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娟娟,王丽娟
1.西北工业大学医院内科,陕西西安 710072;2.陕西省正和医院呼吸内科,陕西西安 710061
帕金森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位置主要为纹状体及黑质[1]。有研究发现,年龄老化是帕金森病的一个主要发病原因。重症帕金森病患者由于气道肌肉张力障碍、呼吸中枢病变和运动不协调等原因,呼吸功能明显降低,尤其是咳痰无力,不能顺利咳出痰液,引流不畅会使肺部感染加重,从而容易合并重症肺炎。重症肺炎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且具有比较高的病死率[2]。乌司他丁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抗炎、抗凝和抗氧化等多种的生物学功能[3]。但是临床上鲜见关于甲泼尼龙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帕金森病患者合并重症肺炎的报道。本研究对40例重症帕金森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给予甲泼尼龙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北工业大学医院收治的81例重症帕金森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患者有多年的帕金森病史,因咳嗽、发热、气急、咳痰、呕吐来医院就诊。纳入标准:(1)符合重症帕金森病[5]和重症肺炎[6]的诊断标准;(2)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为101~199分;(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近3个月内有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用药史;(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不全,脑出血,脑梗死;(3)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免疫功能受损;(4)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5)对甲泼尼龙和乌司他丁有禁忌证。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9~85岁,平均(67.31±14.33)岁;帕金森病病史5~12年,平均(7.13±1.29)年;重症肺炎病程1~6 d,平均(3.44±1.17)d。对照组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9~85岁,平均(68.24±15.83)岁;帕金森病病史5~12年,平均(7.25±1.34)年;重症肺炎病程1~6 d,平均(3.52±1.14)d。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口服普拉克索(国药准字J20150017,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初始剂量为0.25 mg/d,2次/天,逐渐加大剂量,最大剂量为1.5 毫克/次,3 次/天。且口服美多巴(国药准字H10930198,上海罗氏制药),每次0.25 g,每天3次。对照组:在入院的第1~3天静脉滴注甲泼尼龙(H20150245,意大利Pfizer Italia S.r.l.公司),每次40 mg,每天2次;在第4~7天改成口服给药,每次8 mg,每天2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100 000 U的乌司他丁(国药准字H19990133,广东天普生化医药公司),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1周后判断疗效,(1)显效:X线检查患者的肺阴影基本吸收,咳嗽和咳痰等症状显著减轻,肺部啰音显著改善;(2)有效:X 线检查患者的肺阴影显著吸收,咳嗽和咳痰等症状部分好转,肺部啰音轻微改善;(3)无效:患者的咳嗽和咳痰症状没有缓解[6]。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前后分别空腹取4 mL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IL-8水平;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杭州纽罗西敏生物公司。
治疗前后取动脉血检测两组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氧分压[Pa(O2)],检测氧合指数[Pa(O2)/FiO2]及呼吸频率;并且计算肺适应性,肺适应性= Vt/(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通气-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1β、TNF-α、IL-8、PCT、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IL-1β、TNF-α、IL-8、PCT、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两组呼吸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呼吸频率和P(A-a)O2明显降低,Pa(O2)、肺适应性和Pa(O2)/FiO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和P(A-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肺适应性和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呼吸功能比较
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及姿势平衡障碍,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具有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特点,患者一般无法自行缓解[7]。帕金森病患者除了运动障碍外,常常会伴有感觉障碍、精神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8]。帕金森病患者口咽部的肌肉运动不协调,患者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会造成肺部感染。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与中毒、感染及免疫因素相关,持续高热的全身中毒症状不但会严重损伤肺组织,还会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情极为危重[9]。近年来,抗菌药物及激素的广泛使用,使耐药菌株的数量不断增加,造成部分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加重和病程延长。当前,临床上对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及纠正缺氧为主,常常忽略了重症肺炎导致的炎性反应性损伤[10]。
如何合理选用有效的抗炎药物来阻止重症肺炎患者的全身性反应,是目前临床治疗重症肺炎的一大难题[11]。乌司他丁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各种蛋白酶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清除氧自由基和改善组织水肿等多种作用;对于肝脏、小肠、肾脏、胰腺、脑组织及心脏等多种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较好的保护效果[12]。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白细胞与细胞炎症因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避免白细胞被过度激活,减轻白细胞对组织造成的损伤程度,进而抑制炎性反应导致的肺功能损害[13]。P(A-a)O2、Pa(O2)、呼吸频率、肺适应性和Pa(O2)/FiO2都是判断机体肺功能的代表性指标。在炎性状态下,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胸廓及肺泡的弹性明显降低,直接造成渗出增加,具体表现为P(A-a)O2升高、Pa(O2)降低、呼吸频率增大、肺顺应性变差及Pa(O2)/FiO2减小等。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和P(A-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肺适应性和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甲泼尼龙联合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重症帕金森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功能。
研究发现,重症肺炎不但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其生成的毒素相关,而且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及免疫防御机制的过度激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4]。IL-1β和TNF-α主要由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受到刺激后而分泌,均属于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还可以介导机体外周循环内的炎症细胞因子迁移至肺泡及肺间质中,并且能进一步刺激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炎性反应介质,最终导致全身的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CRP是由肝脏生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对肺炎球菌的C多糖体可以发生反应。当患者机体中有细菌感染和急性炎性反应时,血清CRP水平会明显升高,经过冶疗后又会迅速降低,甚至消失。CRP是一项反映炎症、判断预后和病情改变的敏感指标[15]。IL-8是一种能对趋化因子的活性产生最强抑制效果的炎症细胞因子,可以选择性地刺激中性粒细胞聚集于炎症组织或者受损组织,IL-8 是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的重要指标。血清PCT水平不仅可以反映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活跃程度,还可以反映被感染器官的类型、大小、患者炎症的严重程度、感染细菌的种类及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情况等。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1β、TNF-α、IL-8、PCT、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IL-1β、TNF-α、IL-8、PCT、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甲泼尼龙联合乌司他丁能更有效地控制重症帕金森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炎性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甲泼尼龙联合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重症帕金森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炎性应激反应,改善其呼吸功能,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