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
阿拉善SEE来了个女会长
2009年,在企业家王石、马蔚华组织的晚宴上,企业家们争抢话筒,各抒己见,讨论阿拉善SEE环保公益的蓝图。这是阿拉善SEE成立的第五年,当时只有内蒙古荒漠化治理这一个主打的公益项目。
彼时,阿拉善SEE企业家精英荟萃,能加入其中的人,要么有名气,要么有财力。某种程度上,阿拉善SEE的会员身份,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在那个晚宴上,受同学邀请前来赴宴的孙莉莉,在饭桌上填写了入会申请表,承诺每年捐赠10万元,就算正式入会了。当时,她在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任职副董事长。
在阿拉善SEE,孙莉莉参与发起了中国首家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會,此后她辞去公司职务,专职任基金会秘书长一职。如今,红树林基金会所做的红树林保护项目已经成为阿拉善SEE知名公益项目之一。
在入会11年后,这位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女企业家迎来了她在阿拉善SEE的高光时刻。在不久前举行的会长换届选举中,共有267位会员代表参加了投票,孙莉莉获得了其中的213票,当选为第八任会长。从此,阿拉善SEE告别了男性会长时代,孙莉莉成为这个协会成立16年以来的首位女会长。
刘晓光、王石、韩家寰、冯仑、钱晓华、艾路明——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曾经给阿拉善SEE带来了炫目的光环,也给他们所领导的组织注入了他们各自鲜明的个性。在他们的光环之下,孙莉莉作为女性会成为怎样的一位领导者?她会赋予阿拉善SEE哪些不一样的特质?
人们拭目以待。
“不能只是在
企业家圈里折腾”
中国慈善家:对于自己的三年会长任期,有什么规划?
孙莉莉:跟随国家战略,推动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这是协会开展项目的大方向。
我这届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组织架构、公益体系、团队建设做个梳理和规划。阿拉善SEE成立16年至今,沟通交流不够,这就导致项目开展的各项目单位支持力度打折扣,这是阿拉善SEE“瘸腿”的部分。大家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是一个公益机构了,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大厦根基不稳,抗风险能力差。
中国慈善家:阿拉善SEE需要建成什么样的公益体系?
孙莉莉:阿拉善SEE要打造的是一个社会化参与的公益环保平台,要做成百年机构。这必然就要出圈,链接更多的人,而不仅仅只是在企业家圈里折腾。环境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年轻人,企业家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局限,未来我们也会拓宽视野,选择跨界合作的方式,把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除此以外,阿拉善SEE已经是公益机构,要建立立体化的筹款体系。目前的筹款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除了会费收入,就是几个公募品牌的筹款。这些都是短期行为,一旦某一个项目筹不到款,或者会员流失,会费减少,对于机构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
中国慈善家:上任后,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孙莉莉:三年的时间确实是一瞬间,能做的事儿非常少。上任后,我的工作列表里第一件事就是要做调研。我们现在有30个环保项目中心,马上还要成立三个中心,这些中心成立之后必须有项目落地,否则就只是个空壳。
所以我会先在线上分别和30个环保项目中心开会,了解各项目中心的情况,也借此机会链接上当地政府的资源。做环境保护首先要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我们要了解到当地最重要的环境问题,这样开展的项目才会有针对性。
我们预计会在每个项目中心的点建立自然教育中心,宣传环境保护教育,现在已经建立了三个中心了。我们希望年轻人从小就能够埋下公益环保的种子,这应该是他们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慈善家: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民主治理上建立了一套良好的机制,但前任会长也提到,选项目时不要民主要专业。如何理解这句话?
