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
摘 要: 苏州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但村级工业区内的企业较为杂乱,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当前乡村产业振兴要求不相适宜。文章建议“十四五”期间通过优化布局、整改淘汰、强化环境管理等措施,推动村级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村级工业区;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3-0258-01
1 引言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苏州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乡镇企业自发聚集或经政府统一规划形成数量可观的村级工业小区[1-2]。但因前期管理粗放,村级工业区内的企业较为杂乱、规模一般较小、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与当前国家、省、市乡村产业振兴不相适宜。因此,“十四五”时期如何解决村级工业区环境管理问题,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2 苏州市村级工业区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用地性质多样,与相关规划不符
苏州市村级工业区的发展为典型的“苏南模式”,当时为了鼓励各村、村民新办工厂,在手续、土地等方面给与了支持,各地村庄修建大批的厂房、占用大片土地来发展工业[4]。虽然后来一直大力提倡“企业向园区集中”,并且通过“三优三保”等工作,拆除了一部分工业区,调整了一部分工业区用地性质,但仍有部分村级工业区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及用地规划要求。
2.2 产业定位模糊,行业类别杂乱
苏州市村级工业区缺乏一定的产业规划和定位,对入驻企业类型未加限制,造成区域内企业行业类别杂乱。以常熟市为例,李红波等人在研究发现,常熟市3870个(2015年数据)乡村工业涉及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8个门类、47个大类、159个中类、271个小类,主导产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也仅占总数的55%[5]。
2.3 企业规模小,管理难度高
村级工业区以微、小型为主,流动性很大。区内一些企业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水平低、能耗高、污染重。一些企业的备案、许可、环评、安评、用地等各项法定手续不齐全、不完整,往往是通过某些专项排查工作,或产生环境问题,或居民被扰不堪投诉,才会被关注,列入监管范围内。
2.4 环保基础设施薄弱,运行效率不佳
部分村庄地理位置离城镇距离较远,当前城镇污水管网未能铺设到位,导致村内工业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能完全接管。同时为节约成本,一些企业不配置必须的环保设备就直接生产,污染物直排外环境;一些企业则配置简易的环保设备应付环保监管、处理效率低下。另外,村级微小型企业被执法检查监管的次数、频率较少,一些企业为减少运行维护成本,不正常使用环保设备。
3 苏州市村级工业区环境管理建议[6]
3.1 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定位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编制工作和“三线一单”相关要求,兼顾村区域内产业特色,合理优化各类工业园、工业集中区用地和布局。加快推进农村规模小、分布散的企业进入合规工业园区规范发展。保留村级工业区应制定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出台准入清单。
3.2 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淘汰整改无望村级工业区
通过工业产业布局优化后,对仍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规定或不符合当地城镇建设和土地利用等规划规定;位于或紧邻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其它环境敏感区域;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严重缺失;区内半数以上企业的各项法定手续不齐全、不完整;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水平低、能耗高、污染重的村级工业区依法依规逐步淘汰。
3.3 加强村级环境基础建设,完善企业环保设施
结合各地编制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接管率。暂未接管的村级工业区因地制宜确定污水治理方式和处理技术,消除工业区污水直排现象。区内新入驻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现有产污企业严格配备污染处理设施,所有设备均应正常运行,严禁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处理设施。
3.4 加强环境管理,嚴格环境执法
各村级工业区根据国家和地方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制定实施适合本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的环保规章制度,区内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并办理环境保护相关手续。强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台帐,严禁擅自拆除或闲置已有的污染处理设施。利用市、县级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环保监管网络,强化监管执法,坚决取缔违规设立、非法经营企业和作坊。
3.5 完善区域环境监管体系,强化预测预警
建立完善村级工业区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合理布设周边河道、大气、土壤、噪声等监测点位,加强采样监测频率,分析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点位异常数据。加强信息化监督管理,建立强化在线监控联网建设,工业区、重点企业的环保基础设施安装视频监控、污染物在线监测等设施。
4 结束语
2018年以来,苏州市各地结合“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优三保”等工作,实施了镇村两级工业集中区优化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已初见成效。但是与当前国家、省、市乡村产业振兴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十四五”时期按照新形势、新要求,通过优化布局、产业升级、规范管理等工作,推动村级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南村级经济转型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6,(11):51-52.
[2] 师向东.苏南乡镇工业小区的结构及协同性分析[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2.
[3] 陈柏峰.行政嵌入自治:乡村治理的“苏南模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20.
[4] 李红波,吴江国等.苏南模式下乡村工业用地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常熟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8,38(1):153-159.
[5] 刘杨杨.基于政策导向下的佛山市村级工业园整治研究[A];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