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宗 和 / 文
七年前,故宫曾喊出口号:“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今年,故宫600岁了,他们做得怎样?7月19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来到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介绍了故宫近年来的创新。
故宫,是中国的主要文化符号之一。故宫的创新,是奔着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人见识中国这个大写的文化符号的大目标去的。借助的工具,就是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数字技术。他演讲的题目,就是:“AI+文化”——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首先,是花大力气对故宫进行了环境整治,并进行大量的文物修缮工作。开放的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到2014年故宫博物院已经有半个院子开放了,开放面积达到了52%;2015年进一步扩大到了65%;2016年则达到了76%。去年,故宫开放的面积为1933万。“也就是说,今天故宫的开放面积达到了80%,成为了世界第一。”
尽管如此,单霁翔还是感叹:“我们知道即使接待再多的观众,来故宫参观的观众仍然是全球人口很少的一部分。”
怎样才能让更多的观众来见识、感知中国文化?单霁翔说:“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来实现。于是,建立了数字故宫社区。用三年零四个月,建立了数字社区的组织架构。”
在短短的演讲中,单霁翔介绍了他们用AI技术让文化活起来的几大重点:一是着力把网站建设好,尤其是把外文网站做得更加强大,让全球的人都能通过网站了解故宫文化。二是青少年是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此,着力把青少年网站做得更加活泼,让孩子们乐意在网上逛故宫。三是不间断地举办网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观“常看常新”的故宫展。
单霁翔透露,故宫搭建了三个摄像室,源源不断地用高清晰的摄像手段,把藏品的照片、古建筑照片输入网站。2016年,故宫全部文物1862690件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全部公开。故宫的任何一件藏品信息,人们都可以从网上查阅到。如今,一个全景的故宫、一个震撼的故宫,人们可以坐在家里“坐享其成”。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我们不断地把‘微故宫’做得更好更强。同时,每天的微博都在局部改版调整,白天讲建筑,晚上讲故事,有很多年轻人参与了活动。”
“今天的人们特别喜欢收藏和欣赏故宫美景的照片,为此,故宫春夏秋冬早中晚都会把一批美丽的照片放上去,方便人们下载后传给世界各地的朋友圈。比如‘紫禁城的初雪’,阅读量达到1425万。但是第二年没有下雪,我们着急啊!天无绝人之路,来了‘红月亮’,晚上9点到11点我们拍了一组‘红月亮’照片放上端口,第二天早上一看,阅读量2000万。第二天又开始下雪了,感觉人比雪多,阅读量突破了5000万。”
据他介绍,故宫出品的系列APP,如今已经有10部。很多内容获得了孩子们的喜欢,如《皇帝的一天》、《紫禁城祥瑞》。展示研究文物藏品的APP,也很受欢迎。如将古代书画立体化的《韩熙载夜宴图》,糅合了220个知识点,观众点击进去后可以从各个角度深度阅读这幅绘画,包括历史的、艺术的、人物的、角色的,可以感受当年的情境,听到当年的音乐,欣赏当年的舞蹈。单霁翔很自豪地说,我们每部APP都获奖,媒体盛赞:“故宫出品,必属精品。”最让单霁翔得意的是《每日故宫》这款APP,它每天推出一款藏品,图文并茂,并做详细介绍。“这个工作,故宫坚持了7年,越做越好。”在《人民日报》的排行榜里,故宫以传播力100、互动力100,总分排名全国第一。
为了做得更好,故宫还研究建设了数字博物馆。“比如角楼,过去只能远远地看一眼、拍拍照,现在城墙开放了,人可以走进去。借助角楼里的数字VR影片,人们可以现场了解如何运用榫卯结构,用上半块木头组合成三重檐、七十二条脊这样美丽的建筑。”单霁翔说,建在故宫最南端大门上面的这个数字博物馆,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好的数字博物馆,不仅技术和设备先进,关键在于所有项目都是深挖故宫文物藏品的内涵进行的原创。“人们可以在那里和1200多年的古建筑对话;可以看到没有办法展出的1500块大地毯;可以点击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藏品,放大看、旋转角度看、整体看;可以调用一幅书法,临摹,然后让电脑为你公正地评分;可以和书画中的一些小动物互动;可以看到平常不怎么展示的长卷,仔细观摩长卷里人物的脸色、服装……利用数字化手段,人们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故宫收藏的藏品,而且可以了解这些藏品的制作过程、功能性能等。”
故宫带给人们的惊喜,还不止于此。比如现实中的故宫,有很多狭小的空间,人们是不可能走进去的。可是有了数字化技术,人们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走进,比如只有4.8平方米的三希堂。“女孩子喜欢尝试和体验一下自己穿古代服装的样子和感觉时,可以站在数字屏风前,穿上皇后的服装来体验。织绣的过程,也可以来体验一把。人们可以自己拿起电子梭子,把一些美丽的织绣图案织绣完整。在‘数字养心殿’,游客可以体验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批奏折、盖印的感觉,电脑会评价是游客批得好还是皇帝批得好,还可以和大臣互动聊天,这些大臣每人会说500多句话……”
故宫还有“虚拟现实剧场”,7部VR影片在那里循环播放,给人们提供了现实参观后的补充。
支撑故宫创新发展的,还有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里的诸多技术应用,比如展厅温湿度监测、城墙沉降监测、白蚁监测、古建筑监测、观众流量监测、大气环境监测、防雷测试、防火防范测试等。
如今,故宫博物院打造了视听馆、展览馆、古建馆、宣教馆、学术馆、藏品馆、游戏馆、文创馆等11项内容,从资源数据化走向了数据场景化,从场景网络化走向了今天的网络智能化。
单霁翔最后说:“我们会永无止境地往前面走,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交给下下一个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