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俊霄,柯 雄
(川北医学院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来,在国家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重塑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体系。其应用领域涵括医疗卫生服务、药品药械管理、远程医疗与教育,有助于推动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进一步下沉优质医疗资源,降低群众就医成本。各地在健康扶贫实践中,积极探索5G智慧医疗的应用,如固始县的“健康泉”智慧医疗系统、大悟县的“康康”健康柜台等,从整体上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扶贫模式。本文阐述了智慧医疗在健康扶贫领域的价值意蕴,对旌德县“智慧医疗+健康扶贫”的实践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指出智慧医疗的嵌入为健康扶贫带来的挑战与影响,理清健康扶贫工作思路,明确其发展方向,以期为新时期贫困县(区)全面脱贫摘帽提供参考借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而健康扶贫作为贴近民生的基础性工作,是坚持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基本医疗问题的关键环节。受医疗资源配置、服务质量和能力、药品价格等制约因素影响,传统健康扶贫模式在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中应用效果不佳。智慧医疗的深度发展,可以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打开“一扇窗”,为健康扶贫插上“翅膀”,其实践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边远农村、贫困山区群众患病是导致贫困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智慧医疗的介入,交通不便、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健康信息不对称等制约因素能够得到克服,从而在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和远程诊疗方面建构起贫困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快速精准完成健康数据采集和分析,为贫困人口健康信息共享、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奠定基础;依托智慧医疗的辅助决策优势,可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和县域就诊率,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5G低延时、高清晰的画面传输为贫困人群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了可能,专家远程问诊看病,能够帮助贫困户“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
二是改善贫困人群生活质量。在国家健康保障政策的支持下,运用智慧医疗技术,对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便于开展流行病学监控、统计和预测,为群众身心健康安全保驾护航。贫困人群公平、优质、及时享受医疗资源,获取健康保健知识,可以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地投身社会建设,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精准扶贫的关键期和攻坚期,而健康扶贫又是国家战略价值目标链条上的重要节点,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探讨[1]。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扶贫行动逻辑,将目标靶点设定在“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少生病”上,筑牢健康防线,努力提出解决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策略路径。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智慧医疗环境日益改善,为健康扶贫模式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可能。
传统健康扶贫模式看重量化指标,包括干部扶贫下乡次数、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指标,导致“扶贫不扶志”“扶贫等于送钱送物”的现象出现。智慧医疗嵌入到健康扶贫工作中,扩展了该领域的研究范围,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为指导新时期扶贫工作、细化扶贫措施提供新的方向。研究者可分析智慧医疗与健康扶贫的嵌合度,讨论扶贫问题的新范式,从而实现交叉学科的理论创新;剖析健康贫困发生机理,构建贫困户患病风险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个体患病危险程度评价,为贫困户疾病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工具指引;以健康贫困户个体案例为突破点,寻求加载智慧医疗的新健康扶贫模式,有利于提高健康扶贫的精准化。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理论深耕,有助于在基层贫困治理、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干预与预防等方面取得突破,同实践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回应现实问题诉求。
智慧医疗(WIT120)最早可以追溯至2009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2]。智慧医疗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走向。我国智慧医疗水平还处于探索发展的起步阶段,但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扶持(见表1),为智慧医疗建设提供了工具支撑和政策保障,使得优质资源服务下沉、方便基层群众就医看病、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等健康扶贫目标能够真正落地。
表1 智慧医疗与健康扶贫相关政策文件
