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宁/文 哐当哐当工作室/图
同学们,你们有身份证吗?如果还没有,那么当你年满十六周岁时就应当申领身份证了哦!在中国,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拥有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证号码,并能依照法律申领居民身份证。中国从1984 年开始发行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并从2004 年开始发行第二代身份证,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身份证。二代身份证内置智能芯片,采用了高超的防伪技术,上面有证件持有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身份证明文件。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有身份证吗?古人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中国古代最早的身份证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秦国,那就是商鞅变法时推行的照身帖。照身帖是一块打磨光滑的,并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姓名、籍贯等信息的竹板,由官府发放给民众,每个人必须持有。当时如果没有照身帖,想住客栈都没有老板敢接待。
中国古代有“身份”的人,经常会有特殊的“身份证”。他们通常拥有很大的权力,如果被别人冒名顶替,做出不好的事情,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皇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古代,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身份证”至关重要。如果皇帝没有“身份证”,就算称帝也显得有些“山寨”,会被人们轻视。这个“身份证”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蓝田玉镌刻而成的,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然而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历代帝王的你争我夺,传国玉玺最终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销声匿迹。
鱼符是隋唐时期朝廷发给官员的“身份证”,形状像鱼。鱼符上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官员品级等信息,用于应召入宫时验证身份。身份等级不同,鱼符的制作材料也有区别。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鱼符用金子制作,五品以上用银子制作,六品以下则为铜制。武则天在位时,把鱼符改为龟符。一个“身份证”是“金龟符”的男子最差也是三品官员,民间称身份高贵的女婿为金龟婿的说法便来源于此。不过到了唐中宗时期,龟符又重新改为鱼符。
金龟婿
没有现代的高科技防伪技术,古人如何防止他人伪造鱼符假冒官员身份呢?加强对鱼符的管理与核对十分重要。古人将鱼符分成两半,一半放在皇宫里,另一半由官员随身携带。两块鱼符中间都有“同”字形的榫卯(sǔn mǎo),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连接方式,“同”字相契合,则能证明身份无误。
另外,当时的官员还有一种专门存放鱼符的袋子,称为“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鱼袋上有金饰,五品以上有银饰,也算是一种防伪标记。后来,唐宋的朝廷还因此颁布了鱼袋制度—官员依据品级高低佩戴不同鱼袋,以证明身份。到了宋朝后期,古人干脆不再使用鱼符,而是直接在鱼袋上编出金、银色的鱼形花纹,作为身份证明。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出现过虎符、兔符、龙符等不同样式的“身份证”,功能大同小异,都是作为身份证、通行证或调兵遣将的令牌。
明朝时期,牙牌取代了鱼符成为新的“身份证”。牙牌是用象牙、兽骨、金属、木材等制作而成,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姓名、职务、履历、所在衙门等信息。当时的古籍记载:“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可见不论是官员还是平民,都需要佩戴牙牌。
为了规范牙牌的使用方法,有的牙牌上会注明伪造、出借牙牌或冒用身份的严重后果,如明朝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
清代官员帽子上的顶珠是区别其身份的重要标志,官职越大,顶珠的材质越珍贵。比如一品大员的顶珠是红宝石制成的,二品是珊瑚,三品是蓝宝石,四品是青金石,五品是水晶,等等。普通百姓所戴的“瓜皮帽”上无顶珠,只能用丝绒打成疙瘩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