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黄心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9-12 14:06鲁旭彦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5期
关键词:普洱红薯发展

鲁旭彦

黄心红薯是普洱市种植较广的传统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因其皮薄心黄、软糯香甜,素有“赛板栗”的美誉,有“长寿食品”之称。同时还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已成为普洱市有名的农特产品品牌,销往省内外,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通过阐述了普洱市黄心红薯的生产现状、发展优势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为稳定粮食生产,持续发展高原粮仓建设,推进普洱市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参考。

黄心红薯为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以及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10多种营养成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常食能长寿少疾,有“赛板栗”的美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红薯的用途由饲用逐渐转变为人们食用的绿色保健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脱毒黄心红薯的推广应用,梳理出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黄心红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普洱市黄心红薯的发展前景,为今后助推普洱市黄心红薯发展提供参考。

一、生产现状

普洱市黄心红薯的历史悠久,各县(区)均有种植,年均种植面积0.67万hm2左右。长期的继代无性繁殖使黄心红薯感染病毒,造成黄心红薯植株萎缩,叶片枯黄,薯块有黑褐色的内木栓(俗称走马疳),严重影响黄心红薯的品质和产量。为提高黄心红薯的产品产量,普洱市自2013年开始进行黄心红薯脱毒技术的研究,利用生物技术成功脱去黄心红薯体内病毒,成功培育出脱毒黄心红薯的优质种苗。它既保持了黄心红薯皮薄、光滑、心黄,口感香甜的品质,又有结薯多、产量高、抗逆性强的特性,亩产量是普通红薯的两倍以上,而且具有耐储藏易保存的优点,是纯天然营养丰富的绿色保健食品。黄心红薯脱毒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普洱市黄心红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普洱市在2014-2016年连续三年通过百亩示范种植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种植面积逐年递增, 2019年种植面积达3395.5hm2,平均单产785.7kg,每亩产值4714.2元,效益可观。

二、发展优势

1、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海拔在317-3370米之间,年均气温15℃-20.3℃,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普洱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誉。黄心红薯喜温向阳,耐旱吸肥能力强,普洱市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非常有利于黄心红薯的生产种植。普洱市东临红河、玉溪市,南接西双版纳州,西北连临沧市,北靠大理、楚雄市。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415kg、空中航线305公里,乘飞机35分钟可抵达。交通便利,对商品黄心红薯运输,走向市场化提供便利。

2、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普洱黄心红薯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大,并且黄心红薯的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可加工成纯红薯粉及其制品、薯条、薯片等产品。产品的定位也从七八十年代饲用型粮食作物逐渐转变为现在的食用型绿色经济作物,种植方法从传统种植技术转变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黄心红薯已成为普洱市绿色健康特色农产品并进行推广种植,黄心红薯种植的转型升级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的传统农业生产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的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寻求新突破,实现了传统农业跨越式的转型升级。

3、成果创新发展

黄心红薯脱毒技术是我国薯类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是普洱市一项较新的课题,是生物组培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良种快繁技术的有机结合,黄心红薯脱毒苗的应用是我国继脱毒马铃薯之后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又一成功典范。脱毒后黄心红薯平均單产785.7kg,比未脱毒黄心红薯(对照)平均单产642.8kg增产142.9kg,增22.2%。每亩经济收入4399元(785.7 kg×90%×6元/ kg+157元),每亩比未脱毒黄心红薯3342元(642.8 kg×80%×6元/ kg+257元)平均增加经济收入1057元,增31.6%。

4、打造绿色食品牌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目前,黄心红薯在宁洱县、思茅区等几个县(区)已形成产业初具规模,分别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将黄心红薯列为普洱市绿色农产品名牌,通过成果创新、集成高产高效技术攻关,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普洱绿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近几年应用以上产业发展模式,结合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大力推广种植脱毒黄心红薯,科技引领,企业带动。使之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自2016年以来,累计与7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101.9hm2脱毒黄心红薯种植收购协议,当中涌现出大批高产户,收效明显。从而减少了建档立卡户外出打工的思想,调动了其生产积极性,从本质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普洱市黄心红薯种植,结合自身资源,培养壮大当地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三、存在问题

普洱市黄心红薯近几年以绿色食品发展逐步培育壮大,发展潜力大,黄心红薯种植收益成为部分村、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如:宁洱县民政村、般海村),但普洱市的黄心红薯产业发展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

1、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

普洱市近三年来的黄心红薯年种植面积在0.67万hm2左右,以宁洱县为首的几个县区成立了黄心红薯专业合作社,以采收鲜薯销售为主,规模小,销售渠道少,局限于当地及周边的城市,商品率低。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率低,只有本土的小型农产品企业参与发展,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弱,不具备带动整个黄心红薯特色产业链条升级的能力。其次黄心红薯初加工、精深加工市场开发空缺,无包装产品。

2、信息服务体系滞后

商品黄心红薯大部分销售在本地,因需求量小而导致商品价格降低,收益少,商品流通方式单一,“产销”达不到统一。大部分农户只忙于生产,不注重营销,品牌创建能力和市场开拓欠缺,与当下的信息市场脱轨,产品供求不协调、得不到准确的市场信息,给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3、科技服务力量薄弱,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黄心红薯对地块的选择、栽培技术要求比较高,长期轮作会降低红薯的产品产量,脱毒黄心红薯的普及推广达不到全覆盖,目前只是在推广种植前期,部分农户只愿种自留薯苗,产量不高。近几年,普洱市对红薯在高产创建等农业增粮项目上的投入较少,科技服务力量薄弱。新品种新科技普及推广不一,项目带动存在局限性,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四、发展对策

1、加大产业培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组织的扶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扶持、银行贷款、技术服务、产销对接上给予支持。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企业与种植户在产业发展上采用联合、合作的方式扩大种植规模,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盟,以品牌提升黄心红薯的绿色、生态的品牌形象,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争取财政支农项目,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优化资源,打造标准化生产、品牌经营。大力推广种植脱毒黄心红薯,推进规模化种植,不断涌现种植大户,发挥其带动作用,打造专业化生产和示范基地、一村一品、产业乡(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黄心红薯示范县。以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互联网+”提升黄心红薯多层次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进程,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做好网上宣传营销,黄心红薯保健功效、生态、有机特色等宣传到位。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首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推动黄心红薯进入大市场、流向大城市。

(作者单位:665000 云南省普洱市种子站)

猜你喜欢
普洱红薯发展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蒸红薯,学一招
坚强的红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