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曲艺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2020-09-12 16:52张留安
黄河之声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张留安

摘要:河南曲艺发展的三个时期。曲艺音乐的创新离不开其本源,保留曲艺本身的特色,所谓树高千尺离不开根,曲艺音乐的创作也是这样。

关键词:曲艺音乐;传承;创新

一、河南曲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上半叶的30年代,许多曲种的音乐处于原始、草创期,在这个时期没有专业的曲艺音乐创作者,大多是根据民间小调及词的内容自行安调进行演唱,旋律单一,音调陈旧;伴奏乐器也较少,起不到协助演员表达感情和渲染舞台气氛的效果。

第二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50年代至70年代末这30年,属于曲艺音乐的发展时期。由于当时的各级政府对曲艺及其他民间艺术的重视,为曲艺音乐的创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地的曲艺团队积极组织编创人员,着手对音乐性的曲种进行调查、收集和探讨,创作出了不少曲艺音乐精品。如曲艺教育家、表演家赵铮编创的河南坠子《春妞进城》、《黛玉悲秋》河洛大鼓《独闯龙潭镇》、南阳三弦书《王铁嘴卖针》《倔老头进城》等都是河南曲艺音乐的精品。

第三个时期是80年代初至二十世纪末,曲艺音乐有了专门的研究文献,呈现出日趋成熟和逐渐繁盛的景象。这个时期出现的论文及出版著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成绩显著的学者和高质量的优秀论著。如《河南板头曲研究》《赵铮河南坠子艺术》等都是极其优秀的宝贵曲艺音乐文献。

二、河南曲艺音乐近百年,这三个时期有里程碑的意义

2018年8月4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联举办的第六届河南曲艺牡丹奖大赛在南阳胜利闭幕,笔者观看之后颇有感受,在这里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想一:这次大赛单从音乐方面讲较以前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唱腔和音乐的作曲方式新颖,旋律优美,值得一提的是在唱腔和音乐上也进行了配器,而且还很细腻。特别是南阳市说唱团演出的三弦书《靠山》,从音乐创作方面来说有大的突破,富有创新又不失传统曲调的概念,通过音乐配器,对刻画人物烘托舞台气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曲艺音乐的创作方法在之前比较少见。以前的唱腔音乐都是乐队和演员在一起现场唱现场伴,几乎是一遍一个样,很难精细化的处理。那么这个节目在音乐创作上紧紧把握曲艺的表演特色,音乐与说唱结合,因为曲艺本身就是说唱艺术,只有把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节目才有灵魂,才能被观众接受。

感想二:在这次比赛中,一些节目的唱腔音乐改革创新步子太大,把本曲种的一些固有的具有特色的东西丢掉了,曲不曲,歌不歌,从视觉上看是曲艺的表演形式,从听觉上却分不清是何曲种。这些节目的创作就是盲目的追求时尚,忘记了本源。藝术需要创新,创新才有生命,但创新绝不是一味地拿来主义,不是照搬,汲取要有选择,吸取精华,提出糟粕。有一句古话叫“万变不离其宗”在创新的同时不忘其根本,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固本守原,不能偏离中心,不然就成了四不像,本想追求新颖,结果把最好的东西丢掉了,这种做法是艺术创作不可取的。

感想三:这次大赛除了少数团体是现场乐队伴奏之外,很多都是用的伴奏带,就是电脑制作的MIDI伴奏。我倒不是说这种电子音乐不能用,只是说给曲艺音乐制作伴奏需要把握住曲艺本身的独特风格,民族化、大众化。无论是唱腔或者音乐,都能让观众接受,听着有味儿,就像品了一口陈年佳酿,回味无穷。有一些伴奏制作简单粗糙,除了和声堆积,加上架子鼓,震撼的音响,使人听不出主旋律在哪;有一个节目是“大调曲”制作的伴奏中用小号奏主旋律,哈哈,这是新颖了哦,但这也太不是那回事儿了啊,大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琵琶、古筝”没有了这三件乐器就像是京剧用马头琴伴奏,乱弹琴。曲艺的欣赏是平心静气,清爽可人,细细品味,像这种让人置身于杂乱的音响环境中可想而知能否品出味儿来。他们对曲艺音乐改革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诸多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在进行曲艺音乐创作的时候要学会回头看,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建立传统,时刻牢记曲艺艺术的精髓,不能为博得观众的眼球而舍本求利,就像果树嫁接一样,不能只管新枝而忘了老根。艺术创作不能偏离方向,迷失自我。

艺术的价值要靠欣赏着鉴定,艺术的生命也自然靠欣赏着来维护。一句话:“观众是上帝”。因此我们在进行改革创新的同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观众能否接受。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改革不要忘了继承,继承是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盖起万丈高楼。曲艺音乐需要革新,但不要伤其筋骨。

笔者认为,曲艺的伴奏还是用现场乐队伴奏的好。因为这是曲艺独有的完整的舞台表演形式。伴奏员的任务不只是伴奏,还要和演员进行语言和感情上的交流,和戏曲乐队是不一样的。如南阳三弦书《狮子楼》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一段戏,唱到武松把西门庆按到大街上,然后演员把乐队当成大街上的百姓,大声问道:“乡亲们,杀了他吧,”众人厉声答日:“杀了好”此时舞台效果特别好,把武松那嫉恶如仇,刚烈勇猛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现场乐队伴奏的重要作用。

利用MIDI音乐伴奏,很方便,这也许是他的优势,但对创作者的要求很高,把我曲种的艺术特色非常重要。如河南坠子,只用一个坠胡加入MIDI音乐中去,怎么听都不融合;再如大调曲如果没了三弦、琵琶、古筝这三大件听起来也不那么柔和有味儿。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升级,欣赏心理产生变化,艺术审美也更高了,这对我们曲艺音乐工作者来说也更难了。我们不但要继承优秀的传统音乐,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怎样传承,怎样创新,这里边有太多的问题可研究,我们在创作中要加入新元素融人新理念的同时,要学会分析作品的情理,把自己当观众,能否接受自己的创作,从曲艺欣赏的规律出发来规范自己的创作。说着容易做着难。但只要牢牢把握住曲艺的本源,抓住观众的欣赏心理,树立精品意识,找准切人点,潜心研究,大胆创新,我相信曲艺音乐艺术一定会在浩瀚的艺术海洋里独树一帜,杨帆向前。

参考文献

[1]王雯,河南曲艺的发展历程及传承[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85-87.

[2]申子连.试论曲艺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10,(03):177-178.

[3]马宝民.浅谈曲艺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4,(05):177.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