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艳 孙体飞 张义娜 潘思妤
本文以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一步一世界”为基础,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微旅行认知、微旅行意愿、微旅行主题、微旅行消费层次等对大学校园开展微旅行服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包括大学生对微旅行了解不多但意愿较强,对生活类微旅行主题关注较多,关注价格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校园开展微旅行服务的对策,主要包括设计创新体验型产品、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积极与地方开展合作、全面开展营销活动、充分发挥公益特性以及注重打造城市品牌等。
一、大学生创业与微旅行
(一)微旅行
“微旅行”,即短小精悍的旅行,时间短,距离近,人数少,费用低,出行方式更加灵活自由。旅行目的地可能就是其熟悉的城市的某一角,可能只需步行就能到达终点。微旅行不以游览景点为主要目的,尤其注重旅行者在行程中的体验性与互动度,旨在以自由探索的精神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例如,亲自调制一杯鸡尾酒,亲身体验北京的胡同游等。微旅行主推“旅行即生活”,旅游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一种自信、公益和乐于交往的生活态度,是精神层面上的更高的追求。
“微旅行”源于欧美,2015-2016年开始进入中国,目前在上海、成都、长沙、福州等许多城市迅速发展。一方面,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等深度挖掘本地特色,带给旅行者全方位、有品质的深度体验。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在平日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始更懂得在零散休闲时间享受生活。因此,目前已经有众多旅行社、景区、政府都推出了微旅行及其主打產品。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派群体是微旅行者的两大群体之一。因为工作、学习时间紧凑,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即时出行,以减缓压力、丰富生活,提升自我,结交朋友等。
(二)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指大学生发现机会、整合各种资源独立开创或参与开创新企业,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最终实现自身创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围绕专业知识领域,突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是大学生开展创业的核心。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立足大学校园,专注旅游新产品开发,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大学生选择旅游产业创业,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旅游消费要求;既可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同时又为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最佳选择。大学生目前业余休闲时间较多,但小团队休闲体验活动较少,更多的是独自一人呆在寝室,沉浸于手机或电脑。因此,微旅行项目可以较好地满足丰富大学生日常业余生活的需求,提升大学生消费层次。白城市地处吉林省西部,大学较为集中地分布在白城师范学院附近,数量约2.3万人,微旅行潜在市场较大。
(三)国家级大创项目:一步一世界
白城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立足于专业特色,着眼于区域旅游发展,成功申报了2018年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一步一世界”微旅行项目,并获批为国家级大创项目。项目立足于白城师范学院,以大学生创业团队为主,前期主打“一步一世界”微旅行项目,注重微旅行文化传播,主要为白城市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微旅行服务,然后向白城市及周边居民扩展,中后期向研学旅行、户外旅行等更多业务发展。
二、大学校园开展微旅行服务的调查与分析——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方法
为充分了解白城师范学院大学生微旅行的需求,“一步一世界”项目团队设计了调查问卷,邀请学生网上进行电子问卷填写,并利用晚自习时间,到相关学院自习室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涉及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音乐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等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97份,其中有效问卷990份。调查问卷共有10个问题,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基本情况、是否了解微旅行、微旅行出行意愿、感兴趣的微旅行主题以及微旅行消费层次。
(二)统计分析
1.调查对象特征
有关学生性别的调查显示,调查学生中约有男生362人,占36.57%;女生628人,占63.43%。有关学生年级的调查显示,调查学生中大一学生498人,占50.85%;大二学生210人,占26.36%;大三学生199人,占20%;大四学生83人,占2.79%。表明调查学生中以大一学生居多,大二和大三学生居中,大四学生较少。有关大学生月生活费的调查显示(表1)显示,月生活费在1 000元及以下的学生占20.30%,月生活费在1 000~1 500元的学生占54.85%,月生活费在1 500~2 000元的占20%,月生活费2 000元以上的占4.85%,该项调查表明调查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 000~1 500元。
2.微旅行认知
