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

2020-09-10 18:55陈凯伦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

陈凯伦

摘要:“不读史则无从爱国”,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精神品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重要渠道,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人生当中必须系好的一粒“扣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本科生必修思政课教材,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代史是一部闪耀着爱国情怀的历史,有屈辱有血泪,有顽强反抗的爱国精神有崇高的名族气节[1],大学生易进入感性因素主导的情绪化、直观化的误区,在再现这段救亡图存的历史完整情景的同时,充分挖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背后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理性爱国,既不要为这段历史中的民族危机感到灰心丧气,也不要因为西方殖民主义列强的恶行而做出过激行为。作为生在和平年代,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代的大学生们,如何切身体会爱国精神,高校教师在备好课本内容的同时,还需要走进学生巧用资源让爱国情怀更有深度。

一、充分利用福建乡土资源,传承红色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京军区讲话中曾指出要重视红色资源,“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2]红色资源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物质类资源(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也有红色人物故居和纪念馆、革命斗争遗址),精神类资源(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还包括信息类资源(信息类主要是以信息形态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数据、文字、符号、文献、标语、语音、图像、照片、歌曲等),包括其衍生的各类文化产品(电影、电视剧等)。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革命思想的凝聚,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福建省作为被列入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龙岩、三明为主的闽西革命老区,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此开辟出革命之春,遗存了大量的红色文化印记,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3]这些独一无二的乡土资源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利用课堂讲述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铭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继承英烈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昨天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历程,既不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哲理也不是空洞的淡然无味的说教,我们脚下的这句爱块土地是我们的先辈实实在在走过的足迹,引导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延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二、巧用当下时事联系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危机,更是对中华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次严峻考验,也给高校莘莘学子上了一堂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

新中国成立初,全国人口5.4亿,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地方病、传染病危害人民健康。党和 政府领导人民与自然界的各种疾病作斗争,取得 了一次又一次战胜瘟疫斗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大力推广接种牛痘疫苗,到1960年,中国境内彻底消灭天花。新中国成立初,血吸虫病感染人口1200余万,威胁人口一亿多,“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1956 年1月,毛泽东发出消灭血吸虫病的动员令。1957年,我们取得了战胜血吸虫病的决定性胜利。2003年初发生“非典”,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出院,标志着“非典”在中国的终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战胜疫情的经验表明,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发动人民战争,科学施策,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4]

疫情期间还涌现了大量的爱国英雄与感人事迹。火神山、雷神山十天左右双双建成,成为让世界惊叹的奇迹,靠的就是平凡的中国人不平凡的力量与凝聚力;“最美逆行者”钟南山院士,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安危在第一时间冲在抗疫前线,把人民安危始终放在个人安危之前;还有无数的“平民英雄”,默默地用自己的力量为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用生命书写着爱国主义的伟大篇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当积累、总结这些现实案例,结合近现代史典型历史史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鲜活的素材,整合成文字或视频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呈现给学生。

三、充分挖掘教材史实,培养正确的民族情感

大学生思想特征既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不断与时俱进。新媒体下的多元化资讯和思潮,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并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高校课堂的讲述法是以再现历史完整情景的动态和进展来吸引人的,它是有头有尾地叙事,便于说明历史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最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生动的历史观念。这样的总结,在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也会继承优良的民族品德,而且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学生从教学中也会结合现实,感到弘扬中华文明,坚持改革开放,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挽救民族危亡、追求民主、科学、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同处血气方刚的年龄大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受到五四运动中的学生爱国行为所感染,此处我们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是多方面的,仅有爱国情感不够,也不是闹哄哄的游行、宣传或一些激进的作法。具有感染力的教育应当包含对受教育者思想特征的准确把握,教师一方面要着力研究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特征,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学生思想发展特征,着力挖掘教育资源,用充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学资源去教育學生、感染学生。要紧扣时政热点,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增强教育粘性;要针对事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网络事件,及时发声,明确立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观。

总之,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要恰当地把握好切入点,适时、适事、多角度、全方位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引导当代大学生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弘扬民族精神,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蕊.浅析爱国主义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教育作用[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04):78-80.

[2]央广网. 习近平视察南京军区机关并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14-12-15)[2020 -06-07].http://news.cnr.cn/native/gd/20141215/t20141215_517116262.shtml.

[3]林雅情,甘萌雨,卢嘉新.福建省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20(02):70-75.

[4]何虎生.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助力打胜防控疫情阻击战[J].北京教育(德育),2020(05):11-12.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