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4 12:17龙眉
时代汽车 2020年15期
关键词:汽车工程汽车制造应用

龙眉

摘 要:作为人们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的汽车,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已经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且也是人们享受高品质生活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汽车整体的安全和舒适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这里就意味着在汽车工程中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满足消费者对于汽车舒适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智能自动化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体的汽车工程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汽车工程中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不但可以提升汽车的整体制造效率和制造质量,并且也可以在汽车性能的提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汽车工程 汽车制造 智能自动化技术 应用

现如今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汽车的逐渐普及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对于汽车舒适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并且对汽车提出了智能化需求,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在汽车工程中有效的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在全面提升汽车制造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1 汽车工程中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的意义分析

1.1 汽车制造速度及质量的提升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018年发布的汽车分车型销售结果统计数据来看,仅在1月到5月的时间之内,我国汽车品牌企业销售的汽车总量就高达了617万辆,并且这些数据仅仅是针对于中国品牌的汽车销量统计结果。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目前的汽车市场规模较大,为了确保汽车制造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销量,就必须要对汽车生产的速度和效率做出一定的保障。而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极大地提升汽车制造的速度和效率。

除此之外,我国的私家车数量一直呈现出稳步上涨的趋势,并且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下,汽车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更加追求拥有舒适且智能的汽车。这也就意味着汽车制造企业必须不断提升汽车的性能以及质量。通过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引入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以有地监控整个的汽车制造过程,从而及时有效的发现存在于制造环节中的问题,并及时将其解决。这意味着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精度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1.2 汽车的制造可能性有所提升

这里所指的汽车制造可能性,是指在汽车设计方面的实现可能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一些原本因为技术方面限制而无法实现的汽车设计方面的构想可以在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同时一些仅能够应用在单一汽车上的概念设计,也可以在全面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前提之下得以在汽车生产之中大规模地进行应用,从而确保汽车的舒适和安全程度得到较大的提升。现如今人们在消费需求上的个性化特征也越发明显,也就意味着对于汽车产品的实际需求也会逐渐呈现出一个多元化,在这种情形之下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者人群进行不同的汽车风格设计,在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下就可以实现汽车风格的差异化设计。

2 智能自动技术简析

从本质上来看,智能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发展的一种产物,也是智能技术在控制领域中的一种应用表现,智能自动化技术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和控制技术的理论以及技术手段,以便借助人工智能对系统做出自动化的控制。智能自动化技术驾驶下的智能自动化系统但有十分显著的智能行为特征,可以针对系统内部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响应。在智能控制系统之中最为关键的两项技术就是模糊控制和类人化的智能控制。以模糊控制理论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智能模糊控制,其中的主要处理方式就是模糊推理。将人们的控制经验作为基础,从人类思维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模仿人类的控制决策。而其中的模糊控制技术则是人们的推理经验,并借助语言将这些经验进行表达,模糊控制工程所采用的计算方式是模糊算法,主要是为了得出系统的具体控制规律,模糊控制技术和传统控制方式进行比较,其主要采用了行为规则库,在其规则表达上也与人类的推理系统较为接近,这样就使得人们的操作变得更为便利。其中的类人化智能控制环节就是在完全模仿人类控制作用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与之对应的控制器,借此来对整个过程做出稳定有效的控制。

3 汽车工程中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在汽车整体设计中的应用

从汽车工程的整体产业链来看,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汽车研发和设计环节,现如今,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产品在质量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这也就使得汽车评判标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汽车性能指标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包括汽车设计美感、舒适度等在内的标准也越发受到人们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汽车的设计环节是汽车制造厂商定位产品、建设产品谱系等前期规划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汽车的设计变得越发精细化,并且可以将一些原本小众化应用的设计效果做到规模化使用。比如,2017年的日产BladeGlider概念车,在汽车后排座椅下方设置了五组性能较高的锂电池,其输出功率达到了220KW,而其用于动力提供的两个电动机,单个的功率最大数值为130KW,使其扭矩达到了惊人的700N/m,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高性能V8轿车的扭矩。同时,这一款概念车整车总重量仅有1300Kg,可以为人们提供极为优秀的驾驶乐趣。这一类的概念汽车想要单纯的依靠人工生产达到量产的目标,具有较高的难度,主要是因为人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于汽车的制造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使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只需要将汽车生产参数输入到生产系统中,就可以实现汽车的规模化生产目标,并可在监控整个生产过程的前提下,及时解决生产环节中的问题。

