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科技进步监测评价结果分析与对策

2020-09-12 14:20祝跃宸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8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发展

祝跃宸

【摘 要】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全社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在江苏省范围内开展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

【关键词】科技进步监测;自主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8-0028-02

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是反映一个地区科技进步概况的综合性指标,它主要包括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4个一级指标,人力资源基础、创新环境、人力投入、财力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环境治理10个二级指标,以及24个三级指标。

1 总体情况

江苏省科技厅、统计局联合发布,常州市综合得分分别为89.98分(2018年)、88.59分(2017年)、89.77分(2106年),位居全省第4位,排在苏州、南京、无锡之后。

总体来看,虽然排名未变,但与第一梯队的差距已经有所缩小,比第一名苏州低9.69分(2017年为9.98分),比第二名南京低8.56分(2017年为6.89分),比第三名无锡低3.47分(2017年为4分);与第二梯队的距离开始拉大,高出第五名镇江6.73分(2017年为2.77分)。

2 指标变化情况

2.1 概况

从一级指标来看:“科技进步环境”与2017年持平,排在全省第4位;“科技投入”与2017年相比下降2位,排在全省第5位;“科技产出”与2017年相比上升1位,排在全省第4位;“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与2017年相比下降2位,排在全省第4位。

2.2 薄弱指标和优势指标情况

(1)薄弱指标。排名落后的有3个指标:“R&D活动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由全省第3位下降至全省第4位;“工业产值利润率”由全省第4位下降至全省第10位;“每十万人口专利申请数”排在全省第7位。

(2)优势指标。排名靠前的2个指标:“人力资源基础”排在全省第2位;“环境治理”排在全省第1位。

3 各项指标具体分析

3.1 科技进步环境

(1)排名情况及指标分解。“科技进步环境”指标与2017年持平,现排名第4位。

(2)二级指标分析。“人力资源基础”和“创新环境”2个二级指标在全省的位次与2017年相比持平,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4位,但是绝对分值有所提高,特别是“人力资源基础”与第2名(苏州)相差仅0.34分,从而使常州市在“科技进步环境”一级指标排名上升了1位。

(3)三级指标分析。?譹?訛“人力资源基础”指标。“每万人口中中专及以上在校生数”“每万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数”2个3级指标的排位与2017年相比没有变化,分别为全省第3位、第3位,说明常州市人力资源在整体方面均衡提升。?譺?訛“创新环境”指标。“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的排位与2017年相比下降一位,现为全省第4位,“科技税收减免额”排位与2017年持平,现为全省第4位,这两项指标在正常的波动范围之内。

3.2 科技投入

(1)排名情況及指标分解。常州市“科技投入”指标与2017年相比在全省排位下降2位,现排名第5位。

(2)二级指标分析。“人力投入”与2017年相比下降1个排位,现为全省第4位;“财力投入”与2017年持平,现为全省第4位,具体分析见三级指标。

(3)三级指标分析。?譹?訛“人力投入”指标。该指标分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数”“企业R&D活动人员占企业职工比重”2个三级指标。其中,“企业R&D活动人员占企业职工比重”排在全省第2位;“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数”排在全省第5位。从排位的数字可以看出:常州市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是同比提高的,但是从事科技活动中的研发人员比例有所下降,分析原因,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中介服务的人员增长较快,但R&D活动人员增长幅度不大;二是在科技统计时、部分单位在填报表时,R&D活动人员栏有漏填现象。?譺?訛“财力投入”指标。“全社会R&D支出占GDP的比例”指标,由2017年的2.78%下降至2.77%,在全省的排位与2017年持平,现位居全省第3位。分析原因,该指标常州市属于平稳增长的类型。“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指标,由2017年的4.73%降至4.55%,在全省的排位与2017年相比下降1位,现位居全省第3位。分析原因,该指标属于正常的波动范围之内。“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指标,占比从1.22%上升到1.4%,在全省的排位下降2位,现位居全省第4位。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常州市企业重视研发投入,持续投入,在全省稳居前列。近两年,常州市大力开展科技金融工作,启动实施了科技金融专项,引导金融资本向新兴产业倾斜,成效明显。

3.3 科技产出

(1)排名情况及指标分解。“科技产出”指标与2017年相比在全省排位上升1位,现排名第4位。

(2)二级指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指标与2017年相比上升1位,现为全省第4位。“科技创新”指标与2017年相比持平,现为全省第5位。

(3)三级指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指标与2017年相比,由5 453.78亿元增至5 902亿元,在全省位次上升1位,现为全省第4位。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2017年相比,由11.1%降至10.32%,在全省的排名持平,现为全省第5位。分析原因主要是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的外向依存度,出口有所下降。

3.4 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

(1)排名情况及指标分解。“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指标与2017年相比在全省排位下降2位,现排名第4位。

(2)二级指标分析。“经济增长”指标与2017年相比下降2位,现为第5位;“结构优化”与2017年相比上升1位,现为第4位;“效益提高”与2017年相比上升1位,现为第4位;“环境治理”与2017年相比持平,现为第1位。

(3)三级指标分析。①“经济增长”指标。“人均GDP”指标由2017年的122 721.45元/人增加至140 434.99元/人,在全省的排位持平,现为第4位。“GDP增长速度”由2017年的9.5%上升至12.64%,该指标中,经济总量小的区域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经济总量大的区域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亿元投资新增GDP”由2017年的0.14亿元升至0.19亿元,在全省的排名持平,现为第3名;该项指标说明常州市总体上资本投资效率较高。②“结构优化”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50.9%降至50.81%,与2017年相比排名持平,现为全省第4位。分析原因,该指标属于正常的波动范围之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7年的44.46%增至46.58%,与上年相比排名上升2位,现为全省第4位。从该数据看,得益于多年来政府的引导和培育,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却逆势而上,成绩显著。

4 对策措施

(1)继续狠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一核心。科技进步监测结果在全省位置的提升,主要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几个指标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为9.7%,保持在全省第4位,苏州占比为27.94%,无锡占比为12.86%,南京占比为9.99%,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排名与2017年度持平,排在全省第4位。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是常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当前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常州市要以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和形成高端服务业品牌为主攻方向,加大引导扶持,努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常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要加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促进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完善。

(2)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监测评价结果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有每十万人专利申请数、每十万人专利授权数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个指标,排名分别是第7、5、5名,在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同时,还需要提高专利质量,增加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占比。

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效维护科技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代理、评估投资、推广应用、检索咨询、纠纷代理等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市场对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体系,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加强战略推进,着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和控制风险能力。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加大知识产权的工作和投入力度,重视提高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机制。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中所采集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各有关厅局,而江苏省各有关厅局的数据主要是由各省辖市有关部门向省机关报送,包括统计、科技、经贸、人事、环保、电信、财政、教育等单位。因此,要加强与这些部门的联络沟通,研究分析常州市有关指标得分与周边城市存在差距的原因,加强对统计上报数据的审核把关,真实反映常州市科技进步的有关情况。

综上分析,常州市要想缩小与苏州、南京和无锡等第一梯队的距离,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从基础结构调整入手,继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可持续发展工作力度,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使常州市科技进步各项监测指标在全省的排名能进一步上升。

參 考 文 献

[1]沈悦林.杭州市2014年度科技进步监测分析[J].杭州科技,2014(6).

[2]仇国阳,孟晓华,崔志明.区域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的优化与重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9).

[3]王仁元,高巍,朱波.区域卫生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1).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