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的低温送风冷辐射吊顶空调系统设计研究

2020-09-15 05:55
流体机械 2020年8期
关键词:空气流速气流组织冷风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0 引言

作为一种新型的空调系统,辐射供冷系统中辐射传热所占的份额在50%以上[1],因此采用冷辐射吊顶时室内设计温度可比传统空调系统高1~2 ℃[2],并且辐射空调系统还具有极低的噪声、舒适的吹风感、卫生性好等优点[3]。但辐射供冷也同时存在着供冷能力不足、无新风和易结露等缺点[4]。根据标准,当室内温度为26 ℃时,计算露点温度对应为17~20 ℃[5]。因此辐射吊顶表面的温度若高于20 ℃,则不会产生结露风险。利用低温送风系统可以承担一部分的室内冷负荷,从而提高吊顶辐射板供冷温度。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较于常规空调系统,送风温度可由15~18 ℃降低至 4~13 ℃[6],由于送风温度低,去湿能力加强[7],可以使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冷辐射吊顶结露的风险,同时可以解决冷辐射吊顶供冷量不足及无新风的问题,并且较低的相对湿度能使人体感到更舒适。但是由于送风温度较低,室内容易产生冷风过快下坠导致热舒适性差的情况[8]。根据研究发现,低温送风口的送风角度对冷风下坠会有很大改善。

为了研究在冷辐射吊顶和低温送风技术结合时,顶送风角度对室内的热舒适性的影响,本文设计一种冷辐射吊顶+低温顶送风空调系统的办公室模型,采用CFD模拟软件FLUENT 2019R1对办公室内的温度分布和空气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并分别模拟送风温度为11 ℃与13 ℃时,不同送风角度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1 数值计算模型

1.1 房间模型

本文所研究的模型取自上海某办公室,房间尺寸为7 m×6 m×3 m。房间内主要热源是人体和电脑设备,日光灯白天一般不开因此不予考虑,另外还有办公桌和椅子等用品。房间围护结构为南面外墙,其它为内墙和地板,为简化模型将顶板设定为冷辐射吊顶且表面温度均匀,室内送风方式为上送下回,低温送风口位于房间顶部中间位置,回风口位于房间北墙下侧,为防止地板灰尘被吸入风口,将风口高度设置为0.4 m,房间整体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房间模型

1.2 低温风口模型

为模拟低温送风口,将浙江某公司生产的射流低温送风口进行改进设计,其送风口剖面如图2(a)所示,其中有4种不同角度的侧板,送风角度为侧板与垂直地面方向的夹角,下侧挡板随送风角度的增大而加长。

此次为方便模拟计算,低温送风口简化为2个495 mm×100 mm的矩形风口,如图2(b)所示,回风口尺寸为450 mm×100 mm。

图2 风口模型

1.3 数学模型

在模拟过程中因考虑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采用是基于有限容积法的标准k-ε、双方程模型+离散坐标辐射DO模型。

k-ε双方程模型湍流动能k方程:

湍流耗散率ε方程:

DO模型辐射运输方程:

室内气体为低速的不可压缩气体,流动为稳态紊流,并符合Boussinasq假设,即默认流体的密度变化只对浮升力产生影响[9],空气基准密度取1.225 kg/m3;假定所模拟的办公室室内气密性良好,不考虑漏风影响。

2 计算参数设置

边界条件的设置如下:

(1)设计温度:室内设计温度为27 ℃。

(2)入口边界:送风口定义为速度入口,风速为0.5 m/s;入口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45°、60°、75°。

(3)出口边界:回风口定义为自由出流。

(4)壁面边界:南面墙壁温度为305.15 K,北墙温度为300.15 K,与空调房间相连的均视为绝热壁面,地板视为绝热面,辐射吊顶设为恒温295.15 K;人体设为恒温310.15 K,电脑温度为310.15 K。

