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国军队进入巴黎凯旋门
1945年,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在5月宣告结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亚洲战事随之停息;9月2日,日方在美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至此画上句点。
这场7000多万人死亡的人间悲剧,序幕是如何被拉起的?当全世界为了一场场战役焦头烂额之际,为何有的国家能置身其外、保持中立?在战争的不断破坏中,人类也创造新的科技產品,掌握通往未来的钥匙。烽火过后,战时被占领地区的人们又如何思考自己的功过?
每一场战争,都是用人类鲜血铺砌的一条欲望之路。电影《八佰》中,中国孤军浴血奋战四天四夜,抵抗日军侵略上海,可歌可泣。
抵抗的历史不该被遗忘,侵略的历史更应该被拿来时时反思,以让今日的我们不会重归昨日的旧殇,以让健忘的人类不会重蹈昔日之覆辙。阅读二战、反思二战,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滩历史的血泊中,记取惨痛而宝贵的教训。
二战之后,全球各地的零星冲突并未止歇,有反殖民主义的独立运动,也有争抢资源的国际角力。直至当下,即便少了明目张胆的领土扩张行动,国家间为了永恒的利益依旧剑拔弩张。
终战75年后,二战往事并不如烟;以今日之眼再现或反思战争,正当其时。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统筹 | 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