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思维,充分利用语法教学来渗透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从整合教材资源、营造语言情境和运用语法知识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文化意识;情境
【作者简介】李智梅,北方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专项课题(高中英语主题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YJKG18-148。课题管理单位:冯丽敏名师工作室。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由此可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师需要重视语法的社会教育功能,将文化意识渗透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整合教材资源,挖掘语言文化内涵
西方研究人员指出,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和语法系统的内化。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有不少教师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语法知识点比较零碎,如何才能将语法教学与文化意识有机联系起来呢?结合自身的语法教学经验,以及对文化意识的理解,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在充分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英语知识结构。
以师生公认较难的定语从句为例,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语法学习项目,其学习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由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m,whose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理解由“介词+which / whom,when,where,why”引导的定语从句的含义,发现其形式构成规则,并能在口语及书面表达中正确、恰当应用。在讲解的时候,笔者以学生家乡的文化素材作为语法范例呈现在多媒体上,使其初步了解基本的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并借助这一范例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接着,笔者选用China Daily中介绍文化交流的文章“The Pulse of an Ancient City”,来进一步解读定语从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并从中渗透文化意识,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适当调整了语言表达的难度,然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哪些是定语从句,并将这些句子翻译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含义,还能促使其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二、营造语言情境,增强语言文化意识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地理、习俗、宗教、历史等多个因素造成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在语法教学中巧妙地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被文化浸染。
例如,在学习状语从句的时候,笔者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引导词,如if,unless,还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基于实际生活的情境,即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收集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不同生活习惯,并分别说明两国人相互不理解的生活习惯有哪些。即:Chinese habits incomprehensible to foreigner,Foreigners habits incomprehensible to Chinese。之后,让两组学生运用所学的九种状语从句展开激烈的辩论,说明自己更赞成哪种生活习惯,要说出其优点,以及另外一种生活习惯的缺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在对比中西生活习惯差异的过程中培养了文化意识,提升了文化品格,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三、运用语法知识,助力优秀文化传播
外界常常说,很多中国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且语法知识也没有充分地用到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区分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语法知识,提升能力。
同样以定语从句的教学为例,这里笔者主要介绍关系代词的教学。语法课上课前,笔者承接上一节阅读课的“地震”主题,呈现两个句子:I am talking about a place which / that can make students swim in the sea of books(谜底为图书馆);I am talking about a person who is responsible for our classs cleaning work(谜底为劳动委员),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由此巧妙地引出定语从句,自然地过渡到积极学习、乐观生活的主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用定语从句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谚语文化的能力。然后让学生阅读一则笔者自己写的关于本班劳动委员的介绍,并回答如下问题:1.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充当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宾语)2.什么情况下只能用that?然后笔者让学生自己理解that的使用场景。笔者将定语从句置于真实的语境中,即呈现学校的操场、图书馆、食堂、走廊等场地图片,让学生选用恰当的关系代词进行口头表达,这样一方面能够检测他们对这一语法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升华到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文化意识。
四、立足组织辩论活动,坚定文化自信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围绕教材中存在质疑的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让正反双方各执一种观点,这一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将本课的重点词汇、句式等语法知识现学现用,还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内心的文化自信。
例如,教学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后,要学完课文中的相关语法点,包括一些词汇如command,request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与后面所跟单词的形式,重点短语如even if,more…than,no such,make use of,due to,on account of在句式中的运用,还有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句式结构等,在这之后,结合课文中最后的观点“China may ha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Will Chinese English develop its own identity?Only time will tell.”笔者组织了一个“Discussion”环节,提出如下问题:As we all know,Chinas technology is on the rise,and China will be the next leading powerful country in the world. So,some people say:There is no need for Chinese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 Do you agree with opinion and why? 笔者本以为学生都会持有否定态度,但没想到在一些学生中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此时笔者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而是让学生组成两队,派出代表分别作为正方(同意该观点)和反方(不同意该观点),运用自己已知的信息和在本节中所学到的相关词汇和句式展开辩论。最终,反方获胜,且說服了正方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当今中国人有必要继续学习英语这一观点的认可度,笔者随后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史以来的面对面隔空辩论,即CGTN知名女主持人刘欣应美国Fox Business女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就中美贸易战展开的“跨洋对话”的视频资料。观看完毕后,学生们更加坚定了学好英语的信心,这样在今后遇到像刘欣那样的境遇时,才会懂得如何应对。通过这样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懂得恰恰是因为当今中国的经济技术发展的迅速,我们才更应该好好学习英语,才能用英语向更多的外国人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去主动地学习西方国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以更好地服务祖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
综上所述,纵观当前我国很多高中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文化失语”的现象,仔细解析近五年的高考英语真题后不难发现,文化元素在各种题型中的考查频率越来越大。在核心素养培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法教学,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倩倩.试论高中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 (28):38-39.
[2]刘丹丹.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D].聊城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