各边界的物性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边界物性参数

3 模拟结果与分析

3.1 室内温度场分析

办公室的工作区高度为0.1~1.5 m,而人体最敏感的部位是头部,办公室内人坐姿的时候头部的高度大约为1.1 m,因此截取高度Z=1.1 m时的室内温度场来判断热舒适性。图3(a)~(h)分别示出了送风温度11 ℃和13 ℃时4个不同送风角度的温度场。

图3 2种送风温度时(11,13 ℃)时不同送风角度的温度场

从图可知:

(1)送风温度为13 ℃时的温度场整体比送风温度为11 ℃时更为均匀,室内热舒适性更佳。

(2)当送风角度为30°时,2种送风温度都有明显的“冷风”下坠现象,送风温度11 ℃的温度场最不均匀,工作区温度梯度最大。

(3)当送风角度为45°时,2种送风温度都有较为明显的“冷风”下坠现象,送风温度11 ℃时的温度场相比13 ℃时更为不均匀,温度梯度更大。

(4)当送风角度为60°时,2种送风温度都有轻微的“冷风”下坠现象,送风温度11 ℃时的温度场相比13 ℃时略微不均匀,但是温度梯度主要集中在送风口下侧,房间内工作人员周围温度场较均匀。

(5)当送风角度为75°时,2种送风温度均未出现“冷风”下坠现象,室内温度场均匀,没有温度分层现象和涡流区,温度梯度不明显。

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可知,75°送风角度时温度场最均匀,室内热舒适性依次为送风角度75°>65°> 45°> 30°。

3.2 室内速度场分析

图4中(a)~(h)示出了送风温度分别为11,13 ℃时4个不同送风角度的速度场。从图可看出:

(1)由于太阳辐射的原因南墙周围速度梯度较大。送风温度13 ℃的速度场整体比送风温度11 ℃时更为均匀,空气流速更小,室内热舒适性更佳。

(2)当送风角度为30°时,2种送风温度下都有明显的“冷风”下坠现象,工作区靠近送风口区域的空气流速大,并且两个出风口的冷空气下坠产生的漩涡集中成一个大漩涡,会对周围工作人员造成明显的不舒适感。

(3)当送风角度为45°时,2种送风温度下工作区送风口附近风速依旧较大,但是其他区域的空气流速较为平稳。

(4)当送风角度为60°时,2种送风温度下工作区送风口附近的大漩涡分为了2个小漩涡,并且流速明显变小。当送风角度为75°时,两种送风温度下工作区送风口附近的2个漩涡面积明显减小,整个房间的空气流速均不超过0.3 m/s。

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可知,当75°送风角度时,速度场最均匀,室内空气流速最小,2种送风温度下均满足舒适性标准。

图4 不同角度的速度场

图5示出了送风角度为75°时,2种送风温度(11,13 ℃)时的室内空气流线,流线的分布情况代表空气流场的好坏,流线的颜色代表空气流速的大小。从图中看出,2种送风温度下空气流动均主要集中在房间上侧,工作区人体附近空气流动较为均匀,流速较小。在送风温度11 ℃时,房间左上角有漩涡产生,送风口下侧区域流速相比送风温度13 ℃时较大。因此在送风角度75°时,送风温度13 ℃的空气流场比11 ℃时更好。

图5 75°送风角度不同送风温度时的室内流线

4 试验论证

4.1 有效风感温度和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1)有效风感温度(EDT)。EDT反映的是在某一气流组织下的冷热舒适指标。当EDT=0时,表示该环境是热中性的;EDT<0表示有冷感;EDT>0表示有热感。当-1.7<EDT<+1.1,同时风速v<0.35 m/s时,多数人感觉舒适;当EDT<-1.7时表示有冷吹风感;当EDT>+1.1时表示有热吹风感。

EDT计算式为:

式中 ti——工作区测点的空气温度,℃;

tn——室内温度,℃;

ui——测点的空气流速,m/s。

(2)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ADPI表示工作区内-1.7<EDT<+1.1,同时风速v<0.35 m/s时的测点数占总测点数的百分比,计算式为:

