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香
摘 要:郑州市虽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但是发展乡村物流的条件相对比较落后。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逐渐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郑州市需要建设相配套的物流大通道。本文通过分析对郑州市的经济于社会发展情况、郑州市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乡村物流业发展模式及需求等,提出郑州市当前发展乡村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乡村物流;物流发展模式;乡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0.014
1 郑州市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1.1 郑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郑州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现辖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新郑市、巩义市、中牟县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43.3亿元,居全国298个地级以上城市第16位,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工业投资增长11.8%。5市1县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详见表1。
2018年末,郑州市总人口达1013.6万人,较上年增长2.25%。城镇人口743.78万人,占比73.38%;乡村人口269.82万人,占比达26.62%。郑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10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42元,较上年增长8.3%;人均消费性支出26256元,较上年增长5.1%;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2元,较上年增长8.4%;人均消费性支出15105元,较上年增长1.7%。
1.2 郑州市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郑州市剩余745户1715人的脱贫任务全部完成,实现存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当前,全市建档的25947人96549户已经全部脱贫退出,郑州市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为实现郑州市乡村经济与国际标准接轨,应大力支持乡村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和产品品质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打造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推进产业兴村强县,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格局。
在“新基建”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加快推进5G技术在乡村物流中的应用。将乡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构建起来,同时,鼓励运输、供销、商贸、邮政、快递等企业在乡村扩大其设施的网络布局。加快覆盖乡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深化“三农”大数据创新应用,搭建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乡村统计信息平台。
2 乡村物流业发展模式及需求分析
2.1 乡村物流发展模式
2.1.1 批发市场模式
图1为批发市场模式的乡村物流,分散的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由供应物流集聚起来,转移到产地批发商,产地批发商经由物流的批量运输,运到销地批发商,最后由分销物流将产品送达消费者。
2.1.2 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模式
目标,我国支持土地流转、小生产者与个体农户之间合并等方式,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和销售批发市场的销售商进行交易,最终农产品通过物流分销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如图2)。
2.1.3 企业化模式
由不同的农产品物流部门组成的单个企业集团,通过与生产者链接形成的极具组织性的模式,企业在这之中发挥着流通、加工等其他作用。企业利用资金优势来提升自身实力,对商品进行流通加工和包装,最后送达消费者手中,实现物流环节中农产品的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图3)。
2.1.4 连锁超市模式
将生产者、物流或加工企业以及连锁超市融合为一个整体服务于消费者,这种模式缩短了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根据消费者信息反馈,农户可以实时做出价格、产量或品种的调整,节省了时间与资源(如图4)。
2.1.5 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
这模式是一种集综合于一体的物流操作流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管理技术,这种模式一般建设于大中型企业(如图5)。
2.2 郑州市乡村物流业的市场需求
郑州市人口从2014年到2018年处于稳步递增,郑州市总人口和市区的分析来看郑州市的人口将来还会继续增长(图6)。
2014年到2018年郑州市乡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处于递增趋势(图7)。
从图8可以看出2014年到2018年郑州市的农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这就说明农产品跨省市流入量呈增加趋势。
图9中反映了2014-2018年的货物周转量和货运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郑州市的货物周转量和货运量递增的趋势。
通过对郑州市的人口、农产品的产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货运量等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郑州市整体零售市场活跃,货物运输量较大,乡村物流市场需求比较大,这也是郑州的近年来的整体发展趋势。
3 鄭州市乡村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
郑州市乡镇和建制村基本实现通硬化路,农村物流网络覆盖部分县(市)、乡(镇)、村三级。但是,在畅通、高效、可持续等方面还难以满足乡村物流的需要:传统、落后的产地集配中心、冷链设施等物流节点;不健全的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冷藏、储运等设施与技术;亟待提升的产地流通加工、预冷处理能力。
3.2 物流市场主体发展滞后
传统的乡村物流市场主体包括以邮政、供销合作社、快递为主的流通企业和以农村经纪人为主的个体户,这些企业和个体各自为政形成了多元化局面。这些市场主体具有规模小、覆盖面窄、随意性强等特点,无法满足乡村物流市场的需求。另外,郑州市乡村物流市场缺少大型物流主体和龙头企业,直接导致不能形成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供应一条链。除此之外,农户种植规模小而分散,供给主体小且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尚未完全形成。
3.3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缺失
落后的乡村物流信息平台,致使无法借助先进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物流水平的能力。乡村物流不能有效应用先进物流技术如射频识别(RFID)、物联网,使得信息决策无效、不精准。因此要促进乡村物流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尽快构建适应城乡物流融合发展的物联网、大数据信息平台。
3.4 乡村物流人才缺失
从乡村物流发展来看,人才的掣肘明显。突出问题在于物流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物流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支持。但现实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突出,直接导致人力资源构成失衡。乡村的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没有收到专业化培训,对物流作业操作流程、作业工作标准以及物流服务规范等不熟悉,只能从事搬运、装卸等简单工作。另外精通农业农村和现代物流知识、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匮乏,无法实现乡村物流资源整合、农产品品牌化以及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4 郑州市乡村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4.1 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为满足乡村物流在畅通、高效、可持续等方面的需要。需要不断注重提升物流节点如集配中心、冷链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水平,升级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冷藏、储运等设施与技术,提高产地流通加工、预冷处理能力。
4.2 发展物流市场主体
发展乡村物流市场需扩大市场主体规模、拓宽市场覆盖。要鼓励乡村建设大型物流主体和龙头企业,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产业一条链。强化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完善服务标准规范,建立起乡村物流市场诚信体系。
4.3 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加快物流企业数字化进程,建设协同化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先进物流技术如射频识别(RFID)、物联网等在乡村地有效应用,从而为乡村物流发展提供有效、精准的信息决策支持。加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为城乡物流融合发展构建物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平台。
4.4 培养乡村物流人才
乡村物流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培训,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队伍。第一,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二,搭建职业教育体系,为乡村物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第三,开展在职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的素质水平;第四,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多元化人才队伍。
參考文献
[1]赵松岭,杨欣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物流发展探析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7):36-37.
[2 ]张晓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物流发展路径研究 [J ].当代经济管理,2019,041(04):46-51.
[3 ]狄元伟,白艳.我国乡村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