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婷, 杨树国, 江永亨, 黄开胜
(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北京10008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实验室的建设[1-4]。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质量、科研进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以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水平[5-6]。
长期以来实验技术队伍在高校中处于从属地位,很多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理论教学,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师在实验室从事教学工作的意愿不足,导致实验技术队伍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创新意识不够、积极性不高甚至思想不稳定等[7]。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高需求,实验技术队伍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稳定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已然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8-10]。
针对学校在稳定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方面所作的主要激励措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在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机理,为项目的持续推进和高校稳定实验技术队伍提供参考和建议。
学校为稳定高水平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激励体系。
在通识教育和大类招生的背景下,传统的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教学改革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但实际情况下,实验技术人员很难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也很难成为国家重大立项课题的负责人,对于实验教学或科研中需要解决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往往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难以完成[11]。这极大地打击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也使其能力和才干无法施展。
实验教学资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条件,为引导和支持实验人员开展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研究,学校设立了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项目、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等专项研究。2018 年学校对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项目共资助7 个项目,资助金额达1 270 万元。资助的项目与双一流建设契合度高、与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一致,预期建成后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有了学校的认可和资金支持,实验室教师可以静下心来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可以更好地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自身的价值也得以充分体现。
实验技术队伍是推进实验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开发的重要人才,应不断学习交流,以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12-13]。学校专门建立了实验技术骨干海外研修计划、校级平台系列实验技术培训,为实验技术人员学习交流提供平台。
随着国家增加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尤其是仪器设备水平大幅度提升[14]。据统计,2018 年清华大学40 万元以上教学科研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共有1 694 台套,其中价值1 000 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8 台套。作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直接使用者、管理者和开发者,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特别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返厂维修过程通常烦琐且耗时长,如果实验技术人员能够掌握维修知识,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约时间,缩短科研进程,这在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是极具意义的[15]。校级平台系列实验技术培训正是针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技术研究而专项开展的,实验技术人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在技能提升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强烈的归属感。
实践表明,荣誉奖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针对实验室人员,学校设立了多个荣誉奖,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集体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个人奖、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奖、实验技术成果奖、实验室建设贡献奖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等奖项。其中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奖是为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潜心钻研实验技术、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而设立,该奖项为校级奖,每2 年评选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不超10 人。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奖是对个人综合实力的认可,对实验技术人员而言是个举足轻重的奖项,这份荣誉感凝聚着这支队伍向上进取,在本职岗位上为学校建功立业。
为推进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引导实验技术人员自觉开发实验技术、实验教学项目和仪器设备,更好地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学校于2007 年设立“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设计、仪器设备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制定了“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实验室创新基金主要包括3 个历程:确定资助项目—中期考核—项目验收,至今已完成3 届,资助情况如表1 所示。
今年5 月学校启动了第四届实验室创新基金的申报工作,最终确定资助97 个项目,资助金额394. 3 万元。随着基金项目的开展,资助的项目数越来越多,资助的金额也在逐步增加,受益的实验技术人员也将会越来越多。实验室老师的重视使得项目进展顺利,据了解该基金所有资助项目均验收通过,部分特色项目创新点突出,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得到了专家组和学校的高度认可。创新基金帮助实验技术人员将想法变为现实,并最终应用到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使教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服务了广大师生,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高度认可这是一项得民心的工程。
表1 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情况
