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琦
【摘 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GQOLI-74)。结果: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论;精神分裂症;康复;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病类型之一,发病原因多与患者心理状态有关,该病会导致患者思维、情感、行为等障碍,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治疗过程除了采用相应方式控制疾病外,还应关注患者心理状况[1],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64例进行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以加入研究。患者均为康复期,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16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24-60岁,平均(46.85±3.36)岁;病程0.5-4年,平均(2.36±0.85)年。对照组,15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23-57岁,平均(46.42±3.12)岁;病程0.3-4年,平均(2.23±0.6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病情及常规娱乐活动,其中,基础病情包括耐心指导患者服药、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等;常规娱乐活动包括组织患者集体活动、如唱歌、下棋等。
1.2.2 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具体如下:(1)组建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临床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组成,定位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2)积极培养患者爱好。小組成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活动方案,提升患者参加活动积极性。(3)积极奖励患者。患者参与活动过程中,针对其中表现好者,及时给予奖励,包括言语奖励、物质奖励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提升护理依从性。(4)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心理护理技巧。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日常心理护理技巧,提升患者温暖感受。(5)维持性心理护理。采用相应方式,包括播放舒缓音乐、言语安慰等,维持患者内心平静,并指导其控制情绪方式。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GQOLI-74)进行评定,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能力4个维度,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均包括5个因子,总分均为20-100分,物质生活能力包括4个因子,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18.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分别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GQOLI-74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提升,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发作随机,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临床治疗除了采用药物进行控制外,还应采用相应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2]。积极心理学理论注重构建人们健康心理,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相关研究表明[3],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及时纠正其消极心理,能使患者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减少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康复速度。本研究对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心理功能,提升其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能力等,以达到提升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刘金秋.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15-116.
裴立新.综合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2):256.
胡萱怡,严国建,陈佳佳.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6):8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