孙莉莉:阿拉善SEE推行的项目都是很专业的环保公益项目,这不是靠企业家之间互相投票决策就行的,也不能由会长独断专行。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要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
阿拉善SEE的民主氛围确实很好,大家公平决策,但是企业家怎么和公益人对话,怎么更专业地做公益,这个仍然是其中的短板。2012年,红树林基金会成立,当时在项目初期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找了专家设置了一些项目细节,企业家会员不理解,提出了反对意见,也有人说不听他们的意见就不交会费了。后来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理顺,才让大家认同我们当时的选择。
中国慈善家:红树林基金会是国内基金会中较先尝试公开推选理事和监事,这一模式能否复制到阿拉善SEE的其他项目中?
孙莉莉:当时红树林基金会是借鉴了上市公司设置独立董事的做法。这么做一方面内部不会产生利益冲突,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内部治理更加透明。当时,我们设置三分之一的公众理事、监事,由公众推选产生,他们和其他理事、监事拥有同样的权利。我很希望将来在阿拉善SEE其他基金会去推广和借鉴这一模式,因为对于公益机构来说,透明就意味着能够增加机构的诚信度。当然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走得太快了,需要停一停”
中国慈善家:身为阿拉善SEE的第一位女会长,女性的身份会为这一职位做哪些加分?
孙莉莉:这里从来都不缺优秀的女性。虽然从整体的会员的数量来说,女性企业家还是少数,但她们每一位都同时具备杀伐果断和温柔坚定的素质。
女性天生比较容易沟通和协调,也比较会妥协。阿拉善SEE是一个聚集了非常多优秀企业家的地方,每个优秀企业家都有他们各自的长处和思想,会妥协这一点在阿拉善SEE内部很重要。
中国慈善家:从秘书长到会长,这段经历给你带来什么体会和转变?
孙莉莉:我当秘书长的时候,相当于企业的CEO,更多的是务实,会长这个职务的一部分工作内容需要务虚,要关注会员发展、思想动向、企业发展。疫情期间,一些会员的企业受到影响,我们也成立了企业互助群,疫情期间互相帮忙,未来这个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中国慈善家:此前阿拉善SEE的七任会长在业内名气斐然,外界都称他们为“大佬”会长,这些会给你的上任带来影响吗?
孙莉莉:阿拉善SEE从来都没有倡导“大佬”文化,只要认同企业家精神、愿意跟我们共同守护碧水蓝天,都可以加入阿拉善SEE。
在企业家中的影响力不如前面几位会长是我的不足,但这并不是阿拉善SEE的不足;我不是“大佬”,这也不是阿拉善SEE的损失。这些有名气的企业家都是协会的终身会员,他们也都有过表态,会永远无条件支持协会的工作。我相当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中国慈善家:你和前几任会长会有什么不一样?
孙莉莉:阿拉善SEE成立到现在已经有16年了,前面七任会长都是带领着它向前冲,他们都在每一块业务上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我们已经走得很快了,我觉得有必要停下来,把基础打好,让脚步跟上灵魂。所以我这一届可能做不了那么多开拓性的工作。
我们有30个环保项目中心,900多个会员,资助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有700多家,公益支出超8亿元,但直到去年才成立了财务预算委员会。并且我们所开展的项目目前还没有一个大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各个业务之间渠道难以打通,这块基础建设工作还需要花一段时间去完善。
我是阿拉善SEE培养起来的,每个基层岗位都干过。除了第七任会长艾路明,我是去过协会项目中心最多的人。我去过阿拉善SEE所有的项目地,在协会里我是唯一的一个。这里就相当于是一个黄埔军校,把我从一个企业家培养成了专职的公益人,我不敢懈怠,考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师从知名生态学家雷光春老师,攻读湿地生态学博士学位,我相信我会是最专业的会长。
2018年我在竞选阿拉善SEE理事的时候,我就说,八年来,我的公益足迹超过60万公里,公益时间超过1460天,我把这些时间用在项目地上。阿拉善SEE很多企业家进入到环保领域,但是他们没有进入到公益领域,所以开展项目的时候,他们没办法用公益思维来做出判断。做公益可不是养老,是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去研究的领域,做公益也需要足够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