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英
摘要: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故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对此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过程中,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是确保课堂效率的关键。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相关教学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分类号:G633.6
引言: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营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升教学效率来说非常关键,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此为基础产生更多的疑问,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1.立足教材
教材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是重要的基础,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务必要立足教材,只有先认真研读教材,才能找准各项切入点,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同样[1]。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学方式的创新绝不意味着忽视教材,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教材,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材上的图例、例题等来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这样能有效拉近学生与教材、课堂的距离,还能向学生传递出教材很重要这样的意识,掌握了教材这一根本,学生学习能力会逐渐提升。例如在“测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就可以从教材的图片入手,让学生们也一起估一估数学书的长以及宽分别是多少。这样既能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中。
2.联系生活
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需要一个合适的情境来作为问题提出的平台,在创设情境时,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年龄特征等,情境的创设综合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所创设的情境离他们的生活越近,他们的理解力就越好,若设置一些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情境则会导致学生在此环节的理解存在困难,再试图透过情境学习数学知识就会更难。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还要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其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顺利。例如在“倍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对于商品单价的认识展开,如:一支铅笔是1元钱,一支钢笔是8元钱,那么可以如何描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基础上会很容易回答:钢笔比铅笔贵7元,此时教师可以稍作引导,让学生思考8元钱中有多少个1元钱,再引出倍数的概念,顺利让学生回答出钢笔的价格是铅笔的8倍。
3.突出主题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以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还要能够突出主题,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过程,导致学生无法找准重点,这也是当前在创设情境中的一个容易走入的误区。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情境的创设一般会多结合实际生活,而且会重视趣味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考虑,在创设情境時对于过程过于注重,无形中弱化了主题[2]。例如最常见的“买卖东西”情境,一般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学习时,会创设购物这一生活化的情境,设置相应的货物,让学生在买卖东西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往往会出现过于留恋“货架”上的货物,不去付款的情况,还有的学生会被货物所吸引,完全忽视了课堂,这样既耗费了课堂时间,又没有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故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简化过程,可以进行一定的改造,剔除一些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就购物这一情境而言,要突出计算这一主题,让学生能在情境中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强化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提升计算能力。
4.启发探索
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关键点。学生是问题情境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避免出现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若学生参与度不高,则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故在此环节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启发,要多提出问题,不断让学生发散思维,还可以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在情境中不断解决问题,推动教学的发展。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这也是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本质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立足教材,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为基础,创设出学生容易接受且充满趣味的情境。此外在情境的创设重要凸显主题,避免过于复杂的过程弱化主题,在此环节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启发,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丹丹.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25-126.
[2]徐厚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