目前关于智慧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在特点上,陈敏等人认为智慧医疗具有互联互通、医疗协同、疾病预防和远程治疗四大特点,能够突破原有系统的时空限制[3],有助于构建面向价值导向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体系。糜泽花等人总结出智慧医疗从临床向区域医疗信息化转变、从疾病中心理念到病人中心理念的转变,并从治已病向治未病、从基本医疗管理到个性化方案制定的医疗管理发展[2]。还有人进行了更为抽象的表述,指出智慧医疗既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崭新的理念[4]。
在作用机制上,智慧医疗不同于以往传统医疗,其将对医疗行业环境带来革命性变化,打破医院信息孤岛。有人认为,在智慧医疗环境下,卫生资源会得到合理配置、软硬件设备升级成为常态、就医秩序更高效,医疗费用更实惠[5]。师博[6]坦承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与设备能够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服务数量、质量不匹配难题,同时也表现出对带来短期人员劳动收入降低的担忧。
在应用范围上,Khour和Ioannidis认为将大数据有效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能够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7]。陆伟良等指出智慧医疗的具体应用领域包括重点人群、部门、区域以及设备的管理,医疗过程信息的实时采集,医疗环境的安全监管,远程医疗以及提供监控平台建设需求,人们可以享受方便的健康服务和体验[8]。
在医学伦理上,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信息数据的收集量将会快速增长,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来辅助医疗决策、个人健康管理以及如何保障公民个体隐私安全,如何处理智能机器人诊疗产生的法律纠纷?这些在智慧医疗应用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如翟运开等采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得出,安全性是影响远程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9]。
这些研究为我们了解和分析健康扶贫以及破解相关难题拓展了方向,但基于智慧医疗环境来探究健康扶贫模式创新的文献尚未发现,仅有部分学者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视角探究健康扶贫,缺乏对于智慧医疗广泛应用后,对健康扶贫模式产生的影响和变化研究。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健康扶贫举措切中肯綮。2020年相对贫困问题解决后,在巩固脱贫成果过程中,健康扶贫仍然需要,其“防大病、治慢病、促健康”的作用机制影响深远。随着智慧医疗环境的成熟,必然对健康扶贫的多方主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智慧医疗的本质在于保障健康生活,响应人群医疗卫生需求。其对健康扶贫模式的影响表现在政策导向、技术支撑、设备升级和应用领域四方面,涵括三大表征:一是更加便捷。能够为贫困人口提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就诊服务,确保其及时有效的获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加速流程再造。医疗健康平台数据接口开放,有助于机构间信息共享,提升医院对口帮扶效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将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实施健康干预。通过智慧医疗的健康大数据平台精准分析和测算,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意识(见图1)。
图1 智慧医疗环境下健康扶贫模式创新框架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人口分散,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村卫生室和村医队伍建设。针对村医能力不足和效率低下这个痛点,2017年决定在全国率先引进全科医生助理机器人,探索“智慧医疗+健康扶贫”的新模式,为乡村医生赋能[10]。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该县发挥党委领导的政治优势,将助理机器人项目列为“一号工程”,并成立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工作组,统筹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同时,健全部门协同机制,落实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相继出台旌德县《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健康脱贫工程》《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制度》《2018年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9年旌德县智医助理建设》等配套方案,并健全绩效监督机制,确保项目有序运行。
二是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助手机器人具备中西医诊疗、远程会诊、健康管理三大功能,既可作为村医诊疗助手,也可随身携带入户看病,前期在8个贫困村及所在地医疗卫生机构投放18台,后续筛选部分社区服务中心和非贫困村进行对比试点。经过1年试点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该县再次投入47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贫困人口县域就诊率提高到81.3%。
三是以人为本,定位准确。当地推行该项目的初心就是为村医赋能,为其提供辅助决策参考,提高诊疗水平。党委始终树立群众利益至上和增进健康福祉的治理理念,通过推广助理机器人项目,做好基层群众常见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助理机器人的“慢病管理系统”可以为慢病患者(9种)提供诊疗康复等服务,且能够提醒村医定期开展随访,这种精细化管理大大降低了贫困患者的自付费比例。同时,系统间实现了互联互通,村医能够根据健康档案信息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保健指导等增值服务。