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在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稳定其思想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实验技术队伍的地位不高主要是由于对其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16-17]。人们习惯性认为实验技术人员只是负责诸如准备实验教学仪器、按要求操作仪器设备、保证实验室秩序和卫生等简单的重复性的劳作,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对他们自身技能的要求也不高。这些偏见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我校有一支400 余人的实验技术队伍,他们作为实验室一线兢兢业业的奋斗者,在实验教学项目设计、实验技术研发、设备功能开发甚至小到简单的制样程序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为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易接受,仪器设备的使用更加精准便捷,这些技术人员竭尽所能,但受现实条件限制,他们应专注于自己的岗位职责,不能做科研、带学生,很难申请到研究项目。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了支持,使其在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做研究,彻底打破“重复操作员”的条框。
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中涌现出很多技术先进有特色,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突出,或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项目。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的龚雪鸥工程师负责的“新型纱线应用技术创新”项目以数码针织与机绣实践为基础,研发出两款新型针织纱线,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SRT针织与机绣实践教学,还推出了全新的实践课程“基于原材料创新的针织技术与机绣工艺交叉应用”,受到学生的欢迎。该成果提高了实验技术水平,推动了教学手段多元化发展,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的提高。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的王文娟高工负责的“基于信号扩增的活细胞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发展”项目研发了一种新型荧光成像技术,发展了基于荧光寿命测量来定量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开发的技术和方法为校内多个院系及校外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有力支撑了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和多篇重要科研论文的发表。新的技术和方法为相关实验提供指导和参考,突破了原有荧光成像的一些限制,减少了实验室摸索的时间,提高了科研的效率。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余立新老师负责的“化工过程综合实验平台”项目的思想和理念具有独创性,突出了现代化工实验教学从单元操作向综合技术训练转变的新特点,对高校同类实验室建设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据统计,第3 届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出版实验教材2 本,发表会议论文12 篇,发表核心期刊以上文章64 篇,申请专利28 项,软件著作权1 项,利用新技术支持用户发表顶级文章8 篇。这些成果是实验技术人员用心开展科学研究的体现,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这对坚定其信心,激发工作热情大有助益。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自设立起就一直秉持向实验教学项目倾斜的原则,特别是受益面广的本科实验教学项目。目前学校已建成1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4 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1 届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的39 个项目中,36 个项目由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教师获得,其中21个项目分布在11 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3 届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虽刚刚结束,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土壤水分参数自动测定系统”项目成果纳入《实验室科研探究》课,服务学生320 人次/年;“互联制造中定制化系统研究”成果纳入机械系2018 秋季学期新开课“制造工艺设计实践”,服务大四学生114 人次;“基于液态金属的原型制造电子实践教学平台”在多个课程教学中被采用,2016 秋季学期至2018 夏季学期合计在27 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实践,累计服务学生400 余人次。教师的天职是培养学生,能够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其他任何奖励都无法相比的。
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涵盖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实验教学项目设计、实验技术研究、实验平台搭建、实验设备研制、实验装置改造、实验室管理等,不同工作职责的实验技术人员均可申报。已结束的3 届实验室创新基金共支持了157 个项目,其中有116 个项目由实验技术人员获得,其职称分布如表2 所示。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虽然有技术要求、创新点要求,但其初衷是为了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自觉开发实验技术、实验教学项目,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设立,只要在工作中用心、善于总结思考,都有机会申请到资助,这也是该项目能调动积极性、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表2 获得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的实验技术人员数及职称分布
“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创新基金以学校资助为主,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和申报人所在院(系)配套经费的支持。”实验室创新基金不仅仅只是为每个入选项目提供几万元或十几万元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研究思路和能力的认可和肯定,为他们寻求其他帮助或合作提供“筹码”“把手”。很多申请到创新基金的老师得到了院系或所在实验室给予的场地、设备、经费支持,他们笑称实验室创新基金给他们提供了“化缘用的钵”。还有些老师以此项目为契机获得与其他系列的老师开展合作研究的机会,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这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助益匪浅,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教学和研究系列的老师关注实验教学。配套经费支持政策打破基金固有经费的限制,多方的经费、资源支持有利于实验室教师静下心来将研究做得更深入、更细致。
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激发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巨大潜能,在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员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方面效果显著。为使项目更好地持续开展,特建议:①坚持鼓励为主,兼具技术和创新性要求。坚持项目设立的初衷,对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水平、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项目应尽量给予支持,不应盲目推崇“大项目”,一味追求高难度,更不应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标准作要求。对典型的科研项目,应建议其申请科研系列的支持,避免抢占资源。②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使好的项目尽早受益。每届创新基金申报时,实验室教师非常踊跃,但由于资金有限,可资助的项目数受限,前2 届入选的项目不到申请项目的一半,评审时虽向受益面更广的实验教学倾斜,很多好的科研支撑平台项目未能得到当届基金的支持。学校应进一步增加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使更多好的项目尽早受益,带动更多实验室老师积极地投入。③支持实验技术人员从事一定的研究工作,从而保证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更好地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
双一流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对实验技术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不断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并探索新的激励措施稳定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