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华
摘要: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日益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在一次调查中显示家庭中主要由长辈照料孩子的占了70%左右,这些孩子更容易出现自私、娇气、合作能力差、不勇敢等心理特征。面对家庭教育与社会需要的强烈反差,我们不得不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有效调剂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开始聚焦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发现许多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过份重视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发展,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渗透。我们利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了相关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分为4个方面:一、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二、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三、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四、增强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幼儿;快乐运动;身心健康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感知世界,而且需要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随着体育活动范围的扩大,还有助于幼儿自尊、自信、勇敢等心理品质的确立。我们体育运动的宗旨是在幼儿的快乐体验和快乐情感中,幼儿的体育运动不应只侧重于让幼儿得到动作技能的发展,也应平衡考虑幼儿在运动中得到心理的满足或是释放,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在研究中,我们根据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4个方面,设计了诸多课例投入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根据预设体育活动的实施、反思情况,从中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我们又生成了《报纸真好玩》、《小袋鼠搬家》、《快乐的小螃蟹》、《快乐的小兔》、《小小志愿者》等优秀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
一、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最终动力,我们从调动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入手,进行了各种活动的尝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适宜的环境会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如园内铺设适合运动的塑胶场地;墙壁上建构幼儿进行攀爬的攀沿墙;场地上排满小轮胎发展幼儿的双脚跳等。幼儿进入这样的体育环境,就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大大发挥了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有自信心”是《指南》社会领域的一条重要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1.设计有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常常是可操作性比较强、多样化的,所以幼儿常常可以进行各种玩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我们可以让幼儿参加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这是幼儿形成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
2.合理评价幼儿的表现
“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教师应该在幼儿挑战和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让幼儿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教师指导语分为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即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
三、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1.通过亲子活动,增强幼儿的受挫折能力
亲子体育游戏是让家长走近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组织的“中班亲子运动会”中,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接娃娃》、《抢位置》、《袋鼠跳跳跳》、《小脚踩大脚》四个游戏。在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缩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家长在活动中也获得了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
2.巧妙利用大型体育器材
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坚持正面教育,以“你能行”、“你真棒”等语言,及时给予激励、表扬,并以同伴、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隐性示范,在与幼儿的玩耍中帮助克服胆怯的心理。
四、增强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幼儿的社会经验不丰富,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需要教师在引导幼儿相互合作的同时,讲清合作的要求,这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建立合作关系。如在活动《毛毛虫》中,我们就要清楚的指定出“谁是毛毛虫的‘头?”、“从第二位小朋友开始,小手要牢牢地拉紧前面小朋友的衣服。”、“比赛的结果,老师是以小组来定胜负的,你们应该牢牢地拉紧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大家脚步一致,才能获胜。”等。
幼儿期心理发展的质变期,经常开展幼儿身体机能的自我测验练习和综合性运动游戏的练习,多方面为幼儿设置障碍,创设磨练的机会,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坚韧性,促使幼儿在快乐的运动中,得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蔚.《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模式的探索》,载第四届优质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优质教育与幼儿发展》2004年第一版
[2]朱凯利《浅析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载第四届优质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优质教育与幼儿发展》2004年第一版
[3]顾荣芳《幼儿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载《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