四是夯实基础,功能升级。旌德县卫健信息化开启云服务时代,10个镇卫生院远程医疗专网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公共卫生“两卡制”系统稳步实施;并开展了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升级,为每个村卫生室配齐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和健康一体机,有效改善乡村卫生信息基础设施;为村医配备手机,购买数据流量包,保障村医携带助理机器人上门服务时能够网络畅通。同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结合HIS系统功能,针对界面字体小、方言识别难、智能交互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多次系统升级、功能优化和增加服务项目以满足基层需要。
五是措施得力,保障到位。该县搭建“医联体+医共体+健康网”框架,形成省到村的五级远程会诊体系,建立县远程会诊中心1个,乡镇分中心10个,村级工作站59个[11],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更好地服务于健康扶贫。①保障用药。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不能采购的目录外药品,由医共体中心药房配送,并承担贫困户的8元药品配送费,降低了贫困人群的用药负担。②强化培训。由医共体设立专项助理机器人项目培训经费,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中西医基础知识、慢病管理系统操作、健康扶贫系统模块操作等培训,让其熟练操作并高频率使用。③绩效考核。由县卫健委、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组成督导组,定期对助理机器人使用进行督促检查,将结果与镇、村绩效挂钩。
旌德只是健康扶贫模式转型的一个缩影,这种引入智慧医疗基因的扶贫新路子在湘西古丈县、凉山昭觉县、钦州灵山县等地也得到拓展创新。“智慧医疗+健康扶贫”模式有利于基层卫生现代化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提高,为解决贫困地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示范引领。同时,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消除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现象,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幸福感和健康指数。
智慧医疗的嵌入使健康扶贫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悄然变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群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和技术进步速度加快[12]。这都会对扶贫工作开展带来影响,需要调整政府、医务人员和贫困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来适应这样的变化。
3.1.1 决策更加科学、精准
整合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现有平台数据,能够实时监测疾病诊疗、药品使用、药品价格、健康档案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循证支持。但在智慧医疗环境下,源源不断地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群体、个体的健康信息数据,如何挖掘海量数据背后的价值是政府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PB级的大数据分析,有利于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药品价格监管、疾病谱变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高政府卫生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带来价值医疗回归,优化服务效率、缓解医患矛盾等社会效益。
3.1.2 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资料录入由手工转变为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数据信息公开提供了可能。如健康扶贫捐赠跟踪系统的应用,能够清晰查询到物资的具体流向;破解医院信息孤岛,实现与疾控、急救系统联结,增强系统集成能力,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时,便能从容应对,及时进行响应和实施有效干预[13],避免疫情蔓延。
3.1.3 风险更加复杂、多样
智慧医疗的基础在于网络,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展网络覆盖区域。而网络是否安全、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应用效果。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制度约束和监管政策,防止医疗平台、APP系统出现信息泄露、恶意攻击、病毒入侵等情况,构建起安全可信任的网络运行保障环境。此外,缺乏助理机器人在技术准入和质量评估方面的统一标准,加上配套制度未跟上,使得医疗责任界定存在伦理困境。
3.2.1 倒逼自我学习
现有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使得分级诊疗下转制度落地困难重重。随着智慧医疗的发展,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有利于培养群众就近就医习惯。大医院的医护人员能够从冗杂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致力于高精尖技术诊疗和研究。缺乏学习自觉的医务人员将在智慧医疗环境中被淘汰,自我学习和跟班培训将成为常态。
3.2.2 改善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能够查看HIS、LIS、PACS等平台信息,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用药情况、检验报告、过敏原、传染病等过往就诊信息,提高诊疗的精准性。从事基本公共卫生的人员,也能依据信息来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真正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卫生服务理念。
3.2.3 提高管理效能
