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美学功能

2020-09-14 12:24王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模糊性研究

王娟

摘  要: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不同于语言词汇与一般表述的模糊,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功能。在研究中,我们要重视挖掘文学语言的特点,明确模糊性在表述上的具体功能,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朦胧、含蓄美,感受作者营造的艺术空间。

关键词:文学语言;模糊性;美学功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6-0-02

语言具有概括性、民族性和模糊性,所谓的模糊是一种文学性的表达,在描述内容的同时,体现出特殊的美学价值。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语言艺术的追求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种形式为不同的文学作品添加了色彩。对于文学语言模糊性的了解,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思维,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体会文本的美学价值。

一、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起源于美国学者查理斯,而后经过更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最终提出了模糊性语言的概念,体现了科学思想的跨时代发展。模糊语言学在语音、修辞和语义等方面都有分支,想要论及文学语言模糊性的意义与价值,需要从文学语言的特点出发。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情境性、独创性、音乐性。广义的文学是指口头和书面语言的统称。狭义的文学则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包含情感想象等因素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和诗歌。所谓的文学语言指书面语的不同形式和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这些概念对于甄别是否是文学语言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对于文学语言而言,它既要满足语言系统中对于语言准确、真实、规范的要求,同时还体现出模糊性、想象性和多义性等特征,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解,对文学作品进行加工,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第一,我们可以通过文学形象来体会文学语言的特点。文学语言是抽象的概念。读者如何借助文本产生联想,实现具体性的感知就是文学语言需要传递给我们的一种表达的方式。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也包含了一种层次性,这种层次是对于文学形象的剖析,在心理定势的引导下,对文学形象进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创作,让文学形象变得更加真实。第二,我们可以从文学语言的抒情性上来体会其特点。文学语言的抒情性是特定情感的传达,尤其在诗作当中能够体现出言志与言情的结合,体现了对优秀文化思想的追求。第三,我们可以从节奏上来体会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文学语言有丰富的节奏和韵律。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作者会有意地追求这种节奏美,让语言表达朗朗上口。第四,文学语言也是比较丰富的,这种丰富是对于生活情境研发的丰富和对情感表达的丰富,这种丰富将各种语言形式聚集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丰富的客观和主观世界。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正是体现这些方面的重要手段。

二、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

在上文的论述中,我们能够知道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对于文学语言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模糊性的语言又具有丰富的功能,因此我们在使用模糊性语言的时候,要明确其发展根源和理论依据。对于文学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产生于语言所具有的限定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由于地域、民族、国界的限制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系统,但总体上来说却体现出了创造性,丰富性,概括性等特点。语言的概括性体现在他对于事物的定义上,比如时间,我们如何区分上午、中午和下午,而单就人来说,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体现,难以定义。所以我们在进行概括的时候,会存在界限模糊的情况,产生了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这个特点。其次,文学表达对美的追求也使得语言具有模糊性。就中国文化而言,意合的语言形式是实现文学语言的情感性的基础,读者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来再造这些情感,从而达到对于美的创作和体会。这就使得文学语言在表达的时候会使用一些模糊性较强的词汇、修辞手法和语句。最后,我们要提的一点就是不同的读者对于文学语言的体会也是不同的。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文学语言也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在感知的过程中难以做到规约性和唯一性,使得文学语言产生了理解上的模糊。这也是,文学语言模糊性得以产生的原因。

对心理学的研究,更能够体现文学语言模糊性对感知带来的影响。人对于信息的提取是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进行的,外部事物的形象会成为一种表征,输入人的大脑之中,而人在对于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时,会调动已有的认知,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触发相关的体验,从而将自己对于美的认识进行发展和创造。在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影响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文学语言模糊性发展的理论基础。格式塔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对于事物的形象,即使只获得部分的认知,人也通过心理分析来构筑成整体,所以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依据已有的信息来形成各具形态的整体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激发对文本的体验。

三、文学语言模糊性的表现方式

语言的文化因素对于文本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陈光磊將语言的文化因素分为语义、语用和语构三个方面,这对于文学语言的表达有一定的界定意义,但我们也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文学语言模糊性的主要体现形式。

