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银行服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思考
——基于对长三角地区上市地方银行2018年年报的分析

2020-09-12 07:13陆岷峰
关键词:长三角银行金融

陆岷峰,张 欢

(1.江苏银行总行董事会办公室, 江苏 南京 210001;2.南京银行紫金中心支行, 江苏 南京 210018)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也是发展潜力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量为23.72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23.94%;而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口数量仅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15.97%,国土面积仅占3.74%。长三角地区具有实现金融一体化的天然和历史优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政府部门就加强了区域合作,经过近40年的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空间联系更加紧密,资本实现快速集聚[1]。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的稳定发展能够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贸易的融合,一体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激发跨区域金融服务的需求。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众多,是地方银行扎根的地方,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上市地方银行2018年年报进行研究,分析要素市场化背景下长三角地方银行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中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对策建议。

一、地方银行服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一)跨区域经营辐射能力弱

长三角地区地方银行主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农商行基本服务于县域(县级市)经济发展,跨区域经营地区主要在本省范围内。长三角地区上市农商行全部位于江苏省,包括无锡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紫金银行。由表1可知,无锡银行、常熟银行、紫金银行异地分支机构全部位于省内,江阴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在省外有设立分支机构,但跨省分支机构主要为支行形式,网点非常少,业务覆盖面十分有限。上海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江苏和浙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高地,对商业银行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与上海、江苏、浙江相比,安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商业银行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吸引力有限[2]。以2018年长三角地区上市城商行为例,除徽商银行、苏州银行外,长三角地区上市城商行在上海、浙江、江苏均设立了分支经营机构,杭州银行在安徽设立了分支经营机构(表2)。跨区域经营辐射能力弱严重阻碍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表1 江苏省地方上市农商行异地经营地点

表2 长三角地区上市城商行跨省经营情况

(二)跨区域经营风险大

金融资源的流动本质上是以利益为导向的流动,盈利是长三角地方上市银行业务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服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地方上市银行作为经济活动参与主体,也会不断追求商业利益[3]。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都在积极进行跨区域业务经营。农商行一般在省内设立异地经营机构,开展异地业务;城商行除了布局本省之外,还将业务拓展到周边省份和北上广地区;股份制商业银行力求打造全国各省全覆盖的经营布局。长三角地方上市银行跨区域经营需配备专门人员、设备等,业务成本高,且由于不熟悉当地经济发展特点,不良贷款率相较于本部也较高。以上海银行为例,其2018年年报显示,上海银行上海地区不良贷款率仅为0.83%,而长三角地区(除上海地区)高达1.48%(图2)。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需要地方银行提供金融支持,但如何降低异地分支机构经营风险、提升盈利能力成为地方银行能否更好服务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的关键[4]。

图1 上海银行2018年总体和分地区不良贷款率水平注:数据来自上海银行2018年年报。

(三)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了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以贷款分布为例,长三角地区上市城商行跨省贷款占比差异较大,其中,上海银行最高,高达50.27%,徽商银行最低,仅为10.57%(图2)。上海银行因地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异地业务起步较早,对长三角有较强的辐射效应,相比之下,江苏、浙江地方银行跨省贷款业务较少,安徽地方银行跨省贷款业务最少,由此导致了长三角地区资金配置问题:江苏、浙江和上海资金可以自由配置,但安徽贷款资金处于输入状态,输出资金较少,跨省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较弱。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必须加强金融资源的流动,只有金融资源流动起来,才能降低地区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面对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地方银行业务需辐射长三角地区,扩大金融服务半径,加强跨省金融服务能力。

图2 长三角地区上市城商行异地(跨省)贷款占比注:数据来自各银行2018年年报。

二、地方银行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优势

长三角地方上市银行大部分是城商行和农商行,其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根植地方,精耕细作,对当地经济发展比较了解。以城商行为例,由表3可知,各城商行2018年发展愿景中均有涉及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内容,大部分城商行以本省为立足点,辐射长三角,稳步拓展业务,助力经济发展转型[5]。

表3 长三角上市城商行年报关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内容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采取总行划分制度,各个分支机构需总行授权方可开展业务。由于商业银行总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特点存在差异,商业银行在制定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时难以充分考虑长三角地区的具体战略规划目标,但长三角地方上市银行总部都在长三角地区内,总部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会以长三角地区经济特点作为依据,将整个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整体目标与区域局部目标差异不大,政策偏离度较小[6]。

