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学法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提升的重要作用分析

2020-09-12 14:05陶静秋
考试周刊 2020年76期
关键词:应试人文主义记忆

摘 要:文章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及历史考试的实际出发,通过关键词联想历史主干知识以及圈画关键词在初中历史考试中的运用为例,探讨圈画关键词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关键词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应试技能。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关键词;能力提升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其学科地位相对于语、数、外等传统意义上的“主学科”无法比及,同时开卷考查的形式使学生和家长思维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历史学科只要死记硬背或者生搬硬套就可以取得高分,导致家长和学生不重视这门学科,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无从谈起。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同学仅仅抱着听故事的心态游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学完一课之后的历史教材依旧是崭新如故,没有留下任何课堂的痕迹。学生面对长段的教材文字,往往是“浅入浅出”,找不到材料里的核心词汇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初中历史,没有养成历史题目的解答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关键词联想记忆法为尝试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去,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解答技巧。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时间跨度长、知识体系繁多的特性,如何在冗杂的知识海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以及应试技巧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方法地去记忆、掌握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改变以往单纯的死记硬背模式,结合历史学科广博宏大的优点,使学生对历史学科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当前中考考查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有较大提升,史料、材料应用广泛,必须要对材料有精准的掌握,才能读懂问题、把握关键,领会出题者的核心思维。

一、 关键词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抓住某些“点”,利用联想的方式将这些“点”串成“线”的便于记忆的方法,同时记忆的过程也是理解鞏固所学内容的过程。关键词联想记忆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将关键词作为“点”,将关键词利用某些形式(顺口溜、谐音记忆)串联起来,以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散思维、发挥联想,从而进行有效记忆。

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为例,以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潮“人文主义”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关键词探究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及其影响,认识关键词教学在课堂学习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师:你能在预习课文后说出文艺复兴时期逐渐流行的思潮是什么吗?你能在书本中找到关键词吗?

生:“人文主义”的思潮。

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

生1:14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

生2: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反对“神权至上”。

在这一环节中,要想得出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必须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联系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并且需要在分析课文之后精准的找到关键词“人文主义”,在对文艺复兴背景分析的同时,进一步设问,为什么在当时需要进行“人文主义”的宣扬?从而能够分析出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而正是在这种层层设问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当时是哪些人希望宣扬“人文主义”?

生1: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师:他们都属于哪一阶级?

生2: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师:当时欧洲是什么社会形态?

生2:封建社会。

师: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3: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进一步发展新兴资本主义。

师:现在你能得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了吗?

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这一环节围绕“人文主义”进一步的设问,分析文艺复兴的领导阶级,通过对领导阶层的分析,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分析出文艺复兴的性质,这种直接通过关键词的设问更加简单直白,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灌输的局面。这样一来,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教师从强加概念者转变为概念引导者,在理解中接受,而不是在被告诉中接收,有利于学生对文艺复兴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师: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如何宣扬“人文主义”的呢?

生1: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生2: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刻画“人”。

生3:莎士比亚的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

这一环节中,围绕“人文主义”,教师引导学生在书本中找出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使围绕关键词的知识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师:文艺复兴有没有成功实现对“人文主义”的宣扬?

生:实现了,并且采取了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并非简单的“复兴”,更有创新。

师: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生: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人文主义”的宣扬是否成功的探究,延伸到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有利于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我们还可以将关键词进一步细化,细化到每一课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中来。通过这样对关键词进行掌握,围绕关键词设置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改变以往对历史背景、性质、内容、影响分析与记忆的枯燥乏味,有效地增强历史学习的思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中,引用关键词,摒弃冗余知识,把握记忆要点,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死记硬背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学习兴趣。

二、 巧用关键词提升应试能力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关键词教学之外,在应试中,也能利用关键词提升应试能力。通过圈划选择题中的关键词句,联想到某些知识,从而做出正确的解答。材料题中通过圈画关键词句理清材料所涉及的知识点,弄清楚设问问什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例如,中考卷选择题第4题,其题干材料为: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该题目需要学生判断这是哪个朝代的场景。就整个材料而言,并没有给出明显的时间提示,虽然有买卖昼夜不觉这样的提示,提醒商业活动时间限制被打破,但由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匮乏,对于这一提示不一定能有效把握,学生不能轻易地判断材料所指的年代,但在材料中却明确地给出了一个线索,就是“瓦舍勾栏”,瓦舍是宋代出现的专门的娱乐场所,勾栏是专供演出的圈子。如果紧抓这一关键词,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所处朝代,进行选择。

又例如,汤恩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汤恩比所评价的是(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C. 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材料中两度提及的“旧瓶”值得我们注意,所谓的“旧瓶装新酒”可以理解为在旧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把“旧”锁定为关键词,结合选项对关键词进行联想,可以发现在旧有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只有英国,保留了君主,但权力却归议会的这样一种君主立宪制度,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再例如,这样一道材料分析题:当十八世纪欧洲的专制威焰,正是炙手可热之时,……法国忽然出了一群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们……攻击不平等的旧制度。……他们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凡事必须求合于理性,其二,是崇拜自然以天然的回复为救世的唯一方法。

——陈衡哲《西洋史》

请回答:材料一中的“一大群思想家、大哲学家”掀起了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核心。

在这一材料题中,考查思想解放运动,学生往往会写成文艺复兴。在本段材料中,有三个关键词非常明显,第一个明显的时间提醒“十八世纪”、第二个“法国”、第三个“理性”,如果能够紧紧地抓住这三个关键词,就可以发现,出题人的考查意图非常的明显,就是考察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所以在材料题的考察中,找出关键词对领悟出题人的意图有莫大的帮助。

在培养学生关键词意识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好地领悟什么是关键词,找哪些关键词。这就需要长时间的锻炼与培养,教师要正确地耐心地指導。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容易出现反复性遗忘,需要教师加以提醒。在联想记忆过程中,联想只是方式,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记忆,我们只是提供简便的方法便于学生完成记忆,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形成误区,只能够大体地将知识说个大概,不能够完整而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完善。我们要认识到,关键词意识的养成与联想记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只需要教师偶尔的上课提醒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总体而言,在历史学科考查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基于学科特点,在教学和应试中有效把握关键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让记忆变得不再枯燥。并且,通过关键词教学法,提高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实现由“学历史”到“好历史”的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士英.书山有路“词”为径:“关键词学习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5):18-21.

作者简介:陶静秋,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应试人文主义记忆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记忆中的他们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