关于“您是否了解微旅行”的问题调查显示(表2),7.98%的学生选择“了解”,有40.30%的学生选择“了解一些”,51.72%的学生选择“没听说过”。该项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微旅行。
3.微旅行意愿
关于“如果举办微旅行活动,你是否愿意参加的内容”的问题调查显示(表3),85.76%学生愿意参加微旅行。该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微旅行活动,参与意愿非常强。
4.微旅行主题
关于“你更喜欢以下哪种微旅行主题(多选)”的问题调查显示(表4),72.12%的学生喜欢“生活类(如咖啡,茶艺,调酒,烘焙等)”,45.25%的学生喜欢“艺术类(如舞蹈,油画,戏剧等)”,34.85%的学生喜欢“运动类(如拳击、篮球、排球、羽毛球等)”,20.81%的学生喜欢其他类型的主题活动,包括撸猫、电竞(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美容养生、游乐场、爬山、交友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产品设计时要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设计多样化产品。该项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参加与生活相关的主题活动,可以由生活类微旅行为切入口,开展前期体验营销活动。
5.微旅行价格
关于“你比较能接受的微旅行花费”的问题调查显示(表5),24.34%的学生选择“20元以下”,33.94%的学生选择“30~40元”,41.72%的学生选择“50~60元”。该项调查表明,在微旅行消费中,大学生更加注重的并非只有低价,他们更注重的是有品质的旅游,其中,由于微旅行的产品价格定位本较低的原因,让旅游者在价格选择上更侧重较高一些的价格。
(三)调查结论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并结合大学生实际,分析得出大学校园开展微旅行服务可行性较强的结论。因此,旅游相关部门应注重提供创新体验型产品,提升服务品质。第一,大学生对微旅行了解较少,他们的猎奇心理强,微旅行对他们的吸引力较大;第二,大学校园开展微旅行服务,大学生参与意愿较强,可行性较大;第三,生活类(如咖啡、茶艺、调酒、烘焙等)微旅行主题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项目;第四,大学生更加注重微旅行品质,愿意选择价格相对较高的微旅行产品;第五,根据不同大学生的需求,创新开发不同类型的微旅行产品。
三、大学校园开展微旅行服務的对策
(一)设计创新体验型产品
内容创新是灵魂,要注重文化性、体验性,主要将文化内涵注入微旅行产品中,旅行者在休闲体验的同时,更强烈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实现个人愿望和价值,留下深刻回忆。亲自参与体验的同时,还可释放压力,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先主推1~2种微旅行产品,如调酒、茶艺等,并注重积累经验,不断推广,注重自然生态、人文体验、生活品质、运动体育、红色旅地、公益旅行类等多种产品类型,形成品牌效应。人数上,确定10人左右。时间上,充分利用晚上、周末闲暇时光以及平时短假期,以1~2小时为主。地点上,先以校园内为主,充分利用旅游专业实训室,并积极和美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物理学院、生物学院合作;同时向校外拓展,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互惠互利。价格上,注重优质低价,前期注重宣传推广效应,推出低价产品。
(二)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根据充分的市场调研,前期推出主打微旅行产品,注重产品品质,从行前咨询服务、行中体验服务以及行后的售后服务等多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并根据客户需求,拓展市场,配套周边产品的推荐与销售。另外,可提供定制服务,拓展服务空间;注重品牌打造。
(三)积极与地方开展合作
目前,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所有产业的融合力度。因此,开展微旅行要注重与城市特色企业,如咖啡店、鲜花店、蛋糕店、奶茶店、西餐厅、健身中心等开展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同时,积极与城市事业单位,包括博物馆、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体育局以及高等学校开展合作,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统筹协调区域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明素质等各类要素资源,大力普及宣传城市文化与微旅行,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助推全域旅游不断发展。
(四)全面开展营销活动
针对大学校园的大学生特定群体,旅游相关部门可以注重开展内容营销,通过有特色的品牌信息,吸引旅行者主动关注并参与微旅行活动。相对于传统营销手段,内容营销可以节省更多的广告宣传费用,但需要深耕内容,注重质量。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制作高质量的推文、小视频、主题活动等吸引大学生,塑造品牌形象。
(五)充分发挥公益特性
公益性是微旅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特征。通过微旅行的平台可以开展很多公益项目,如为社区服务、为城市宣传、为农产品促销等,在公益活动中展现大学生的才华、爱心,增加他们的社会体验与人生感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与担当意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注重打造城市品牌
微旅行的主要地点是大学校园、城市内部、周边、近郊及远郊。对城市细节和文化的深度挖掘是微旅行的职责所在。对大学校园以及城市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游客感受旅行的同时可以更细致地感受一个城市。因此,可以用微旅行营销带动城市营销,微旅游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营销新思维。
(作者单位:白城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