相应的水质标准,自我加压,制定新的水质提升工作目标,在新一轮治水中努力剿灭Ⅲ类以下水。同时,动员更多的青少年参与治水护水活动,目前已实现每个岗位由6~10个“河小青”负责,协助河长开展日常护水工作的“河小青”每周开展一次巡查,并制作水质巡查专报,把问题和成效上报治水办,定期召开河道保洁、河水治污、河水卫生宣传等活动。通过高校的科研力量为村县护水治水方面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指导,这是安吉县整体水质提升工作的创新着力点。

4.发挥群众的力量践行家庭公约

充分利用社会各个群体的治水力量。在安吉县有一支西苕溪自愿护水队,队员都曾是矿产企业的职工,主要负责查找西苕溪沿岸企业污染行为。近年来,“五水共治”得到了群众团队的支持,县域治水呈现新面貌,老百姓尝到了自愿参与治水的甜头,村民治水的热情被充分调动。全县各村均履行“家庭护水公约”,护水已变成老百姓的自觉行为。在此过程中,各村企业也主动献计献策,并以技术改造、自主投资、捐助团队、认建工程等形式参与治水,为全民治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现有百余家大中企业引入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倒逼企业自主加快排污转型升级。老百姓献计出力的自觉行为,创新了安吉“家庭护水公约”全民治水管护模式。

(二)养成村民美

突出文化内涵,深入开发利用。以现有资源弘扬传统文化,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保留历史遗迹、文物古迹,展示村庄的历史脉络和时代变化,把历史文化变成当地宝贵的财富。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旅游人文高地。安吉县把文化内涵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完美地融合起来,不断挖掘各村文化元素,提升村民的素质文化。不仅科学修缮旧建筑、老民居、古街道,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还着力挖掘非物质文化,利用村里现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围绕全面落实历史文化名镇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旅游文化。通过古迹保护修复和“一园三馆”提升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以特色村文化、古镇文化、名人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为核心的县镇文化内涵,切实将文化元素融入村镇建设,打造文化品牌。

1.文化活动实践促进高素质农民的养成

孝丰镇大力发展“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的示范村,确立主题突出、内容鲜明的村民素质提升品牌。各村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方便村民学习更多的国家政策、科学技术和法律知识,各村服务中心建设“村民讲堂”,每年暑寒假开设学习班,以村民座谈、书记讲话、专业教师讲座等多种形式,让村民在村里便能知晓天下。各村以示范村為引领,重点实施10个大类60项工作任务,点面结合,推动乡风文明质量全面提升,突出“一村一品”创建兼修的美丽乡村。相较于“家家别墅、户户轿车”的“硬件美”,内涵美丽体现在“繁华不喧闹、富裕有爱心”。

2.志愿者文化成就文明乡风

横溪坞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有“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队”等规范的群众组织。在志愿者活动与志愿文化的带动下,全镇有许多志愿者经常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困难村户等提供理发、修家电等服务。各村的自愿者道德评议委员会、红白事理事会等自治群众组织,向村民宣传酒席减负、分类垃圾等移风易俗活动,使乡村文明面貌更上一台阶。在“千村示范、万村行动”中,村民精神面貌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美丽乡村正由“外在美”向“内涵美”拓展。

(三)示范家庭美

美丽家庭示范带建设主要由妇联、计生办和宣传办联合开展,规划和布局已于2018年4月完成。示范带主要融入“美丽家庭”幸福元素,美化村落中院内墙外的环境,同时挨家挨户采集“笑脸”制成笑脸墙,每张“笑脸”下都有一句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同时,发出倡议书让全镇人民参与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家庭”工作。结合星级美丽家庭创评工作,示范带中的每户家庭门口都挂上星级牌,制作亮点门牌时充分考虑部门联动,将“美丽乡村”和“美丽家庭”LOGO同时印在门牌上。“美丽家庭”示范带从树立“示范美”到力争“家家美”,到提升“内涵美”,优秀的家文化呈现出品牌惠民生的优势。文明乡风成就幸福邻里,由村级推荐,评选出“最美家庭”、新“二十四孝”、好婆媳等典型。

(四)自愿奉献美

1.健全文明实践站

文明实践阵地、文化礼堂、五彩微孝、幸福邻里等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内涵文化建设,乡村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幸福邻里中心”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村民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农民幸福指数节节升,安吉县获得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利用好资源,直奔好前景,绘制一幅山青、水绿、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为乡村带来新的生机。同时,深化“春风”“春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各村开展“衣旧情深”“文明城市我领跑”“文化走亲”“文明交通”“万米公益长跑”“九九重阳节,暖暖老人心”“乡村体育节”“孝文化节”“儿童安全守护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全民健身运动、慈善孝爱满城项目、孝爱丰城百千万工程、五孝联创等活动,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2.充分发挥党员集体的先锋作用

向全村及游客自主亮出各经营户的党员身份,不仅在门前有醒目的党员牌,经营户还附上党员经营承诺书,向游客承诺自己的商品质量,接受大众的监督。践行“四挂四亮”机制:“乡镇党员亮岗、农村党员亮户、社区党员亮诺、新党员亮绩”。县镇县政府深入贯彻“百千”行动工作部署及要求,以服务美丽乡村升级版为核心,在全县境内大力推行党员明身份机制,引导全镇党员身份挂牌、践行承诺、业绩比拼,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引领社会文化赶超发展。镇党委以亮身份为切入点,通过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我是党员我带头”等活动,全面推行“党员挂牌”,让党员身份“亮出来”,增强党员身份意识,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结语

高素质村民的养成助力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农村社会的核心力、凝聚力,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重视美丽乡村旅游文化建设,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不断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带动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品位提升,提高村民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垃圾美丽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垃圾去哪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倒垃圾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倒垃圾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