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西亚·蒙克顿 刘丽丽
当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要放松封禁计划时,包括酒吧、主题公园等在内的各种公共场所都收到了相关指示,然而,这其中竟漏掉了学校,就好像孩子们的教育无关紧要似的。先说重点吧!我有一个14岁的女儿,她目前就读于一所公立文法学校。和许多家长一样,我这段时间简直要疯了。
之前受到社交距离两米的规定限制,学校一直无法正常运转,而当这个规定终于出现松动时,出人意料的情况发生了。没有人把它看作是孩子们重返校园的重要一步,相反地,教学工会百般推诿,他们建议中小学校长们不要着急,要先定好应变计划,以轮流返校的方式让校内只保留半数的学生。
首相提到应该让所有学生都在九月返校,但并没有要求各个学校强制执行,也正因如此,可怜的家长们仍然要听从教学工会的安排。而实际上,英国学校联盟及高校领导者协会成员杰夫·巴顿在第一时间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九月的返校计划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我女儿的学校也只是告诉家长们,他们正在“筹划”九月的返校工作,之后会提出一张“重新修订过的课表”。相比之下,私立学校则完全不一样,他们承诺一切都会在九月恢复正常。有些学校已经租好了露天大帐篷,80%的预科学校也早已恢复了现场授课。而且在封禁期间,私立学校的学生们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疫情隔离期间,31%的私立学校每天会给学生讲授至少4节网上课程,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公立学校只占到6%。71%的公立学校学生每天只能接受不到一个小时的网课教育。得知这些数据的瞬间,我的心情从沮丧变成了极度愤怒。而且很显然,有这种感觉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
著名的伊顿公学培养出了20位英国首相。
很多人可能都以为,文法学校会非常重视保持其优异的教学声誉。事实并非如此。我女儿的学校告诉家长们,女孩子不应该承受太大的压力,身心健康最重要。可我要说的是,让孩子们有事可做才是对其心理健康的巨大保障。女儿的几个同班同学告诉她,自3月23日封禁措施开始以来,他们根本就没碰过课本。
与这种情况截然不同的是,从封禁的第一天开始,有些孩子每天的课表就都安排得满满的。早上8:30,女儿就读于私立学校的一个朋友会穿好校服坐到电脑前,开始一天的线上课程。老师们精心设计好了每一堂课的内容,并在授课过程中安排了与学生的互动。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其中包括音乐、美术、手工和辩论等。
直到最近,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才在教学成绩上超过了那些最好的私立学校。然而现在看来,这种优势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就算教育部长幡然醒悟,并保证学生们能在九月全部正常返校学习,现状也不会有什么改观。政府所鼓吹的10亿英镑教育辅导基金根本不可能帮助到所有的孩子。富人家的孩子早就上了私立学校;贫困学生会得到额外的救助;只剩下“被压榨”的中产家庭的孩子们了,除了继续踉跄着往前走之外,他们别无选择。当然,那些期望与接受私立教育的同龄人直接抢夺顶尖大学名额的孩子不列入讨论范围内。
独立学校协会首席执行官尼尔·罗斯基利提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想把孩子转入私立学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为什么呢?因为包括英国政府在内的所有人,都看到了“学业成绩差异”的存在,且這种差异每周都在扩大。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弗朗西斯·格林教授总结说:“对于这一代人而言,每个人都是输家,只不过有些人会比其他人输得更多一点。”有条件的人都在尽全力把孩子拽离公立学校。
我也动摇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眼看着自己的独生女儿——一个比同龄人更能享受独处快乐的孩子,一点点地变得萎靡不振。她需要同伴间的竞争,也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教诲——这便是学校存在的意义。最初的学习动力早已荡然无存,难过和垂头丧气成为了她情绪的主调。可能与其他孩子相比,她的情况还不算太糟糕。据朋友们讲,只要一提起转学,他们的孩子就会被吓哭并表示抗拒,而我的女儿却在天天恳求家人把她转到别处去。
在女儿学习成长和社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转去私立学校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决定。面对如今动荡的形势,在动中求变是明智的吗?万一她不开心怎么办?我们能负担得起吗?然而,面对迟迟不去的疫情,若是封禁措施再次实行,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编译自英国《旁观者》]
编辑: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