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曹晓晨
“回迁以来,小区里聚众滋事的少了,邻里不和的少了,读书写作的多了,参加文娱活动的多了,这才是老百姓想要的幸福生活。”顺义区仁和镇望泉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贾爱华说。
龙泉苑小区是望泉寺村整建制回迁小区。2019年9月,586户、2556人回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后,为了让居民住得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在仁和地区党委指导下,望泉寺村党支部立足实际,通过强化组织前置、物业自治、居民共治,建立了村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文学社“四位一体”工作模式,解决了回迁小区的基层治理难题。
村办物业破解小区失管难题
回迁小区物业失管是龙泉苑小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由于一些回迁居民不愿缴纳物业费,导致物业公司不愿意入驻,造成回迁小区失管。失管小区环境脏乱,服务缺失,居民又有意见,如果不妥善解决,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仁和地区党委组织委员吕林昭说。
为破解回迁小区居民缴费率低的难题,贾爱华提出:“既然没有物业公司愿意进入小区,那我们就自己办物业!”在村“两委”联席会上,贾爱华说:“咱们自己办的物业,要用优良的服务培养居民的缴费意识。等工作上了轨道,居民缴的物业费能确保物业开展各项服务,物业收入又可以作为福利回馈居民。这样就能形成物业服务、居民福祉‘双提升的良性循环。”2019年6月,望泉寺村村办物业——北京龙泉苑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了。
这一做法得到了地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为让村办物业更好地服务村民,镇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对公司筹办、招工、运营、办公场地建设等提供兜底保障。地区党委协调龙泉苑小区开发商免收居民前期物业服务费,通过“先尝后买”,逐步培养居民的物业缴费意识。
物业公司正式开展工作后,在小区环境整治、垃圾清运、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确保物业公司运行规范,村委会安排了专人监督。物业公司聘用了7名本村村民,既解决了拆迁后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利用邻里关系方便了物业服务工作,一举两得。“有了物业公司,小区大变样。健身遛弯的地方多了,说起缴物业费的事儿,大家也认可了。”贾爱华高兴地说。
居民自治提升物业服务效能
“小区南门改造后不仅宽敞了,也安全了很多,业委会办事儿还真靠谱!”小区居民纷纷表示。
小区东门、南门由于人行入口太窄,造成机动车入口人车混行,常常有电动自行车和三轮车被抬杆砸到,居民意见纷纷。
物业公司负责人刘武对此很重视,但要想改造小区出入口,仅凭物业的力量无法解决。于是,他将这个问题反馈给村党支部。恰逢《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出台,村“两委”干部们便萌生了成立业委会的想法。在地区党委支持下,村党支部牵头,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龙泉苑小区业主委员会。
“我们代表的是居民的利益,居民的诉求必须尽快解决。”一上任,业委会主任许柏松就召开了业委会成员会议,研究小区出入口改造解决方案。由于涉及审批、资金、方案、施工等各个方面,业委会与村党支部沟通,最终通过村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联合小区物业和开发商,一同对小区南门完成了改造。
以文化人助力“民富到民樂”
“今天的报纸你们看了没有?上面有我的照片呢!”一大早,村民王克民就兴奋地举着村办报纸《望泉新风》给邻居们看。如今,看《望泉新风》已成为村民每周的期盼。
“村民拆迁上楼了,文明素质也要‘上楼。”贾爱华说,望泉寺有浓厚的文化氛围。2006年,村民王克臣创立了全国首个农民文学社——望泉寺文学社,组织大家一起写农村故事、说农民心声,村里的文化活动红红火火。“我们要继续发挥优势,加强文化引领,以文化人,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龙泉苑小区通过“文化+教育”双轮驱动,依托文学社在小区开展了“共建和谐美好家园”“我身边的模范共产党员”等主题征文活动,引导村民以文会友,抒发乡情,讴歌社区新生活。通过《望泉新风》及公众号 “北京龙泉苑”,以爱护环境、邻里和谐、物业服务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宣传小区里的大事小情,让村民切身感受回迁后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从“民富到民乐”的生活体验,提升村民素质和精神风貌,增强村民归属感和家园意识。
不久前,村委会二楼建起了望泉寺村史馆,村民们将过去使用的煤油灯、茶缸、半导体收音机等老物件都捐了出来。老党员魏常荣说:“望泉寺村虽然拆了,但是家乡的情怀不能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