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020-09-10 07:22:44储凯丽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典想象诗人

储凯丽

古典诗歌是绚丽璀璨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缘情而美,缘情而生,因情而绽放。每一首古典诗歌都是情的高度凝结,智慧的深刻体现,每一字、每一句都闪烁着情的光芒。古典诗歌的情感之美让课堂“美”不胜收,而这一切都源于情之呈现、情之体验。因此,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讲解古典诗歌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典诗歌充满或浓郁厚重、或清新淡雅、或细腻温和、或豪迈奔放、或慷慨悲壮、或愁苦烦闷的情感,情感的多元绽放,让诗歌艺术更加美丽,更令人不忍释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创设情境,将课堂打造为“情满溢”的课堂,让学生奔腾于情之原野,体会作品中的独特情感。

例如,《涉江采芙蓉》用简单明了的诗句将“思乡之愁、别离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十分具有代表性。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创设丈夫与妻子长久别离的情境。视频中有久别离家的游子,在深情遥地望家乡,叹息“长路漫浩浩”,满脸悲伤与愁苦;也有凝望远方、期盼归人的深情妇人,她眉眼低垂,热泪盈眶,时而对月惆怅,时而对镜自怜。视频除了呈现以上两种感人的场面之外,还播放了舒缓哀伤、情意深沉的音乐,感染着学生,触动着他们的心。教师以多媒体为手段营造的这种情境十分具有感染力,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诗歌,让他们思考诗歌中的哪些词或意象写出了这种愁苦之情。如此,他们就能深入剖析作品,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开展审美鉴赏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开展审美鉴赏活动,让学生明白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借用何种方式、技巧抒发这种情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鉴、欣赏,发现“情之内容美”和“情之表现美”。说到审美与鉴赏,我们应当借助“启发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和讨论。

例如,《襄邑道中》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了诗人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形,“用字朴素,句法自然,抒情写景有一定的深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审美鉴赏活动,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在小组内探究和讨论,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有的学生提到:“诗人写了‘飞花’‘河岸’‘行船’‘榆树’‘云’,这些意象清新自然,在读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的学生提到:“‘飞花’是红色的,‘榆堤’是绿色的,天上的‘云’是白色的,几种鲜明的色彩交融在一起,明丽自然,正如诗人喜悦的心情。”情感体验并非一人之体验,多人在小组内共同体验,他们的兴趣才会浓,积极性才会高。因此,教师要借助审美鉴赏活动为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古典诗歌情意深厚,想让学生更具体、更详细、更全面而真实地了解诗中之情,教师就必须引导他们结合原诗适时地联想与想象。诗歌寥寥数语,如何勾起人们的万千情思呢?诗歌所抒之情是活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也必须具有活跃的思维,教师要适时地引导他们联想和想象,放飞思绪,在学习的过程中体悟诗中之情。

例如,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抽象隐晦,但诗句传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却是丰富多元的。教师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他们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让他们换位思考,想象情感是如何产生与体现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其中的情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體验。“此日六军同驻马”,诗句本身描绘的是“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当天的事件,“此日”便是那日,寥寥数语,看似无情感渗透,却传达出一种惋惜、无奈之情。这种惋惜与无奈自然是针对杨贵妃的。在这里,学生要联想六军停止不走的场面,想象杨贵妃死于马嵬之时的哀怨与绝望。如果缺少了想象,诗句便仅仅是文字,活力全无。“当时七夕笑牵牛”,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唐玄宗与杨贵妃日日厮守、夜夜笙歌的生活,体会他们对“织女牛郎一年一次见面”的不屑与嗤笑。至此,学生就能体会到诗人的讽刺之情。

总之,“情”是诗歌的灵魂之所在,情在,诗在,情无,诗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摆在首要位置,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中学)

猜你喜欢
古典想象诗人
快乐的想象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