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在秋,李朝霞,许念芳,邱淑芹,战金辉,杜洪伟,郭文秀
(1.山东省轻工农副原料研究所,山东 高密 261500;2.高密市柏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 高密 261501;3.高密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山东 高密 261500;4.高密汇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高密 261505;5.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
高密大金钩韭菜是长期驯化的优良地方特色品种,迄今已有6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农业部核准登记的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分布于胶河下游冲积平原夏庄镇一带,栽培面积达1 000 hm2;其叶色浓绿,叶质肥嫩、纤维少、韭香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已成为青岛“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批量出口日本[1]。然而,大金钩韭菜种植过程中受韭菜迟眼蕈蚊幼虫(Bradysia odoriphagaYang et Zhang,俗称韭蛆)危害严重,重者造成整墩韭菜死亡,缺苗断垄,产量损失率60%以上,甚至成片枯死。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农药辛硫磷、灭幼脲、高效氯氰菊酯来防治韭蛆,但由于韭蛆栖息部位和危害场所隐蔽,加之世代重叠发生严重,一般的化学农药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者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大量频繁使用农药,不仅使韭蛆产生很强的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还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安全有效地控制韭蛆危害,已成为韭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害虫的生物天敌,对地下和钻蛀性害虫有特效。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的研究,已发现多种昆虫病原线虫如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SN)、印度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indicaLN2)、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PS4)、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H06)、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All和Steinernema hebeienseJY-82)等对韭蛆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田间防治效果与昆虫病原线虫种类、温度、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及不同施用方法等因素有关[2-3];因此,为进一步明确昆虫病原线虫对高密大金钩韭菜韭蛆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了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 feltiaeSN)对韭蛆的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高密地区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提供参考。
试验地点位于山东高密市夏庄镇益民村毛居荣韭菜种植田(当年春季定植的韭菜),14 d内未施用任何化学药剂,土壤为砂壤土,施用肥料为未发酵的鸡粪肥。
昆虫病原线虫:S. feltiaeSN线虫(粉剂),由潍坊宏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使用前检查线虫存活率,存活率应大于95%。
供试药剂:70%吡虫啉颗粒剂,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于2019年9月22日15:00开展试验(大气温度24 ℃,土壤5 cm处温度为20 ℃),试验设4个处理,即667 m2分别用:S. feltiaeSN线虫2亿条+吡虫啉3 g(SF+IMI)、S. feltiaeSN线虫2亿条(SF)、吡虫啉3 g(IMI)、清水(CK)。试验采用随水冲施的方法,将处理液随灌溉水均匀冲施于各个小区内,每个小区用水量平均1 m3。每试验小区面积为160 m2(80 m×2 m),小区之间间隔0.2 m,所有试验小区于试验田内随机分布,各处理3个重复。
试验前对韭菜田土著线虫进行检测,未发现有土著线虫的存在;分别于试验前及施用线虫3、7、14、21 d后调查各处理及对照的虫口密度,调查方法均采用五点法,每点挖取20 cm×20 cm×20 cm的韭菜土壤样本,统计韭菜根部及土壤中所有韭蛆数量,计算韭蛆减退率及校正防效。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口密度-防治后虫口密度)/防治前虫口密度×100%;校正防效=(处理区减退率-对照区减退率)/(1-对照区减退率)×100%。
用SPSS软件(版本为SPSS 16.0 for Windows)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Tukey检验各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显著水平P<0.05 (SPSS 16.0,SPSS Inc.,Chicago,IL,USA)。两组数据比较采用Paired sample t-tests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显著水平P<0.05。
由图1可知,处理3、7、14、21 d后,4个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均呈升高趋势,其中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S. feltiaeSN线虫处理均显著高于吡虫啉与清水对照;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与S. feltiaeSN线虫之间无显著差异,吡虫啉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21 d时的虫口减退率最高,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处理的虫口减退率为96.13%,S. feltiaeSN线虫的虫口减退率为96.11%,而吡虫啉处理为56.52%,清水对照为55.28%,说明S. feltiae SN线虫+吡虫啉处理效果较好。
由图2可知,处理3、7、14 d后,3个处理的校正防效均呈升高趋势,其中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S. feltiaeSN线虫处理均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与S. feltiaeSN线虫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总体上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表现效果较好。21 d时,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处理的校正防效为91.35%,S. feltiaeSN线虫的校正防效为91.29%,而吡虫啉处理为8.26%,说明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处理效果较好。
韭蛆是大金钩韭菜种植中最主要的害虫,严重影响大金钩韭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取代传统化学农药,试验采用昆虫病原线虫S. feltiaeSN品系防治韭蛆,从结果来看,应用S.feltiaeSN线虫+吡虫啉效果最好,其中处理3 d时虫口减退率达到28.80%,校正防效22.42%;7 d时虫口减退率达到57.96%,校正防效47.45%;14 d时虫口减退率达到91.07%,校正防效87.91%;21 d时虫口减退率达到96.13%,校正防效91.35%;各个时间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处理防治效果均与S. feltiaeSN处理无显著差异(S. feltiaeSN线虫+吡虫啉处理防治效果较好),且均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和清水对照。说明吡虫啉起到了一定的增效作用,建议昆虫病原线虫与吡虫啉混合使用。
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除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及生产工艺不同外,还可能与试验地韭蛆虫口密度大[(67 650±6 375)头/m2]有关,而虫口密度大可能与施用大量未腐熟的鲜鸡粪(667 m2施用5 m3)有关;影响昆虫病原线虫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温度,试验的时间是2019年9—10月份,此时平均地温高于20 ℃,这有利于昆虫病原线虫的侵染。
与化学药剂相比,昆虫病原线虫的不足之处就是作用效果较慢和不稳定[4-5]。为了保证昆虫病原线虫对土栖性害虫作用效果的稳定性,可将昆虫病原线虫与低毒化学药剂混合使用来共同防治地下害虫。昆虫病原线虫与低毒化学药剂混用不仅可以保证非靶标生物以及环境的安全,降低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对靶标昆虫的杀虫速度,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这样将有助于昆虫病原线虫大面积应用和推广[6]。本试验中,吡虫啉作为烟碱类低毒化学农药对韭蛆防治无显著性效果,但作为昆虫病原线虫的增效剂与昆虫病原线虫混合使用对韭蛆防治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这与其他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相一致[7-9]。
韭菜地韭蛆防治首要目的是尽快降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危害,但昆虫病原线虫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持续的防控作用,这种特性源于线虫自身的侵染、繁殖、再侵染、再繁殖的循环过程,这种特性可以一直抑制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种群数目不会有大的波动,这使害虫不会出现爆发性的危害。昆虫病原线虫侵染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大,而韭蛆在土壤温度为10~15 ℃时即可对韭菜造成危害,而S. feltiaeSN在地温低于15 ℃后,无明显的侵染效果[7];因此,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蛆还需进一步对耐低温的线虫种类或品系进行筛选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或种植模式形成统一的防治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