ADPI将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与人对环境的热舒适感觉三者联系起来,是空气分布系统评价的一个仅有的单个数据指标。ADPI数值越高,工作区内人员对该环境的热舒适度就越满意,当ADPI≥80%时认为该环境的气流组织是令人满意的[10]。

4.2 结果分析

根据模拟结果,送风温度为13 ℃时室内热舒适性更佳,因此对送风温度为13 ℃时的工况进行试验论证,在工作区1.1 m的高度选取12个测点,测出每个测点的温度与速度,通过公式计算出EDT,从而计算ADPI。测点分布如图6所示,测得的温度和风速如表2所示。

图6 测点分布

表2 13 ℃时Z=1.1 m水平面上各点数据

根据ISO7730标准,工作区内的温差不应大于3 ℃,且根据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夏季室内风速不应大于0.3 m/s[11-15]。由表2的测点数据可以看出,当送风角度为30°时,工作区1.1 m最大温差为3.2 ℃,最大风速为0.45 m/s,不满足舒适性标准;当送风角度为45°时,工作区1.1m最大温差为3.3 ℃,最大风速为0.44 m/s,不满足舒适性标准;当送风角度为60°时,工作区1.1 m最大温差为1.6 ℃,最大风速为0.35 m/s,略高于舒适性标准;当送风角度为75°时,工作区高度1.1 m最大温差为1.4 ℃,最大风速为0.28 m/s,符合舒适性标准。

根据图7所示,模拟和试验所计算出的EDT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偏差主要是由于模拟的条件简化所导致。在工作区高度1.1 m整体偏冷感,离送风口近的测点f和gEDT都较低,会有冷吹风感,而离开风口较远的测点EDT偏热中性;随着送风角度的增大,偏热中性的测点逐渐变多,因此ADPI也因此逐渐增大。送风角度为30°时,ADPI仅为58.33%,气流组织均匀性最差;送风角度为45°时,ADPI为66.67%,气流组织均匀性一般;送风角度为60°时与送风角度为75°时的ADPI都大于80%,气流组织令人满意。因此该试验分析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相符。

图7 不同送风角度时EDT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5 结论

(1)11 ℃和13 ℃ 2种送风温度下,送风角度为75°时均未出现严重的“冷风”下坠现象,室内温度场均匀,没有温度分层现象和涡流区,温度梯度与速度梯度不明显,热舒适性最佳。随着送风角度的减小,“冷风”下坠现象逐渐明显,在工作区送风口附近的温度梯度与速度梯度逐渐增大,送风角度为30°时最为严重,室内舒适性较差。

(2)在送风角度为75°时,送风温度13 ℃相比送风温度11 ℃空气流场更加均匀,室内热舒适性更佳。

(3)当送风温度为13 ℃时,送风角度为75°和60°时,在高度为1.1 m的工作区ADPI值都大于80%,气流组织令人满意;而送风角度为45°和30°的ADPI值偏低,气流组织不令人满意。

(4)通过实测值与模拟值计算的EDT值曲线趋势基本吻合,送风角度为75°时的速度场、温度场最佳,热舒适度满意率高。送风角度为45°与30°时的“冷风”下坠较为严重,气流组织不令人满意,室内热舒适性较差,尤其在工作区送风口附近温度梯度与速度梯度较大,不适宜人员办公。因此采用低温送风冷辐射吊顶空调方式的办公建筑推荐采用13 ℃送风温度,75°送风角度。

猜你喜欢
空气流速气流组织冷风
王旭东
等待春天的苹果树
冷风
深圳机场旅客卫星厅空调气流组织的CFD模拟分析
典型地区管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的性能优化
数据中心机房气流组织研究在某机房的应用
探析施工建筑过程中燃气锅炉烟囱和烟道的设计参数取值研究
迎面空气流速对汽车散热器效能影响分析
竖壁贴附射流加导流板呼吸区送风气流组织CFD及试验研究
小微空间通风空调贴附式气流组织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