3.2 在汽车后视镜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后视镜系统中的应用具体可以分为如下的两方面:第一,在位置随动系统中的应用。这一系统可以有效的反馈其汽车实际位置,有关人员可以在系统输入不同的信号,并有效分离位置控制系统的类型,并且在这个过程,输入量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下,同时使得与之有关联的输出量也会出现相应的波动,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对输入及输出量做出有效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设计内部供电线路的過程中,设计人员可以使用可逆电路方式,保障整个位置随动系统可以朝向两个方向进行转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消除方向位置上的偏差。第二,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驾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后视镜来看到后方汽车的行驶情况,从而在及时调整行驶方向及行驶速度的前提下,确保整个行驶过程的安全性。想要对后视镜做出调节,需要对驾驶人员的驾驶位置做出相应的考虑,充分保障驾驶人员可以在汽车行驶中有效利用后视镜观察行车情况。通过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设定位置的同时判断这一位置设置数量正确与否,之后便可以通过转换器将设定值转变为模拟值,在电机运转的驱动下,后视镜便能够实现自由转动。设计人员在设计模糊控制器的过程中,模糊芯片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所以模糊芯片可以在模糊控制器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就是其在推理速度和精准性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更加有有效的实现自动化控制目标。

3.3 在汽车刹车系统中的应用

刹车系统的质量及性能对于汽车及周边道路的行人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手动档的汽车而言,在上坡制动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操作难度,极易出现溜坡的问题,汽车会因为受到重力因素影响而出现下滑问题。通过在汽车刹车系统中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就可以在实时获取判断汽车倾斜角度数值的前提下,自动化启用汽车刹车系统,从而及时制止汽车溜坡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在汽车遭遇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刹车的情况下,会经常性的出现误把油门当作刹车的问题,从而造成安全事故。通过智能感应刹车系统的应用,就可以在判断汽车周边是否存在其他障碍物的前提下,自行决定是否启用刹车系统,从而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3.4 应用在汽车组装制造方面

汽车的整体生产流程较为复杂,但概括起来就包括冲压、焊装、涂装及总装四个环节。其实,绝大部分的汽车质量问题都发生在总装环节中,原因就是汽车原本质量较为优秀的零部件组合出现了问题。而通过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以改造汽车生产装配线的过程中,将有关汽车生产装配的诸多技术参数输入其中,从而确保汽车生产装配线维持一种“理性”的状态,将人工生产装配中的主观不确定性因素完全去除,以便更好的保障汽车的生产装配质量。比如,在安装变速器到离合器壳的过程中,需要有效保障变速器输入轴中心线对准发动机曲轴的中心线,而对准与否并非是依赖装配工人的调节,而是高度依赖于汽车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便可以很好的实现二者精准对准。

4 结语

现如今,汽车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同时在公众对汽车要求逐渐提升的情况下,通过智能化自动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汽车概念设计的规模化生产,并且在汽车的组装制造、刹车系统及后视镜系统中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極大地提升了汽车的生产效率、质量、安全性,并且在未来技术持续发展的影响下,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以在汽车工程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啸. 面向城市智能汽车的认知地图车道层生成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20.

[2]杨玻,张开熙,邹勇.车身焊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J].汽车零部件,2020(03):99-101.

[3]武光泽,袁明月,薛亚峰,朱荣华,蒋敏.机器自动化与视觉系统在车灯制造行业的应用[J].汽车零部件,2020(01):96-98.

[4]时锋.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23):143.

猜你喜欢
汽车工程汽车制造应用
论汽车工程领域中CFD技术的应用
浅析我国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车身非光滑表面边界层流场特性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汽车智能制造控制与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