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
2020年6月23日,东京,在参加一场酒会派对前,艺伎小井(Koiku)戴上了口罩。
6月23日,郁子为首的艺伎们特意在镜头前表演传统舞蹈。
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以艺伎为代表的日本传统艺术表演行业步入了“至暗时刻”。经历停工4个月后,重新开放的艺伎表演厅也只迎来了零星的顾客。如何在疫情的阴影下艰难求存,挽救行业,是摆在艺伎面前最急切的问题。
疫情暴发之后,京都五个艺伎区遭遇二战以来的首次被迫歇业。位于东京赤坂的艺伎区,顾客数下降了95%,曾经超过400位艺伎的表演区,如今仅剩20位在岗。恢复营业后,当地政府又要求“不能为客人倒酒、不能肢体接触或握手、与客人要保持2米的距离”,这样的规定无形中劝退了渴望与艺伎近距离接触的顾客。“如果坐得近,客人就能对我们畅所欲言,本能地带入感情,如果距离被拉长,我们就很难通过谈心走近彼此。”作为赤坂最受欢迎的艺伎之一,郁子(Ikuko)深有感触。
由于收入几近归零,和其他许多艺伎一样,47岁的真由(Mayu)每天都在不安中度过,“每天能做的就是看着之前的照片,整理我的和服,可是一想到可能会有第二波疫情,我就很恐慌”。对于近80岁的艺伎郁子而言,比起顾客的减少,她更担心疫情会让本已不多的同行相继退出艺伎表演领域。
在流行文化趋同的现代社会,艺伎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和日本相扑、茶道等被视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但眼下,寒冬似乎已至。官方也嗅到了这个危机,相继介入这场拯救传统文化运动:艺伎协会为艺伎提供了房租援助;政府设置近100万日元的补助金,符合条件的艺人即可申请。
此外,在当地科技公司和表演艺术协会的推动下,艺伎们也搞起了线上直播。每逢周五、周六晚上8时,艺伎们会在Zoom的“遇见艺伎”直播间里准时上线,通过网络表演歌舞、茶道,为提前预约表演的客人服务。
这种业务新模式似乎正在奏效。过去,艺伎的观众通常是一群坐在榻榻米的年长男性;现在,荧幕后的观众是各个年龄层的男男女女:举着红酒的年轻女性、韩国年轻小伙、有好奇儿童的家庭……在许多艺伎失业的当下,直播或将成为她们熬过这个“寒冬”的依靠。
郁子家里悬挂的演出服装。
和服服装师在帮小井穿上和服。
化妆师和假发造型师为传统舞蹈家花崎杜季女(Tokijyo Hanasaki)化妆。
一名艺伎正在化妆,用颜料将脸、脖子、肩膀和后背都抹成白色。
艺伎的妆容以白色为主,主流的说法是因为艺伎兴起时还没有电灯,白色的脸庞能够更好地反射晚上的烛光。这种妆容被一直保存下来。
艺伎的化妆盒。
真由、小井等人在课堂上练习传统舞蹈。
在出门工作前,艺伎们向老师郁子行礼,表达敬意。
舞蹈家花崎杜季女在表演传统舞蹈Jiutamai,当地政府特意组织了这场电影拍摄。
舞蹈课后,艺伎们一起聚餐。
80岁的郁子是日本赤坂艺妓区的“大姐”,近年來艺伎数量下滑,她已经很久没招收新的学徒。
一场派对结束后,艺伎小井乘坐出租车赶往下一个派对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