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莉 王万霞 刘显元
食用玉米主要包括加工玉米面、玉米碴、二碴子、新鲜玉米、甜糯玉米、甜脆玉米、速冻玉米及玉米粒等,不只是粮食问题,甚至涉及蔬菜供给。所以分析黑河地区食用玉米种植技术至关重要。
一、调动农民积极种植食用玉米
近几年,农民种植玉米风头转向,因为转基因酒精玉米过度种植,酒精玉米种价格大幅下跌。食用玉米有降糖、通经络、安心、促进胃肠代谢,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成为营养美食搬到餐桌上成为养生佳品。所以居住在大城市附近乡村的农民,种植食用玉米的积极性高涨。但种植绿色食用玉米用于贮藏、速食玉米相对成本偏高。在种植时,必须进行移植,覆膜,施肥,套袋、收獲和加工。尽管如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实际收入并不稳,这使得农民积极种植重击。例如,在黑河地区,持续低温多雨导致玉米吸收的阳光不足,从而导致玉米生长缓慢,再良好的玉米种子也会降低食用玉米的性能。在这些恶劣的天气下,若食用玉米在覆膜条件下种植,对提高农民的种植热情来说非常重要。覆膜可减少玉米地杂草,也可以提高玉米种植温度提前上市并改善玉米质量,还可以减少农药与化肥的用量,我们必须鼓励农民努力开发优质食粮。此外,政府还必须关注资本政策的发展趋势,以便农民进一步提高其积极性。
二、为规模种植培训食用玉米农业技术
在黑河地区,大多数农民的思想较为传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用玉米的发展。如今,在许多地区,农民仍然只能自己生产小面积的食用玉米,这意味着难以实现食用玉米的大规模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重视对农民种植技术的培训,并进行有效的推广。关于食用玉米种植业务,您不仅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而且还必须配备服务团队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从其他地区引进食用玉米种植技术,并将系统的技术应用于食用玉米种植活动。加强农民培训,使他们能够按照有关种植标准进行生产,并有效提高农民种植食用玉米的生产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和微信网络的作用,并为农民提供丰富的种植经验,以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和种植设备,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并让他们充分参与。我们必须增加对食用玉米种植的资本投资,农业土地综合管理,并支持相应的营销团队。
三、食用玉米品种选择种植多样性
食用玉米品种因育种方向超前,现在品种比较多,为了加强新鲜食用玉米种植管理,超早进入市场。可采取提前成熟技术措施,如促进种子发芽和塑料膜覆盖,早期促进生长约提前10天上市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为黑河地区晚霜不确定,所以一定要注意气候条件来预算最后的播种时间,以免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或者同一品种适时分批播种,或不同熟期同时播种,在该地区当土层下5 cm的土壤温度达到10℃以上时,可以进行播种,并可以根据不同地块的气候确定具体的播种日期,如沿江地区一般在5月中旬播种,而山地区在5月末播种。还有种植食用玉米时,为确保不串花,不杂种,保证食用玉米纯度,隔离在1000以上,或者以采取间隔时间,可分批播种,约相距15天再播种。
四、选择合适的土地
黑河地区的黑色土壤非常适合种植食用玉米,同时,选地要远离污染区域,还要确保灌溉水和土壤的无污染性质。还有黑河地区大田作物主要是玉米与大豆,所以倒茬时,定要注意前茬所施除草剂的种类。因该区在冬季相对寒冷,且冬季最低温度低于零下35摄氏度,除草剂很难降解,为确保食用玉米更好地生长。所以玉米的前茬所使用的化学除草剂种类至关重要。这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才能相对安全。土壤的深耕可以使下面的土壤与外界空气充分接触,也可以将颗粒分散在土壤中,即有利挥发陈年除草剂,也会使土壤柔软细腻。土壤湿度适宜翻耕时若不及时耕种土壤,可能会导致土壤变硬,并容易破坏种子的生长。在耕种土地的同时,必须做好底肥的施用,以确保土壤有足够的营养并且不影响下一季的农作物种植。
五、病虫草肥田间管理
1、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新鲜玉米易受粘虫,玉米蚜等害虫的侵害,因此在播种过程中要防止病虫害发生。例如,在野外安装变频振动杀虫灯以捕获玉米虫和成虫。
2、在田间栽培过程中,施肥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可以显着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只有足够的施肥才能提供生长过程中需要营养的充足。如果施用过多的肥料,则会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不良状况,这将极大地影响田间作物的生长。为了在施肥和人工授粉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根据土壤条件确定施肥的类型和数量,遵守适当施肥和复混肥料的原则,即把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复合肥料等,还要把尿素,磷肥和钾肥结合使用,防止单一肥料的施用导致土壤营养缺乏,从而影响食用玉米的健康生长。施肥时,注意不要将其施于植物表面,这不仅不利于肥料的吸收和浪费,而且增加成本。
3、除草时,可以用高温丙烷灭草,春季播种前还可以使用旋耕机,以有效地替代化学除草方法,也减少杂草丛生破坏地膜。从根本上保证粮食作物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业劳动力强度,家庭工作压力节省了人力资源。
总之,在应用大田作物玉米种植技术的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农民的种植食用玉米的热情,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努力实现集约化发展,有效利用田间管理技术,提高了中国农业的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16439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