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宇 徐小亮 何东萍 李涛 王咪咪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究旅游新业态之一——研学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成为旅游业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研学旅游在政策红利和时代红利环境下可能发生的新的变化,为安徽省研学旅游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研学旅游发展,以期对安徽省旅游新业态和旅游产业发展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一、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研学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2016年,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推动了研学旅游发展加速,并在全国各地快速开展。同时,新生代家长们教育观念更加开放,研学旅游注重孩子身心体验教育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正在催生一个千亿级蓝海市场。2018年3月,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研学旅游和基地教育作为“文旅+教育”的重要结合点,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文旅产业为研学旅游提供更多的场景和内容,助推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研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在管理人才、课程开发设计人才、线路规划人才、辅导员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增补专业,其中,“旅游类”中新增“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各地掀起了旅行专业人才的培训热潮,尤其是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有了新突破,相关部门和机构陆续推出“研学旅行导师”“研学导师”“研学旅行规划师”等资格认证。其中,由教育类协会组织、旅游类协会组织分别推出的“研学实践教育师”“研学旅行指导师”资格认证获得市场广泛的认可,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了新探索。
(二)挑战
研学旅游在迎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制约。
1.组织统筹难度大
研学旅游涉及教育、文化旅游、交通、公安、财政等多个部门,跨部门协调组织难度大、责任重。其中,包含研学经费的筹措、交通运行的保障、学生安全的护航、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研学基地的建设、专项企业保险产品的开发等诸多问题,这些外部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决定了研学旅游活动的成功与否。
2.各方均有负担
作为研学组织方的学校,教师自然要带领学生参与其中,研学旅游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教师只要做好学校功课就好,现在往往还要肩负部分研学导师的职责,在研学活动中引导和管理学生,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此外,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每次研学旅游的费用,对部分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增加贫困家庭的负担。
3.安全压力巨大
研学活动的开展难免要离开学生熟悉的场所,而中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在研学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小事故。且研学旅游的参与方众多,资质参差不齐,安全保障存在现实压力,校方执行压力巨大,研学旅游的组织者和上级部门都承受着确保安全的行政压力。
二、安徽省研学旅游发展现状
(一)研学旅游的课程安排不足,没有充分实现教育意义
在开展研学活动的过程中,旅游所占成分偏多,真正获得的教育知识较匮乏或流于表面,指定的研学计划中课程比重少,研学旅游的目的只停留在表面的浏览参观和最后的结果汇报上。实际上,研学旅游不只为了增加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的目标。
(二)研学活动过于流程化,学生感悟和整体评价有所欠缺
每一次研学旅游的组织开展,对于行业监管方和校方、组织方,都是一次挑战。既要确保安全,又要让学生满意,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属实不易。在各地研学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难免出现研学活动照本宣科,如流水线一样按既定流程走,学生们兴高采烈,结束后写一篇感悟,一场研学旅游就顺利结束。但是研学目标却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学生感悟不足、教育收获不足,性格培养、实践动手和创新思维的启发不足,研学活动的整体评价有所欠缺。
(三)强调纪律而忽视了个体差异,研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在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安全第一。但是部分研学组织者在研学组织中,为了确保安全而过于强调整体纪律,强迫学生服从,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天性。学生被“军训化”管理,严格要求,不可随意说活、走动,使研学旅游丧失了活力和趣味;此外,也沒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获得的教育感悟有所降低。
三、研究安徽省研学旅游发展趋势
根据《安徽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省吸引国内游客8.2亿人次,增长13.6%。全年入境旅游人数6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其中,外国人377.7万人次,增长6.7%;港澳台同胞278.1万人次,增长9.9%。收入方面,2019年安徽旅游总收入8 525.6亿元,增长17.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3.9亿美元,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 291.5亿元,增长17.9%。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收入4 436.5亿元,增长17.2%。安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带动研学旅游进一步发展,同时,行业的监管也将日趋严谨。2019年6月17日,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互补衔接的育人作用,重点突出教育功能,而非旅游价值,避免出现“旅大于学”的问题,并制定了“小学不出市,初中不出省,高中不出国”的严格规定。安徽研学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市场竞争细分和行业监督管控,安徽研学旅游可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研学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广阔
相比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安徽省研学市场起步相关较晚,但市场需求旺盛,发展速度比较快。安徽省政府对研学旅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将推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现阶段,安徽省研学旅游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拥有巨大的发掘空间,总体来看,安徽研学旅游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红色旅游研学发展明显,旅游资源禀赋支撑开发多样化研学产品
2019年,安徽研学旅游中的红色元素明显增强,六安金寨县“两园一院”、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宣城金梅岭军事旅游区、黄山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等红色研学基地日趋成熟,与安徽红色旅游自身深入发展实现同频共振。未来几年,在国情教育、红色教育、素质教育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红色研学、博物馆研学、科技研学等细分产品将深度发展,有望产生更多爆款产品,在“寓教于乐”“知行合一”中宏观教育视域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样,安徽省拥有数量巨大的地方特色研学旅游资源,可以为研学产品开发提供不竭的源泉,如历史人文类等、知识科普类、自然景观型、拓展励志类、体验动手类等,既可以使学生增进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研学目标,又能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整合和转型升级。
(三)市场加大监管力度成为大势所趋
市场的扩大对研学行业监管提出了切实的需求。在未来发展中,教育、旅游、文化、公安、交通、保险、食品药监等部门对研学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将明显加大,未来三四年相关部门可能联合探索一套综合监管机制,在履行监管职能时参照由政府认可的行业组织、产业联盟等已经制定的行业标准,最终形成更权威的准入、退出、评价、动态监管体系。
四、研學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的行业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研学市场
政府的监管对研学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根据研学旅游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本省实情的研学旅游相关政策和要求,并传达给研学旅游的组织方,及时督促检查行业的规范性,淘汰不符合条件的社会研学企业,为研学旅游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研学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形式,除了对旅行社制定相关制度外,还要从制度层面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建立研学旅游基地考评及暗访体系,使基地建设规范化。行业主管者要根据教育部等部门的文件精神,围绕研学旅游的目标,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可行性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安全保障、学生收费及研学成果收获等关键问题。
(二)强化研学旅游师资队伍建设
相关部门应制定研学旅游指导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政策措施,将职业资格认定工作纳入行政管理系统,与行业协会通力合作,规范职业资格认定程序,在规范管理相关培训机构的基础上,对报名资格、培训内容及课时、考核形式、证件发放等进行规范管理,严进严出。
(三)推进研学旅游产品课程化、场所基地化、管理制度化
研学旅游发展和提质增效,一是要对研学产品进行课程化开发、标准化建设,制定明确的研学目的、课程安排、研学形式、最终目标等。二是要加强研学场所的基地化建设,明确各基地相对统一的硬件和软件要求,培养专业的基地研学工作人员;对于运营比较成熟的旅游景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改造升级,使之兼具研学旅游的教育功能。三是将研学旅游的组织管理制度化,建立成体系的活动组织方案、研学课程方案、交通方案、突发情况应对方案、企业保险方案等,做到事无巨细,皆成制度。
(四)拓宽研学课程,开发多样化研学产品
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的兴趣爱好和接受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在实际研学产品研发中,应精细划分,区别对待。针对小学生,应以培养兴趣为重点,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动手参与能力;针对初中生,应以感悟教育为重点,在研学中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针对高中生,应以实践创新为重点,鼓励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创新性思维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应合理安排研学时间分配,以活动形式教学,提高研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实现研学旅游的既定学习目标。
(作者单位:安徽旅游学校(安徽省旅游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