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重视课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可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极其重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创新
引言
小学一直是一个为学生奠定基础的关键时刻,而小学的语文也正是一个正需要建立基础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一个良好的基础,能够让学生一直都保持一个良好的语文思维,这样在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变得相当的省时省力,而对于小学的语文来讲创新思维的非常的重要,只有从小培养起创新思维,在长大的思考当中才能够成为他们的惯性思维。我们就将针对在新课程理念之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谈一谈创新思维应该怎样在学习当中进行培养。
一、激发创新意识,让学生创造
“从思考中学习,在怀疑中思考。”根据心理学,怀疑是最有可能引起探究反思的原因。思维出现在历史的瞬间,探索的开始是创新意识觉醒的时候,他们会敢于思考,独立思考并挑战自己的想法。这种从小形成的思维意识,能够让学生的创造力变得更强,敢于去质问,敢于去思考。例如在学习《白杨》这节课的时候,就有一部分的学生发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那位父亲不应该是抱着孩子陷入了沉思,他们觉得父亲在这种状态之下应该陷入的是深思,同时他们认为父亲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应该产生嘴角的那一抹微笑,这是应该只存在于心里而不浮现在面部表情上的一种心理活动。当然,这绝不可能是笔者的手误,这可能依旧是这群孩子钻进了牛角尖钻进了死胡同,可是,这对于这群孩子来说,也是一次锻炼,不是吗?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正不正确,而是他敢不敢于提出这个问题,当他们能够提出这一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是一个胜利。
二、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
(一)消除學生创新的“神秘性”和“不可能性”,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体验。独立思考后,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想法是创新的“闪点”。教师要提高课堂的“自由度”,让学生敢于说话,学会说话,善于说话。鼓励学生以质疑的态度倾听老师在阅读和说话中的错误,并经常给予高度赞扬,从而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正确看待学生的“创新”、“傻问题”、“奇思妙想”,通过这些孩子的“幼稚”,看到他们背后无限的创新“潜力”。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正确评价其创新成果。例如,在《长征》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提出了讨论问题:(1)你朗读什么?(2)你怎么看?它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的机会。
(二)鼓励竞争
竞争心理是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教学为活动,构建开放的教学网络,为学生的相互追赶和竞争创造条件,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完长城那篇文章,有同学质疑:在古代,交通工具落后,科技不发达,劳动人民只能用肩膀和手扛石头去陡峭的山上。如果你现在修建长城,你能想到什么方法把两三千磅的石头扛到陡峭的山上?说说为什么?通过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学生们互相竞争,积极思考。他们想到了以下方法:(1)汽车运输。(2)起重机起重。(3)坐火车。(4)坐飞机。显然,这些方法都有创新之处。学生沉浸在快乐的竞争氛围中,并对他们的创新思维给予肯定。
三、重塑想象力,拓宽思维,善于发现
语文课的课文是一个学生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让学生去想象的过程,学生在有限的故事当中开发自己无尽的形象和想象,让他们去思考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一些课文的时候,将直接给他们讲出整个课文和给他们讲出半个课文,让他们去猜接下来的课文内容,所取得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狼与羊》这一节的课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羊和狼在门两旁对峙的时候,如果忽然间在这里停止,那么学生就会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一个深入地思考,这就是一个塑造他们想象力的过程。每一个学生所想象的结局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的人认为羊可能逃出生天了,可有的人也想向成功地破坏了这道门,进入到了狼那里将羊吃掉了,因此想象力的魅力就在于每一个人的思维都能够在想象的过程当中得到拓宽,他们的眼中会有更多地发现。
四、遥不可及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个性
其实从根本上来讲,想象力是一切思想的开端,只有当学生富有了想象力时,他才能够富有创造力,而所有的想象力又都全部建立在一个灵活的思维和大脑上,因此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将会对创新能力产生的直接关系。一个灵活的大脑才能够给他创造的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根本上来讲,让学生富有创新的能力和个性,也是为了让他们具有创造的能力,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想象力最终都会以实际的创造而展现出真正的形体。
五、培养和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各种可能的方向寻找一个问题的各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受心理定式的影响,能迅速从别人身上推断。例如,课后,一个学生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问老师这个问题:“我觉得愚公移山太蠢了。他能动吗?”搬家难道不比移山容易吗?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愚公”是“笨”还是“聪明”。因此,当原有的思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时,他们可以打破局限、狭隘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改变观点,包括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结束语
总之对于新时代下学生的培养,应该用创新的原则去看待,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牢牢的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被时代所抛弃,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有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杨.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D].北华大学,2019.
[2]黄前斌.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2):59+61.
[3]翟振叶.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C].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28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