药品使用监测系统能够为医务人员出具医嘱提供服务,并智能判断可能出现的用药风险,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基于身份识别的智能查房系统,可以查看病人的所有就诊档案数据,观察病情变化情况,为医生制定或修改治疗方案提供建议,并能帮助护理人员确认患者身份,避免用药错误酿成事故。
3.3.1 方便就近看病
远程诊疗系统的应用,使贫困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不再需要为看病长途奔波。互联网问诊、智能医疗器械应用、移动支付兴起,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贫困人群看病问诊更为容易。
3.3.2 降低医疗费用
智慧医疗打通了原来不同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加强信息互联互通,避免了重复检查。标准化临床路径系统提供治疗的标准程序,采用DRGS付费模式,能以最低成本享受最优医疗服务,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医疗,从而减少患者的就医费用。
3.3.3 加强健康管理
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健康体检结果上传系统,不仅摸清了这类人群的健康状况,还有助于精准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贫困人群的疾病预防意识,改变不良习惯。一些穿戴式的设备,也能帮助贫困户了解身体情况,帮助其实施疾病干预和健康保健,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新一轮信息革命席卷而来,社会生产呈现生产方式智能化、产业形态数字化、产业组织平台化的新特征[14]。随着智慧医疗相关领域技术的日趋成熟,相应的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健康贫困风险将大大降低,逐步建立起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先进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音视频传输设备、可穿戴设备、人脸识别设备更新升级,医疗卫生服务形态发生巨大改变。从开始的“互联网+医疗”“AI+大健康”到如今盛行的“5G+智慧医疗”,对传统医疗领域进行了颠覆性改造。
AI赋能、5G助力,能够释放更多资源,及时响应基层医疗机构和贫困人口健康诉求,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降低贫困人群医疗成本负担。未来的智慧医疗发展将始终立足人民健康这个出发点,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扶贫工作,强化贫困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按照疾病类、慢性病类、正常类实施动态监管,对亚健康人群发送健康预警消息,将预防关口前移,形成贫困人群的全程全周期的观察网,使疾病被扼杀在摇篮状态。
针对智慧医疗推行过程中引发的争议和风险,必将通过制度标准化和流程标准化予以消解,让智慧医疗工具成为医生的好助手,群众的好福音。具体来说,政府应出台智慧医疗应用于诊断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如服务价格、医保结算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规模商用推广成为可能。智慧医疗设备生产商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系统的辅助诊疗技术必须是经受实践反复检验、风险能够控制的适宜技术,减少医疗风险发生概率。研发人员可围绕实际应用场景对图像识别、传感器联结、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领域继续深耕,提升诊疗的规范度和精准性以及信息的保密性,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
医疗设备依托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可以快速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传输和储存,为医生诊断和病人自查提供便利。然而健康数据涉及个体隐私,十分敏感。政府应加强对病例数据的保密管理,以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形式来对数据的使用、共享、储存进行规范。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医师责任监管[15]。数字化的这种趋势将改变健康扶贫方式,贫困群众的健康信息数据可以在其不出户的情况下送到医院,大病还能够获得专家会诊,从而有效帮助贫困户走出健康困扰,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在这样的趋势下,健康扶贫的重点工作将从送钱送物的方式转向智慧医疗设备的操作培训,让贫困户这样的弱势群体能够独立采集和传输数据。
早期的互联网医疗未触及到医疗资源短缺的痛点,而今技术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催生出的智慧医疗,通过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中观层面的畅通机制、微观层面的技术实施,将对健康扶贫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基层首诊比例低,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力量不足,是健康中国建设道路上的绊脚石,更是健康扶贫掣肘之处。新医改已推行数十余年,未来将走往何方?相信智慧医疗必定是突破困难屏障的一把利剑,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政策愿景变成现实,当好贫困群众的健康守门人。首先是健康扶贫重心转移,利用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智能加持,来降低贫困群众就医门槛,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诊疗服务闭环。其次,通过AI技术、移动医疗等赋能,探索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模式,提高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改进贫困人群的身体健康素质。最后是关注脱贫摘帽村卫生室运转情况,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医务人员诊疗能力,构建起防止因病返贫、致贫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