三、地方银行服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监管模式,提升跨区域金融服务能力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严格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这种监管模式增加了政策的协调成本和信息流动成本。在当前的金融监管模式下,以地方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跨区域资金结算、信贷投放、理财等领域开展业务难度较大。因此,亟需改变金融监管模式,由行政区域划分逐渐向经济区域划分转变,减少经济一体化阻力。另外,我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异地经营、混业经营有着实质性的制度安排,严格限制城商行和农商行跨省经营。这严重阻碍了地方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不利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此,金融监管机构应适当下放监管权限,逐渐提高市级机构的监管权限,推动地方银行资金的跨区域调拨,减少信息阻塞,畅通信息流动,打破传统依靠金融行政区划的监管模式,创新监管方式,减少监管职能冲突,提高监管效率,提升地方银行跨区域金融服务能力。

(二)发展金融科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长三角地区商业银行异地经营风险较大,主要原因是无法实现对客户信用肖像的完整刻画,导致异地业务开展进程较为缓慢,阻碍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当前,长三角地区数据割裂、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由于相似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渊源,区域内地方银行加强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础。为推动区域内部合作,应发展金融科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第一,搭建长三角地区金融信息交互平台,金融供给方和需求方在平台上充分展示供需信息,逐步实现客户准入、评级、授信、定价等业务的线上化;第二,加强数据共享,构建长三角金融数字化体系,地方银行需加强数字银行建设,通过单元金融机构数字化的建设,逐渐搭建长三角地方银行基础数据库[7];第三,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的自组织体系,该体系具有透明、去中心的特点,里面的各个节点具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以防数据遭受篡改,在该体系中,交易参与双方是基于点对点模式,信息也是点对点传输,以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第四,加快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管理,也可实现对抵质押物的实时跟踪和风险预警,降低业务风险。

(三)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健全区域合作机制

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营造更有活力的金融生态。长三角地区地方上市银行需建立长效信息交流协商机构,专职负责政策协调和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政策环境;促进长三角三省一市数据交换和监管协调,减少不同地区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金融资源迅速反应机制,有效推动地方银行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全面深入开展。为提升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的协同作战能力,地方银行必须深化银行间合作机制,加强地方银行之间的合作和银行不同分支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化解地区的资金供求矛盾,解决地区的资金荒难题,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另外,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金融创新发展高地,外资金融机构众多,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地方银行可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发展经验,丰富多层次金融业开放体系,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四)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区域信用合作机制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制约着小微企业发展,究其原因,征信系统的不完善是引发商业银行惜贷的主要原因。小微企业金融数据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实现对企业精准的信用肖像刻画。现阶段,虽然各家地方银行都有自己的征信系统,但征信系统呈现出封闭、片面、不规范的特点。商业银行为了弥补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选择提高利率或者严格落实抵押物担保,最终抬高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门槛[8]。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首先必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长三角地方银行可借助政府、企业、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优势,率先搭建涵盖面广的长三角区域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健全的信用体系约束企业和个人自律,形成完善的市场约束机制,搭建金融数据统计框架,形成区域地方银行监测体系,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可共同搭建区域征信平台,建立统一的征信收集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的区域信用合作机制[9]。

(五)明确自身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经济发展各具特点,由此导致各省(市)地方银行业务侧重点存在差异。由表4可知,上海市上市城商行贷款投向主要为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江苏省上市城商行贷款投向主要为制造业,浙江省上市城商行贷款投向主要为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安徽省上市城商行贷款投向主要为公共事业。因此,三省一市应打造适应各自发展的金融生态圈,实现区域内分工与互补,提升长三角金融综合竞争力。具体来说,上海应借助互联网和私募基金的发展基础,致力于发展成金融资源集聚中心、金融对外开放窗口和金融改革的实验田;浙江应定位为科技金融中心;江苏重点发展新金融等领域;安徽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长三角各城市可根据需要设立各类科创基金,为长三角一体化需要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三省一市地方银行应加强合作,求同存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开展业务,逐步健全区域合作机制,走特色化金融发展道路,更好地满足长三角地区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表4 长三角地区上市城商行贷款投向的主要行业及占比

(六)加强队伍建设,搭建人才支撑发展体系

长三角地方银行主要为农商行和城商行,与五大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落后。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离开了人才支持,就像“无源之水”。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高地,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亟需综合性的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需要懂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计算机、金融、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以上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因此可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来”:国外商业银行发展起步较早,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时间较长,相关领域人才储备较为充足,可通过高薪或者股权激励的方式引进国外人才。“走出去”:对于体量较小的地方银行来说,“引进来”成本过高,并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外有较大区别,国外相关人才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相关地方银行可以通过挑选本单位相关人员去国外金融机构借鉴学习先进经验,或者到国外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学习,以此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结语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地方银行在服务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能发挥重大作用。当前,长三角的地方银行服务经济一体化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地方银行扎根地方,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市民为宗旨,更懂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能有效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更好地提升地方银行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服务水平,长三角地方银行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借鉴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融合发展实践经验,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走具有地区特色的地方银行服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长三角银行金融
江西银行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