第一,表现为语音的模糊性。语音的模糊性及文学表现特点可以体现在谐音等形式的运用上。在现代汉语的表现形式当中,我们常常会采用成语、熟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等方式来表达。歇后语有比喻和谐音等两种双关方式,而这种双关的形式就是谐音在文学语言模糊性中的主要体现。比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湿水棉花——弹(谈)不得,无法弹(谈)。这样的谐音或同音字,能够让语言表达更具趣味,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语言风格,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学体验。

第二,在语义方面也体现了文学语言的模糊性。首先,对于概念的理解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文学语言的表述上,作者常常使用简短的词语来营造广阔的空间概念,让读者在阅读时,形成近似想象,从而填充出整个画面。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那样,在文学语言当中很多词语都是概括性的,所以在表达中具有难以避免的模糊性。比如《水经注》中描绘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者用寥寥笔画就描绘出了三峡的壮阔之境,让人们能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情境描绘给人们带来的美学体验。其次,对于虚指性词语的使用,也能够增添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比如数字三、千、万等,就很好地体现了模糊性的特点。我们知道这些数字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表示次数多或是屡次的含义,因此,我们在体会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借助这样的数字形象,来激发头脑中的已有形象,达成阅读的感官体验。比如李白所说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其中的“千”就是一种虚指,读者阅读中能够从中感受到愁思的绵长。再次,我们也可以从文字的省略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当中,感受到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文学语言追求着一种含蓄的意境美,因此在进行表述的时候常常是“言止而意未尽”,让读者从中进行再次创造,获得新的体会,所以,在一些省略号的运用上,作者做了精心的设置,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文学语言模糊性带来的效果。

第三,在语用角度也可以体现出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所谓语用就是语言的使用,也是语言价值的体现。语用上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隐语和一语双关等方法的运用上。在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当中,常会出现一些暗语,它们起到了双关的效果,这样的语言表述,不仅符合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又能让读者获得不同的认知。

四、文学语言模糊性的美学功能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体现出其他语言方式无法比拟的美学功能。所谓美学功能,就是文学作品给读者带来的美学体验和感受。好的文学作品能够提高读者对于美的感知力和创作力。模糊性文学语言的使用,能够将这种美学感受扩大化。

(一)体现语言的含蓄美

含蓄美主要体现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价值追求上。在文学作品中,我们重视多种信息的挖掘,而这些信息并不是平铺在读者面前的,是采用一种模糊含蓄的方式向读者传递的。比如王昌龄在《送郭司仓》中写道“明月随良园,春潮夜夜深。”生的并不是春潮,而是作者日复一日的思念。用这种含蓄的手法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寄于山水之间,山水之景不断绝,思念之情则永远存在于友人之间。

(二)在朦胧中体会美的意境

文学语言的重点在于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让读者能够伴随着文字,走入作者设定的情境当中。含蓄、朦胧、委婉的语言更利于读者在头脑中营造这样的阅读体验。比如在戴望舒的《雨巷》中,作者将下雨天氤氲的气氛与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的形象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够感受到那雨中漫步的情景,美的感受跃然纸端。《紫藤萝瀑布》是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紫藤萝花所蕴含的深情让我们动容,而这份情感的体验正是来自于朦胧的语言表达。

(三)借助意象传递情感之美

文学作品的表述离不开意象的选择,选用什么样的意象,就体现出了作者不同的语言感受力和创作风格。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惊起一滩鸥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选取了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愁绪的繁重,连船都已经载不动这些惆怅的情感了,所以,在这里小船是一种传递美的意象,让我们在凄清之中,感受文学的意蕴。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文学语言模糊性的特点和美学功能,从语音、语义等多个角度展开论述,重点揭示了文学语言模糊性的意境美、朦胧美,希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陈晋.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与其美学功能探讨[J].大科技,2017(26):45.

[2]張燕.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美学功能[J].芒种,2017(4):32-33.

[3]赵志刚.从《爱》浅谈文学语言模糊性的美学意蕴[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6):309-309.

[4]杨宝盈.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美学功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4(2):67-71.

[5]潘晓华.从《爱》浅谈文学语言模糊性的美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89-90.

[6]宁双.浅析汉语模糊美在《红楼梦》翻译中的美学解读与再现[J].戏剧之家,2018(2):180.

[7]宁双.浅析汉语模糊美在《红楼梦》翻译中的美学解读与再现[J].戏剧之家,2018(4).

[8]赵静,段士秀.浅谈修辞格在文学语言中的美学特征[J].雪莲,2015(18):35-35.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模糊性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现代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语言整合现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